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5年前的武漢,風土人情躍然紙上

125年前的武漢,風土人情躍然紙上

《揚子江紀行》中的晴川閣。

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翻拍

125年前的武漢,風土人情躍然紙上

書中湖廣總督張之洞旁邊桌面上的高腳杯頗為醒目。

125年前的武漢,風土人情躍然紙上

韓晗展示《揚子江紀行》。

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

□ 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晴川閣、小東門、昙華林——125年前的武漢是什麼樣子呢?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韓晗在意大利旅行時意外收獲了一本《揚子江紀行》,後耗費半年時間翻譯成中文。作者英國人福斯特夫人通過白描的手法,對武漢民風民俗、商業情況、社會現象近距離觀察,讓125年前武漢的風土人情躍然紙上。

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副會長、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院長塗文學教授表示,《揚子江紀行》是外國人對武漢的一種直覺感受,屬于描述性,對武漢城市的研究有一定史料價值。韓晗近日接受長江日報采訪時介紹了《揚子江紀行》的相關情況。

■ 晴川閣老照片仍清晰可見

“兩千年前,當古不列颠人在我們的森林裡狩獵、德魯伊人靠獻祭以平息衆神的憤怒時,中國已然步入文明國家之列。身着绫羅綢緞的人中龍鳳,居于瓊樓玉宇之中;他們的孩子們能讀善寫,精通本國的經典奧義。中國皇帝則住在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裡,官員們的舉止彬彬有禮。是以中國曾長期領先于英國,在歐洲人還沒有發明之前,火藥、航海指南針和印刷術就已經在中國問世了。”出版于1899年的《揚子江紀行》已經泛黃變色,封面上一名漁夫在長江邊張網打魚,福斯特夫人在開篇就寫下了對中國文化的尊崇。

韓晗介紹,當時照相機像素不高,在印刷上屬于石版套色印刷,像素進一步衰減,即便如此,當時在中國國内根本處理不了,是以福斯特夫人3年後才帶回英國倫敦出版。《揚子江紀行》封面不僅有紅皮版,還有綠皮版、燙金版,說明再版過多次,在國外影響不小。

這部作品以13個章節翔實記錄了晚清武漢的民俗、風物與城市布局,還包括64張珍貴的照片與鋼版畫。在這些照片中晴川閣、龜山、昙華林教堂屋頂清晰可見。尤其是晴川閣和昙華林,曆史走過百年,風物依舊。

“從武漢的現在來看,遠遠超過了福斯特夫人的期待,回望曆史,我們才能清晰地看到中國人民的偉大進步。”韓晗欣慰地表示,了解武漢的過去,會更加熱愛武漢以及她的未來。

■ 張之洞桌上高腳杯裝的啥

《揚子江紀行》中,有一張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照片相當醒目。張之洞身着便裝正襟危坐,身後兩名書童端着高腳酒杯,一旁的桌子上放置着盛滿液體的高腳杯。“可以斷定高腳杯子裡盛裝的不是洋酒就是咖啡,也許他正在接待外賓,可見作為洋務運動首領的張之洞生活也是開化的。”韓晗說。

韓晗分析,福斯特夫人應與張之洞有過交往,她對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很佩服,雖然沒有照片,但是在文字表述中,對亞洲最大的鐵廠極盡贊美,認為是這座城市最美的天際線。可見作為世界上工業遺産最多的城市之一,武漢有着深厚的工業曆史文脈。

■ 書中關于武漢的筆墨占據一大半

韓晗獲得《揚子江紀行》是一種偶然。韓晗告訴記者,2015年,他在意大利旅行時,在米蘭一家舊書店偶然看到這本書,售價7歐元。扉頁注明這本書是非賣品,系瑪麗·艾米與喬治·米德霍克在1899年1月送給一所學校的新年贈禮,這兩位捐贈者一共給這所學校捐了6冊書,他收藏的為當中第5本,至于是否6冊書都是《揚子江紀行》目前已不可考。

韓晗檢索發現,目前該書隻有大英圖書館有收藏,美國少數大學圖書館可以提供電子版文獻,在英語、法語與意大利語學術界,這本書自問世以來被不同的學者7次提及過。2016年出版的《女性旅行者》英文書中,這樣記載此書:“毫無疑問,由于年久之故,這部作品非常稀有;我們在英國遍尋不見其紙質版本,而且該書亦未被中文所記錄,在worldcat(國際圖書館系統)中,目前隻有兩份紙本可查,分别在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雖然名為《揚子江紀行》,但關于武漢的筆墨占據一大半,上海、南京、無錫等長江流域城市隻有一小部分内容。”共計210頁、12萬字的《揚子江紀行》以大量的筆墨介紹晚清武漢的風土人情以及近代社會的變遷,韓晗認為此書是研究武漢城市史的新史料,但有些措辭比較偏激,立場也有些偏頗。

來源:長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