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如果是天下一統,無論怎麼休養生息,那都是國強民富的表現,如果是天下尚未一統,休養生息倒是取得戰争勝利的有效原因,但前提是不能荒廢武備。

戰國晚期七雄之一的齊國,而對秦國統一天下的戰争,沒有選擇參與和抵制,選擇了休養生息,最後東方六國一個一個被秦國滅亡,而齊國是最後一個。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三國時期,天下尚未一統,如果蜀漢的諸葛亮選擇休養生息,那直接會對天下的局勢造成影響,判斷蜀漢的未來會如何,就要看當時的國際和國内形勢如何發展,蜀漢的未來會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魏國的态度。

如果諸葛亮選擇休養生息,那麼就要比較三國各國國情,以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前夕三國的人口地盤對比,蜀漢的總人口有94萬,東吳總人口是230萬,曹魏總人口是430萬,打個比方,如果蜀漢休養生息15年時間,會增加人口20萬的話,那麼東吳會增加49萬人口,曹魏會增加90萬。

冷兵器時代,人口是第一生産力,如果蜀漢增加的20萬人口會增加糧食産量1萬噸的話,東吳會增加産量2.45萬噸,曹魏會增加糧食産量4.5萬噸。

無論蜀漢怎麼休養生息,他最大的敵人曹魏休養生息都是蜀漢的4.5倍,你在發展,人家也在發展,諸葛亮北伐雖然自身也有損失,但是對于曹魏來說,損失同樣是蜀漢的數倍。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蜀漢的基本盤擺在那裡放着,無論怎麼休養生息,永遠也超不過曹魏,如果諸葛亮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趁曹魏發展壯大之前,尋找機會北伐突破,萬一機會來了呢?

一個國家滅亡隻會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内部原因,一個是外部原因,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算是三國之中内部發展最穩定的,曹魏和東吳的内部叛亂此起彼伏,而蜀漢一次公開的内部鬥争都沒有,算是諸葛亮治理的最大成功。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再來看外部環境,如果諸葛亮選擇休養生息,個人覺得很像戰國晚期的齊國,不同的是齊國沒有賢臣名将,而蜀漢一直有,但蜀漢發展到晚期,政治也開始腐敗,也接近于齊國的狀态。

諸葛亮不北伐,曹魏就不會在西部邊境陳集重兵,就會把精力放在對付其它割據勢力,比如東吳,東吳一直是曹魏的最大的敵人,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北伐,東吳能否獨自頂住曹魏的進攻,還真是未知數,如果能頂住,東吳的國力也會損耗較大,如果不能頂住,東吳很可能會被曹魏打垮,畢竟在沒有特殊幹預的情況下,實力還是戰争取勝的關健原因。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曹魏除了對付東吳,還會騰出手來收拾西北的鮮卑和遼東的公孫淵,事實上曹魏在諸葛亮去世後,也确實這麼幹了,西北的鮮卑強人轲比能在諸葛亮去世當年被曹魏派人刺殺,遼東的公孫淵在諸葛亮去世後幾年後被司馬懿平定,這些事情都會提前。

曹魏在收拾完這些對手後,一樣會把眼光放到蜀漢身上,照樣會進行統一天下的戰争,蜀、魏遲早會有一戰,等到蜀漢發展到晚期,諸葛亮去世後,政治腐敗的時候,曹魏再大舉南征,蜀漢能擋得住曹魏的進攻嗎?如果不能,蜀漢照樣滅亡。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諸葛亮北伐之是以給曹魏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基本原因就是曹魏的敵人除了蜀漢和東吳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外部勢力沒有完全平定,主要是鮮卑人、匈奴人和遼東的公孫淵,諸葛亮北伐除了聯合東吳,還聯合了曹魏的這些敵人,是以曹魏處于四面應付,四面樹敵的情況,不能完全集中精力對付一個敵人,如果諸葛亮不北伐,曹魏就能集中精力一個一個收拾掉敵人,真等到了那一天,蜀漢照樣是被滅亡。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曹魏除了外部威脅外,曹魏的内部也不是鐵闆一塊的,曹爽與司馬懿争權後,就開始了撕裂,司馬家幹掉曹爽奪取權力後,先後發生三次淮南叛亂,而曹魏内部的叛亂都是蜀漢可以利用的,如果一味的休養生息,不知道利用敵人内部叛亂進行有利于自已的戰争,那麼蜀漢的滅亡還是肯定的。

休養生息沒有錯,但要看準時機的,諸葛亮北伐是曹魏外部環境較為惡劣的時代,諸葛亮利用北伐消耗曹魏的實力,進而尋找機會為蜀漢擷取利益,運氣好也許能擊敗曹魏,奪取關中,運氣不好也可以掠奪人口,搶奪物資,諸葛亮的北伐沒有錯,休養自息才是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