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的金剛川,在美軍數千枚炸彈和炮彈下,志願軍7天建一座橋!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争的最後一個戰役——金城戰役爆發。有人說,這場戰役是一場美軍故意放水的戰役,因為新上任的艾森豪威爾鐵了心要停戰而李承晚卻不肯,是以在美國的“暗示”下,志願軍發動了以韓軍為主要打擊對象的戰役,目的就是要徹底打垮他們的意志,讓他們能坐下來談判。其實這是以訛傳訛,李承晚在美國面前根本沒有話語權,簽不簽字無需他的同意。而從一場小的戰鬥來看,美軍也是全力以赴的,這就是金剛川。

真實的金剛川,在美軍數千枚炸彈和炮彈下,志願軍7天建一座橋!

金剛川是江原道的一條寬約60米的河流,位于金城前線的東面,是連接配接金城前線和志願軍後方運輸線的重要通道。金剛川上原有一座鐵橋和一座人行便橋,但早已被美軍炸毀。為確定金城戰役的順利進行,上級指令志願軍工兵第3團3營9連連長張振智:給你8天的時間,在金剛川上修建一座能過汽車的載重橋。

張振智立即帶人趕到現場勘察地形,60米的河面水流湍急,如果沒有橋,就等于斷了前線部隊的生命線。這麼短的時間要修一座能過汽車的橋,在當時的條件下,隻能依靠木材了。

真實的金剛川,在美軍數千枚炸彈和炮彈下,志願軍7天建一座橋!

根據這一事件改編的電影《鐵血大動脈》

然而,張振智想到的,美軍也想到了。為了阻止志願軍在附近伐木,美軍出動了300多架次戰機,在附近的山頭上狂轟濫炸,幾個山頭被炸成了一片火海。不少茂密的樹林被成片的炸倒。有人沉不住氣了,說敵人把樹全炸了,我們沒有材料架橋了,建議立即冒着敵人的轟炸搶鋸樹木。

張振智卻不慌不忙,他帶着大夥隐蔽在附近仔細觀察後說:“敵人把大樹炸倒,是幫了我們咧,把炸斷的大樹頭尾收拾一下,直接就可以用了。”靠着這個方法,張振智他們很快就完成了木材的收集工作。他們把木材捆成木排,利用夜色掩護從水路運往渡口,隻用了7天的時間,9連就在金剛川架起了一座載重橋。

真實的金剛川,在美軍數千枚炸彈和炮彈下,志願軍7天建一座橋!

但橋架好的第二天,美軍就發現了。美軍派出了24架P-61“黑寡婦”重型戰鬥機前來轟炸,工兵團沒有空中掩護,隻能憑借着地面防空火力和美軍進行着殊死拼殺。P-61轟炸了兩個小時,投下了700多枚炸彈,橋被炸斷了。

此時前方的883.7高地上敵軍正在進行猛烈的反撲,如果彈藥送不上去,别說守住高地,就是人想撤下來都不行。工兵團團長急了,他指令張振智:我給你100分鐘,不管用什麼辦法,務必讓橋通車!

張振智二話不說,第一個跳到河裡,帶着戰士們開始重新架橋。此時敵機還在頭頂盤旋,不時的有炮彈和炸彈在他們身邊爆炸,但沒有人關心這些。張振智的額頭被彈片劃傷,鮮血流了出來,他随手一抹,他随手一抹,又跟着大家一起修橋。

真實的金剛川,在美軍數千枚炸彈和炮彈下,志願軍7天建一座橋!

整個9連都迸發出驚人的力量,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就如同戰鼓一樣激勵着他們。平時十幾個人才擡得起的材料,現在五六個人擡起來飛跑。有人在爆炸聲中倒下,立即就有人默默的頂上。在全連的努力下,他們用了85分鐘,修通了這座橋。

猛地停下來的張振智就如同渾身虛脫一樣,幾乎要暈倒。但看到從橋上源源不斷送往前線的彈藥,他又渾身充滿了力量。之後的幾天,這座橋被美軍炸斷了七次,都被張振智他們修好。到金城戰役結束時,美軍共向這座載重橋發射了2500發炮彈,投鄭了1000多枚炸彈,但大橋依然屹立不倒。

真實的金剛川,在美軍數千枚炸彈和炮彈下,志願軍7天建一座橋!

這樣的攻擊強度,會是一場放水的戰役?明顯不是!美軍隻是為自己無法戰勝志願軍找借口罷了!金城戰役大獲全勝,殲敵5.3萬餘人,聯軍司令克拉克終于肯在沒有戰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了。戰後,張振智榮立特等功,獲二級模範稱号,被授予“工兵英雄”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