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代 玉辟邪

辟邪,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似獅,頭有角,身有翅,具有祈福祛邪的作用。《漢書·西域傳》孟康注:“一角者或為天鹿,兩角者或為辟邪。”辟邪可除群兇,被稱為神獸。《急就篇》:“射魅辟邪除群兇”。顔師古注:“射魅、辟邪,皆神獸名。”

經過考證,原來這類辟邪神獸總稱為符拔,一角為“天祿”(鹿);二角為“辟邪”;無角叫“符拔”。其實符拔就是桃拔,應該總稱為“辟邪”,細分有三種:

辟邪:有翼的獅虎(有的翼獅徑稱“辟邪”)

天祿:天鹿(麒麟一類吉祥動物)

桃拔:符拔或扶拔(由羚羊尊化而來的神獸)

從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出土的數件玉辟邪情況分析,我們大概可以知道此時期的玉辟邪有如下的一些情況和特征:

1、此期之西漢陵區出土的兩件玉辟邪,是迄今所知在科學發掘中最早遺物,說明以玉作辟邪形器,最晚在西漢中期已開始。

2、此期玉辟邪,其制作手法除一些以琢紋手法飾于器物上外,就主流而言,都是用圓雕法琢制,其器用主要有作鎮邪、器座、實用器皿等三種之用。

3、此期玉辟邪盡管形式沒有一件是相同的,但其共同特點很多,是綜合頭和身,或雙角獸之角,須、翅、虎爪子一體之作,充分表現其兇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勢。

4、此期玉辟邪之是以有雙角和單角之分,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可能是代表不同的神獸,如有的古書記述,稱雙角者為辟邪,獨角者為桃撥等。而有的書則與前述完全相左,把獨角者稱辟邪,而雙角者為其它神獸。另一個可能是,獨角或雙角不是表現不同的神獸而是與此期的早晚所代有關,如本處所錄各器中,一般年代較早者為獨角,而年代較晚者為雙角。是以,究竟何說為宜,唯待今後更多的科學資料來證明,在沒有完全搞清其确切原因之前,此皆暫稱為辟邪。

而到了清朝時期,玉辟邪複以新的形式出現,凡前期的雙角、羊須、猛獸身軀等都保留下來,是知它與前期是有延續和繼承的關系。同時,有一明顯的變化和差異是,該時期的玉辟邪,腹間無翅膀,背部有齒狀凸脊,蹄足,且很少見有獨角者。該時期的玉辟邪基本采用優質預料制成,講求表面抛光平滑,便于儲存原玉璞皮色,但總體的神奇,已沒有了漢魏晉時期的古樸典雅和威武。

一、漢代玉辟邪的特點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許多人們想象中的動物,玉器中的許多神異怪獸是從傳說中演化而來的。辟邪便是極受人們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現較多的怪獸,其制造往往受多種動物造型的影響。

二、幾件博物館館精品辟邪鑒賞

漢代 玉辟邪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漢代玉辟邪

漢代 玉辟邪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漢代青白玉辟邪

漢代 玉辟邪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東漢玉辟邪

漢代 玉辟邪

陝西省寶雞市北郊漢墓出土東漢玉辟邪

『 弘揚古玉文化 提高愛好者 鑒賞鑒定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