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投河自尋短見,為何故意在岸邊留下鞋子?答案其實很簡單

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着。在多數人看來,人隻有活着才有希望,是以輕易不要想不開,不要自尋短見,隻要隐忍過這段艱難的時期,事情總會有所好轉。可話雖這麼說,卻仍有一些人鑽了牛角尖,認為生活無望,一心想要求死,借此解脫自己,這是難以避免的事。

古人投河自尋短見,為何故意在岸邊留下鞋子?答案其實很簡單

古代人受封建統治壓迫,常感到生活無望,最後實在忍不住,便會尋了短見,一死百了。而在諸多自盡手段中,投河的頻率非常高,尤其是在水多河多的南方地區,更是屢見不鮮。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古人投河自盡也有講究,他們大多會在投河前,把自己的鞋子整齊放在岸邊,然後再跳河,這是什麼道理?

對于這件事,民間一直流傳着不同的說法。主流說法是,投河前留鞋可以告訴别人,他是自殺而亡,不是他殺也不是失足,是自主自願的。

古人有“以死明志”之說,尤其是大家名士,他們常把自己的尊嚴看得比性命還重要,一旦受了折辱,甯可去死也不苟活。譬如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他就是一個典型。

屈原所生活的楚國,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楚王昏庸無道,把國家搞得一團糟,讓屈原看着心痛不已。但他不受楚王重用,是以隻能幹看着國家破敗,子民受苦,他卻有心無力,最後隻能在國破之日選擇跳江,以身殉國。

古人投河自尋短見,為何故意在岸邊留下鞋子?答案其實很簡單

後來人們得知屈原死訊,其實就是看到了他留在江邊的鞋子,如果沒有這雙鞋,恐怕他骨頭都被魚啃沒了,也沒人知道他到底去哪兒了。

除了告知旁人自己的死志,岸邊留鞋還可以助家人找到自己的屍骨。古人都講究入土為安,輕生者也不例外,雖然他選擇了投河的方式結束生命,但多數人還是想讓屍骨入土。是以投河前留下鞋子,這樣家人就能尋到投河地點,順水流去找到屍骨,妥善安葬。

古人投河自尋短見,為何故意在岸邊留下鞋子?答案其實很簡單

另外,古人還有一個說法,橫死的人是不能被放到宗祠裡祭祀的。是以岸邊留鞋還可告知家人,他是自尋短見,并非意外身死,這樣也不會被宗祠拒之門外,還能享受後人香火供奉。

不過,即便身後事安排得再妥當,也希望大家不要去做傻事,不管生活是多麼不容易,還是活着更美好,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