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
有的人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可以攜手同行的夥伴,而有的人,則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煩惱制造機。
每個人的言行都有着自己内在的動機,了解他人也是我們提升自己情商的一種方式。
但如果長期處在一種惡言惡語的環境之中,往往也會對一個人産生不良的影響。
我們常常會高估自我的能力,而低估環境對于我們所産生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去遠離一些人,為自己的心智,塑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總是打擊你的人:你不行

我們常常說,忠言逆耳。
雖然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的确對于自己的成長是有所幫助的。
但這并不意味着,所有讓我們感到難受的話都是善意的。
在很多電視劇裡,主角都有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在持續的打壓之下,最後練成了蓋世的武功。
可是生活不是電視劇,持續的否定與打壓往往會讓我們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态,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與性格,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事實上,電視劇裡的老師,除了抨擊之外,往往也會指出一條可以幫助徒弟自我提升的途徑。
可是對于一些喜歡打擊人的人來說,他們往往隻會采用言語攻擊的形式,在你身上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來獲得一種自我優越感。
這種人很有可能是你的老闆、父母、上司甚至是朋友。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這種打壓下無法擷取到相應成長的養分,那麼遠離,就是最好的應對政策。
講話陰陽怪氣的人:我好羨慕你可以活得這麼平凡
講話陰陽怪氣的人,通常會采用這種講話方式,無非出自于兩個原因。
情商很低;
故意想要惹怒對方。
“你這麼有愛心,怎麼不去開個動物救助站呢?”
在一句短短的言語裡,蘊含了豐富的起承轉合,完美的诠釋了什麼叫做欲抑先揚。
我們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情商,也沒有那個義務去幫助TA提升自己的素質。
優點與缺點都是相對的,有些人,就是喜歡将你的優點轉化為你的缺點。
對于這種人,該怼回去的時候,就應該使勁的怼回去,這樣,不需要你遠離TA,TA也不會再敢來主動招惹你了。
沒有邊界意識的人: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最後這一種,往往在生活中讓我們感到最困擾的人。
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我們的親人、戀人或者很好的朋友。
他們總喜歡用“為你好”,來替你描繪原本屬于你自己的未來。
事實上,這些問題,對你來說,是需要保留的屬于你自己的一個空間。
可是他們卻會肆無忌憚的入侵到你的私人領域之中,來擅自決定你的思想與感受。
“你怎麼會這麼想?”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決定一個當事人的情緒與想法,也是一種言語暴力的形式。
因為獲得尊重,是我們每個人心裡的一種需求。
當然,親人與朋友都是我們難以割舍的重要的人,但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私人空間。
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
這是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句名言。
生活裡,有的人會成為我們前行路上的同伴,也有的人,會成為一個過客。
我們需要選擇一些能夠互相鼓勵,能夠給予彼此力量的同伴。
而那些在一路上給我們制造障礙的人,要記得盡快的與他們分道揚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