天天看點

劉強東說不拼搏不是兄弟:阿裡、京東為何向“大公司病”開刀?

劉強東說不拼搏不是兄弟:阿裡、京東為何向“大公司病”開刀?

南方周末

2024-05-27 02:00釋出于廣東南方周末官方賬号

2024年5月24日,劉強東在高管會上說:“凡是長期業績不好,從來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這一番話,尤其是最新的“兄弟論”與京東的舉措,引發關注。

2018年,劉強東曾澄清京東裁員傳聞,表示:“如果大規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我們的一半員工是不需要的。未來我們還有10倍到20倍的發展空間,我們大量的需要人,我們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兄弟。”

2019年,京東的一位高管透露,在集團早會上,劉強東宣布了一個政策:以後京東的員工隻要是在任職期間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遭遇不幸,公司都将負責其所有孩子一直到22歲(也就是大學畢業的年齡)的學習和生活費用。而劉強東的原話是:“我們大部分的員工都是一線的兄弟,都是家裡的頂梁柱,一旦出事整個家就毀了,我們希望所有的兄弟都好,但人生無常,公司要成為大家最後的依靠。”

平心而論,劉強東對京東員工挺講情義的。而且結結實實付出了真金白銀,對遭遇不幸的員工子女進行兜底,超出了一般公司的本分,以兌現“京東是所有員工的後盾”的承諾,營造“京東是大家庭”的氛圍。這樣的作為,不應該受到質疑。

劉強東最新的“兄弟論”一出,京東零售也同時開始嚴查考勤,并且調整了午休規則。新規要求每天早上9點統計上班工位人數,班車若晚點需送出證明照;午休時間縮短至1小時,自12:00至13:00,午休期間不得熄燈。公司嚴禁代打卡行為,一經發現将嚴肅處理相關人員。為評估員工工作飽和度,晚6點下班的員工需接受工作飽和度考量;微信群非工作的全部解散,所有溝通全部咚咚進行。

這或是因為,劉強東與京東管理層承認京東集團體系存在“大企業病”,尤其在拼搏上有很大的懈怠。顯然,也正是在這種認知之下,劉強東提出了最新的“兄弟論”,引爆了輿論。

無獨有偶,5月23日晚,阿裡巴巴釋出2024财年年報,同時蔡崇信、吳泳銘以阿裡集團主席與首席執行官的身份發表了第一封聯合署名的緻股東信,信中稱:在過去的25年裡,阿裡巴巴經曆了不斷成長,也出現了一些“大公司病”。在接下來的10年裡,我們将再次視自己為一家初創企業……

阿裡與京東,一前一後幾乎同時表示自己存在“大公司病”“大企業病”,要解決這一問題,不約而同,僅僅是巧合嗎?“大公司病”肯定不是現在才有的,為什麼現在突然這麼認真對待?

首先,毋庸諱言,“大公司病”,某種程度上對大公司來說或是不可避免的。公司大了,管理層級多了,指揮鍊條長了,做事的效率會下降,渾水摸魚混日子的人會變多,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會大行其道。就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某些管理人員PPT做得漂亮、滿嘴“閉環”“賦能”“底層邏輯”,擅長“對上管理”,把直接上司舔得舒服,攬功于己、诿過于人,是員工經常吐槽的一種現象。

像阿裡、京東這樣的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創始人馬雲、劉強東富于“企業家精神”,敢于開拓,把握了時代的風口,成就了一番偉業,創造并吃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的經濟租(表現為很高的利潤)。要維持這個經濟租,要應付千頭萬緒的冗雜事務,得用很多人。隻是所用的人中,一些人是維持這個經濟租或開拓新的網際網路領域、創造新的經濟租,是這些大公司聲譽的生産者;另一些人是分食這個經濟租,實質上是這些大公司聲譽的消費者。

大公司是蒸蒸日上還是不思進取,取決于前一種人還是後一種人主導公司的決策與營運。厲害的企業家、管理者,不僅僅能發現市場機會,創造經濟租,還能通過多多使用前一種人、少少使用後一種人,維持公司的活力進而維持與創造新的經濟租。

回到阿裡、京東為何現在要對治各自的“大公司病”問題上。其實,它們的财報表現還是不錯的。

阿裡巴巴,2024财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底)營收為9411.7億元,同比增8%;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為人民币1574.79億元,同比增長11%。不過,2024财年第四财季(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2218.7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6.6%;調整後淨利潤244.2億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營收增、利潤降,是值得關切的。

京東集團,2024年一季度共實作營收2600億元,同比增長7.0%,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為89億元,同比增長17.2%。

它們都沒有說出口的詞語才是最關鍵的,三個字:“拼多多”。5月22日,拼多多釋出2024年一季度财報,其實作營業收入868億元,同比增長131%;淨利潤279.98億元,同比增長246%。因業績遠超市場預期,财報釋出後,拼多多美股盤前漲幅一度超過13%,報收于158.46美元/股。随着财報的釋出,拼多多市值再度超越阿裡巴巴。

拼多多強勢崛起,改變了中國網際網路與電商的格局,阿裡、京東感到壓力是正常的。去年,京東、阿裡紛紛學習拼多多的“僅退款”;現在,它們又對标拼多多的内部管理,決心治一治自己的“大公司病”,說到底,都是被逼出來的。這也說明,網際網路行業的競争非常激烈,誰也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覺,稍微打個盹兒就有新的商業勢力崛起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活力。且看誰能笑到最後。

陳斌

責編 辛省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