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一月間,魏王曹丕穿戴整齊,接過漢獻帝雙手奉上的傳國玉玺,一個新的王朝—魏國就此開始。失去了地位的漢獻帝被善待,曹丕将他封為山陽郡公,去食邑養老了。第二年5月份,口口聲聲要興複漢室的劉備也穿上了皇袍,成為了蜀漢這一地方割據政權的開國皇帝。這一段時間的權力更疊,讓人目不暇接。很多人都會問,既然劉備既有皇叔的身份,又成天喊着要振興漢室,為何不将正兒八經的皇帝接到自己的蜀地,反而讓他在山陽郡受苦呢?有三個原因不允許他這樣做。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一、曹丕不會放漢獻帝去蜀地。

兩漢加在一起,共有天下422年,統治基礎可謂樹大根深。到了東漢末年,雖然漢室衰微,但是其正統性仍然不容忽視。兇狠如董卓,也不敢代漢自立;強大如袁紹,即便不想跟漢獻帝合作,也要另選一個皇帝出來,自己不敢有絲毫奢望;唯一魯莽的袁術,在稱帝之後立刻就陷入衆叛親離的窘境,最後自己把自己作死。是以曹操在一開始迎奉漢獻帝時,也是不敢有一點越禮的行為,哪怕漢獻帝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他也大氣不敢出。漢室的威嚴,由此可見一斑。

正因為漢室如此有市場,曹丕在坐穩魏王位置後才不敢着急,隻敢逼着漢獻帝自己禅位,自己不敢明搶。漢獻帝的正統性,是他始終顧忌的。以他的能力,自然知道如果将漢獻帝這杆大旗挪到了别人家,自己的正統性就會變成一場笑話,天下士人都會追随漢獻帝而反對自己,那剛建立的魏國,将陷入内憂外患之中。是以,他必須時刻掌握漢獻帝的一舉一動,根本不會讓他出封地,更别提放他去劉備那裡了。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而另一方面,曹魏手握天下将近七成的兵力财力,隻要曹丕不放人,誰也不能穿越千裡将漢獻帝接走。要知道,漢獻帝的封地山陽郡,是在今天山東菏澤市内。不管是東吳還是西蜀,想要到達這裡都先打穿曹魏的大部分領土,這在當時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以,隻要曹丕不放人,漢獻帝就絕對走不了。

二、劉備自己不會找這個麻煩

劉備雖然自己經常以“皇叔”自居,但是他和漢朝皇室的關系,就是一筆糊塗賬。雖然《三國演義》中編了一個家譜,但是可信度實在不高。是以在正統性上,劉備比漢獻帝差了老遠。如果真的把漢獻帝接來,誰掌握最高權力就會是一個要命的問題。劉備天天喊着曹操是國賊,如果他把漢獻帝接來之後束之高閣,那他和曹操還有什麼差別呢?當初他對曹操的诋毀豈不就完全反噬到自己的身上了嗎?這種傻事他是不會幹的。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而且,即使劉備自己願意,他的手下人也不會願意。劉備手下的核心荊州集團,從來沒把漢室當過一回事,諸葛亮謀劃《隆中對》時就沒有考慮過漢獻帝,關羽、張飛二人的眼裡更是隻有自己的大哥劉備。唯一可能顧及漢獻帝是趙雲,但是趙雲後來也被邊緣化。而蜀中當地的貴族,在劉璋的父親劉焉的時代已經和朝廷割裂,沒有最基本的感情;而劉備入川以後,以婚姻和恩義示好,早已将這些貴族收拾得服服帖帖,是以他們也隻會支援劉備。是以不管是蜀中貴族還是荊州集團,都是不會允許一個“空降”的皇帝來當自己的上司的。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三、漢獻帝自己也不會去

漢獻帝的能力,其實在所有東漢皇帝中,絕對能排進前三。之是以後來他失去對天下的控制,曆史原因占的比重相當大,不是他個人的錯。他從西安東歸時,已經成了個“光杆皇帝”,被軍閥欺負卻沒有辦法。到了曹操這裡後,雖然受到禮遇,但是手中仍然沒有任何的實力。朝中能為他着想的大臣,也就是孔融、荀彧等寥寥幾人。等到這幾個大臣死後,曹魏的布局已經完成,漢獻帝已經沒有了任何翻盤的機會。既然如此,還不如把名号也讓出去,這樣自己沒有任何損失,卻能封住曹丕的嘴,讓他動不了殺自己的念頭。這也就是他堅持禅位的主要原因。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為何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如果他真的有機會去往劉備處,面對的境遇絕不會比在曹魏這裡好。他這個名義上的皇帝,還是無法改變缺乏實力的現狀,還是隻能在劉備的淫威下當一個傀儡。而且西蜀遠離文化中心,人們心中的忠義更少,能真正關心漢獻帝的人自然也更少。那麼他在西蜀的情況,很可能比在曹魏還要糟糕。既然如此,何必還要費這個勁呢。

曆史的車輪浩浩湯湯,就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曹氏父子布局多年,步步謹慎,一旦開始謀奪皇位,那就一定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而以漢獻帝的能力也就對早就明白,自己的漢家天下已經走到了盡頭,絕對沒有複興的可能性。既然如此,順應曆史潮流,給自己一個平靜的晚年,那就是最好的歸宿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