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談論起“日不落帝國”,那就代表着無論何時都有領土處于白晝之中;換言之,就是刻畫一個國家在全球的領土面積之廣,令人到瞠目結舌的地步。這樣的景象,也隻能由曾經的殖民統治時期才能看到。

在曆史上,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有兩個國家,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回顧曆史的軌迹,我們不難發現。在15世紀末,西班牙完成統一之後,就開始走上了海外殖民擴張之路。其中,最為先行的基礎還是海軍力量以及造船技術,沒有強大的海上交通工具,那對于偏居一隅的歐洲西班牙來說,“日不落帝國”的繁榮之景象,将無從談起。
海航的發達,極大地刺激了全球貿易的流通,歐洲人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之後,通過挖金礦等手段,積累了大量财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沒有強大的資本累積,無疑支撐強大的帝國,而當時西班牙用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争的軍費開支,幾乎大部分都來自于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殖民統治的大背景下,逐漸從小角色發迹起來英國,開始崛起。
恰恰1588年就是一個轉折點。
因為當時,大英帝國艦隊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新興的海上強權,便開始走向同西班牙一樣的殖民擴張之路。歐洲猶如一個巨大的角鬥場,但凡有利益,任何歐洲國家勢必會想去分一杯羹,在不斷地争鬥中,英國逐漸狀态,把觸角遍布全球。但是,美國的第一次獨立戰争無疑是給預告着英國,将逐漸走向衰敗。
1775年到1783年間,一場角逐在美洲大陸上演,由此也影響着此後200年的世界格局,毫無疑問,美國最終獲得了獨立。至此,老牌殖民帝國和新興獨立美國之間,算是結下了梁子。
在1812時,伴随着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的實力也逐漸顯現;當年6月18日,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
在長達三年的戰争中,雙方互有損傷,至于誰勝誰負都無從談起,最後隻能達成停戰協定,英國屬地(加拿大)與美國邊界恢複原狀。
如果說,上述的戰争都是有利可圖的正常戰争,那麼1859年英軍和美軍之間的一場非正常戰争,就顯得十分滑稽搞笑。因為戰争的起因就是為了一隻豬。
在1846年,英美簽署俄勒岡條約解決俄勒岡邊界争議的條款中規定,讓美英雙方陷入了争吵,水路邊界的争議令雙方都宣稱擁有聖胡安群島的主權。雙方虎視眈眈互不相讓。在大喵看來,這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随時都将引爆。果然,在1859年6月15日就應驗了。當時美國農民萊曼·卡特萊登陸聖胡安群島,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宣稱擁有這片土地;當天有一隻大黑豬闖入他的莊園并啃食馬鈴薯,他憤怒之下,拿起獵槍将豬打死。
誰曾料想,大黑豬不是野豬,它是屬于愛爾蘭人查爾斯·格裡芬的。當時,卡特萊表示願意支付10美元賠償,但格裡芬要求100美元。雙方沒談攏,于是英國當局逮捕了卡特萊。于是,沖突随之更新,美軍和英軍都參與了沖突,打了一仗。
但令人意外的是,英美雙方并未開槍也沒有人員傷亡,在大喵看來,也就是“徒手打群架”的架勢。
不得不說,這場“豬戰”着實是十分可笑,堪稱世界最為可笑的一場戰争。或許雙方是為了想吃豬肉,進而大打出手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