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與乾隆同是盛世之君,名聲為何相差很遠?這三點拉開了差距

清朝的康雍乾盛世,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盛世”。這個時代由康熙皇帝開創,到了嘉慶初年完結,前後跨度一百多年。這期間,國家沒有大的動蕩,百姓沒有太多的災禍,總體上算是安居樂業。這其中,功勞最大的應該是康熙皇帝,是以他在曆史上有聖君之名。不過這個時代也是中華民族由盛轉衰的關鍵時代,它過去之後,清朝在科技上的落後便凸顯了出來,直到後來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其中,最應該負責的,絕對應該是乾隆皇帝。是以有一些人認為乾隆是昏君。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何這麼說?我們來分析一下。

康熙與乾隆同是盛世之君,名聲為何相差很遠?這三點拉開了差距

第一,功績評定

康熙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他是讓清朝從亂世到盛世的轉折性人物。在他的時代,他平定三藩保證國家穩定、收複台灣保證了領土完整、三征噶爾丹開啟了中原王朝向西部發展的腳步,是以确實算是功德無量。而且,康熙事情的經濟狀況相對比較平穩,皇帝自己也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不亂花錢。他雖然也曾六下江南,但是總體規模并不是很大,花費也并不太多。是以在康雍乾盛世的時代,他的建設作用更大。

康熙與乾隆同是盛世之君,名聲為何相差很遠?這三點拉開了差距

而乾隆這方面,比康熙皇帝差很多。他的十全武功,則有接近一半是自吹自擂的。雖然通過平大小金川和徹底解決準噶爾部,确立了今天中國大緻的版圖,但是總體上是比不上康熙的。最要命的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下江南、修圓明園花費巨大,将父祖兩代皇帝積攢下來的錢财揮霍一空。晚年之時,更是貪戀貢品,在朝廷上掀起了一股斂财獻寶的不正之風。以至于到了嘉慶時,國家經濟捉襟見肘,國家走上了下坡路。可以說,是乾隆一手毀掉了康乾盛世,自然後人對他有非議。

第二,文化之禍

文字獄,是清朝在曆史上的最大污點,是滿清統治者禁锢人們思想的一大弊政。在康熙時期,文字獄還不是特别厲害,大案僅僅“明史案”和“南山集案”兩宗,其中“明史案”還是鳌拜等顧命大臣搞出來的,和康熙無關。是以在他那個時代,文字獄還不是很厲害,甚至連王夫之的《讀通鑒論》,這本明确寫了“夷狄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的書,都可以出版。是以當時的文化還是比較開放的。

文字獄的高潮是在乾隆時期。乾隆總共當政64年,文字獄大案共興了130多起,平均每半年一次。這其中,還不乏“一柱樓詩案”這樣極為荒誕的案子。經過乾隆的清洗,讀書人不但不敢明着說朝廷的不是,就是讓皇帝認為是拐彎抹角諷刺朝廷都不行。

康熙與乾隆同是盛世之君,名聲為何相差很遠?這三點拉開了差距

此外,乾隆還借着修《四庫全書》之名,大肆毀壞文化典籍,其力度比秦始皇“焚書坑儒”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少後人認為,修《四庫全書》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是以很多讀書人對乾隆的非議是很大的,他的名聲自然好不了。

第三,科學之禍

在明末清初時代,西方的科學已經經過了工業革命,開始蓬勃發展了起來。康熙皇帝當政時期,正是科學進入中國後,一個發展比較快的時代。康熙對這種新的學科比較重視,自學過數學、化學和天文學,水準如何呢?可以說兩個例子:康熙皇帝可以自己配置西藥;在三征噶爾丹之時,康熙皇帝曾經抽空進行星體運作觀測,并與在北京的皇子進行資料比對。雖然他沒有将發展科學定為國策,但是身體力行的态度已經有了。

康熙與乾隆同是盛世之君,名聲為何相差很遠?這三點拉開了差距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皇帝已經又“愚昧”化了。乾隆皇帝對科學的态度非常不屑,認為不過是“奇巧淫技”。他所感興趣的,不過是自鳴鐘、大水法之類的西洋玩具,對其原理則不求甚解。而且,他對地理的認識也極為匮乏,甚至不知道“英吉利”在哪裡,這個問題不要說康熙時代,就是在明朝末年,其實都已經搞清楚了。是以說乾隆對科學的認識,是嚴重的倒退。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态度,才帶着清朝總體走向愚昧,最終導緻了在科技水準和軍事力量上的嚴重衰退,進而導緻了中國進入了屈辱的近代史。

康熙與乾隆同是盛世之君,名聲為何相差很遠?這三點拉開了差距

以上,僅僅是二人差別的最膚淺的對比。真要深究起來,兩個人的差距還會更大。總體來說,乾隆是個能力很一般的帝王,不管是在政治能力還是個人修養上,比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都差了很遠。他所擁有的不過是運氣,讓他接手了一個蒸蒸日上的天下。隻不過,他的能力确實承受不住這個天下,進而讓盛世結束、衰世開始。這不僅是他個人和清朝的悲哀,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