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的最後一百多天裡崇祯和他的大臣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群臣向皇帝朱由檢朝賀新年,看着仍然恭敬的朝臣們,朱由檢心中早已失去了君臨天下的快意和新年新氣象的喜悅。不久前剛剛收到奏報,李自成已經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并将崇祯十七年改為大順永昌元年,同時釋出永昌元年诏書表示将開始東征攻取大明天下。此時的崇祯隻想沖着這些恭敬的臣子們大喊‘朕登基至今已有十七年,十七年裡朕不迩聲色、憂勸惕勵、殚心治理。為何這天下要亡于朕手?為何……’。但怒歸怒、怨歸怨,大明自建立以來就從來沒有過向危難低頭的傳統。雖然局勢危急,但一定有辦法,一定有辦法……

大明的最後一百多天裡崇祯和他的大臣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李建泰督師的鬧劇

面對危局,崇祯跟他的大部分大臣們都在考慮同一個問題:該怎麼保住自己的家人、家産、地位。隻是雖然想到了一起,但實行起來卻完全相反:

崇祯認為保住大明才能保住一切,隻是自孫傳庭全軍覆沒後已經沒有可遣之兵、可供之饷、可用之将了,這大明該怎麼保?經過思索崇祯的目光就落到了李建泰身上,為什麼是李建泰?崇祯是這樣考慮的‘李建泰家為山西豪富,希望當此國難之時他能毀家纡難’。于是崇祯大義凜然的向群臣表示‘朕願親自督師,與賊決一死戰,雖戰死沙場亦無所恨,隻是天下亡于朕手,朕死不瞑目’。在場大臣們聞言一個個心領神會紛紛表示要代帝親征,從首輔陳演起一個個挨次上前,崇祯皇帝都不答應,隻是到了李建泰時崇祯才欣然接受。

李建泰自然也是明白崇祯的用意,心想要是不答應惹怒了皇帝,被當個替罪羊就不好了,吳甡的前車之鑒應該吸取。如此局面不如先帶着皇帝派給自己的禁軍去曲沃老家保住萬貫家财,然後看情況再說。于是抱着相同的想法,不同的目的,李建泰踏上了代帝親征的督師之路。

雖然李建泰出征儀式搞的極其隆重,比當年楊嗣昌督師的出征儀式還要高出幾個檔次,可以說崇祯登基以來最高的遣将禮了,然而并沒有什麼用!

李建泰在出師之後所面臨的最大難題竟然不是李自成的大順軍,而是大明的府縣和不斷逃散的禁軍。李建泰到達離京師不過二百裡的河北定興縣居然吃了閉門羹,這給督師大學士李建泰氣的,‘建泰攻破之,笞其長吏’,可算是讓人見識到他的部隊還是有戰鬥力的。随後到了廣宗縣,該縣知縣竟然帶領縣民登城據守,建泰又攻破之。在接連攻破兩座縣城之後,李建泰收到消息家鄉曲沃早已失陷,并且大順兩路人馬都已經接近河北,于是李建泰連忙帶着隻剩下的幾百人逃入保定,在順軍前鋒到達保定時李建泰立即就投降了!至此李建泰督師的鬧劇總算是收場了!

大明的最後一百多天裡崇祯和他的大臣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南遷之議

随着形勢的日益危急,崇祯也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京師難守,因而就有意效仿唐玄宗避亂蜀中然後再重整旗鼓回師收複失地。可是想歸想,皇帝主動逃跑總歸是不合适的,這就需要有大臣出來說出皇帝的心裡話,并且還要幾請幾拒。之後皇帝才能勉為其難(急不可待)的以江山社稷為重答應大臣們的請求。

但這事到崇祯這就成了一個大麻煩,雖然有李明睿說出了皇帝的心裡話,但是卻應者寥寥。不僅如此還有李邦華與光時亨等站出來大義凜然,力主要堅守京師待天下勤王軍至。崇祯一看是這樣的情況就隻好表态自己根本就沒有南遷的意思,要大臣們努力準備京師保衛戰。後來李建泰督師後的所見所聞使得他深深的明白,人心已經散了,京師根本不可能守住,于是就緊急上書崇祯希望趁着順軍還沒到趕快南遷。可是朝堂的争論已久,絕望的崇祯隻好下诏固守,不再提南遷。幾個月的時間足夠崇祯從容不迫的前往南直隸,并且一旦崇祯将京師騰開,那麼接下來急的就是清與順兩方了。軍力正盛的順軍與戰力強悍的清兵之間必會有一場惡鬥,是以南遷之後的崇祯會有充足的時間穩定形勢、整軍備戰!可惜本可以破解的死局就在崇祯缺乏決斷與大臣們毫無必要的争吵中成為大明真正的死地。

大明的最後一百多天裡崇祯和他的大臣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最後的努力

當下定決心固守京師後,崇祯和他的大臣們還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的:

首先崇祯下诏讓天下勤王,具體的調兵遣将為:調總兵唐通部、總兵劉澤清部赴京師與京營駐紮與城下準備與敵野戰,可是劉澤清謊稱墜馬受傷,崇祯無奈;唐通接到诏令後就說我要去防守京師屏障居庸關,居庸關不失京師就安全了,崇祯無奈隻得修改給唐通的指令。然後就是吳三桂,這是崇祯手中最後的本錢,本來年初崇祯就想把吳三桂給調到京師主持防務,可是崇祯和他的大臣們都不想承擔失地的責任,再加上當時李自成還在西安,這事也就拖了下來。到這個時候崇祯終于下定決心強令吳三桂放棄關外土地,整軍入衛京師。由此可見決定吳三桂什麼時候入京師與大明最終命運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軍饷,而是崇祯的決心。

然後崇祯下了他人生中的倒查第二封罪己诏,大意就是天下糜爛至此我有責任,但是念着祖宗創業之艱希望帝國上下能萬衆一心共保大明不滅。诏書下達之後為了收攬人心,崇祯又下诏免除河南、陝西等地的三饷、逋賦和五年稅賦。這就有點糊弄人了,免除的地區都是已經被李自成、張獻忠占領的地區,你免不免還有什麼用?

最後崇祯因為不放心各地督撫以及各鎮将領就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内臣杜勳、高起潛等外出各鎮監軍。隻是最後的結果,崇祯最信任的内臣們幾乎全部與各鎮将領們一道投降了李自成,反倒是大部分督撫都将忠誠堅守到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刻。

崇祯十七年,甲申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崇祯最後一次登上煤山俯瞰了他的皇宮,現在的我們再也無從得知他當時的所思所想。隻能一聲歎息,這個偉大的王朝就此走完了它的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