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
有的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可以携手同行的伙伴,而有的人,则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制造机。
每个人的言行都有着自己内在的动机,理解他人也是我们提升自己情商的一种方式。
但如果长期处在一种恶言恶语的环境之中,往往也会对一个人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常常会高估自我的能力,而低估环境对于我们所产生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去远离一些人,为自己的心智,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是打击你的人:你不行

我们常常说,忠言逆耳。
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的确对于自己的成长是有所帮助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让我们感到难受的话都是善意的。
在很多电视剧里,主角都有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在持续的打压之下,最后练成了盖世的武功。
可是生活不是电视剧,持续的否定与打压往往会让我们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事实上,电视剧里的老师,除了抨击之外,往往也会指出一条可以帮助徒弟自我提升的途径。
可是对于一些喜欢打击人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会采用言语攻击的形式,在你身上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来获得一种自我优越感。
这种人很有可能是你的老板、父母、上司甚至是朋友。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种打压下无法获取到相应成长的养分,那么远离,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讲话阴阳怪气的人:我好羡慕你可以活得这么平凡
讲话阴阳怪气的人,通常会采用这种讲话方式,无非出自于两个原因。
情商很低;
故意想要惹怒对方。
“你这么有爱心,怎么不去开个动物救助站呢?”
在一句短短的言语里,蕴含了丰富的起承转合,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欲抑先扬。
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情商,也没有那个义务去帮助TA提升自己的素质。
优点与缺点都是相对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将你的优点转化为你的缺点。
对于这种人,该怼回去的时候,就应该使劲的怼回去,这样,不需要你远离TA,TA也不会再敢来主动招惹你了。
没有边界意识的人: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最后这一种,往往在生活中让我们感到最困扰的人。
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恋人或者很好的朋友。
他们总喜欢用“为你好”,来替你描绘原本属于你自己的未来。
事实上,这些问题,对你来说,是需要保留的属于你自己的一个空间。
可是他们却会肆无忌惮的入侵到你的私人领域之中,来擅自决定你的思想与感受。
“你怎么会这么想?”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决定一个当事人的情绪与想法,也是一种言语暴力的形式。
因为获得尊重,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一种需求。
当然,亲人与朋友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重要的人,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私人空间。
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这是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名言。
生活里,有的人会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同伴,也有的人,会成为一个过客。
我们需要选择一些能够互相鼓励,能够给予彼此力量的同伴。
而那些在一路上给我们制造障碍的人,要记得尽快的与他们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