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3日,志願軍第50軍149師傳來捷報,該師用3個營兵力,消滅英軍“百夫長”坦克27輛,繳獲4輛。并繳獲汽車18輛、裝甲車3輛、榴彈炮2門,殲滅英軍300餘人,俘虜少校1名,其他人等227名。聽到這樣的好消息,彭老總的眉頭卻擰了起來,他冷冷地說:“謊報戰果是要殺頭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原來50軍之前的表現令他太不滿意了。

50軍446團炸毀的英軍坦克
50軍原是滇軍第60軍,1948年10月在軍長曾澤生的率領下于長春起義,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又改編為志願軍第50軍,是最早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部隊之一。
然而早歸早,在第一、二次戰役中,50軍的表現隻能用糟糕來形容。由于思想動員工作不到位,50軍在存在普遍的“保命思想”、“短工思想”,甚至有“吃糊塗飯、走糊塗路、打糊塗仗”的怪話。針對以上情況,二次戰役結束後,全軍開始了思想大整頓,調整人事,總結經驗,批判錯誤思想。
經過整頓,50軍的思想有了大轉變,軍中提出口号:要敢于同敵人見面,同敵人見面就是勝利。由此也可以看到前兩次戰役中50軍的表現了。第三次戰役開始時,志司給50軍的要求也不高:配合39軍渡過臨津江,殲滅僞第一師團。彭老總特别強調,要39軍接應50軍過江。
1月1日,50軍在39軍的策應下渡過了臨津江,但隻向前進攻了2公裡就停了下來,到這個時候,50軍的表現仍然令人搖頭。轉折點發生在1月2日,50軍的預定之敵僞第一師團突然逃得不見人影,志司臨時調整了50軍的任務:進攻高陽。
志願軍冒着炮火過江
高陽位于漢城西北20公裡處,是美軍第25師35團和英軍第29旅皇家烏勒斯特步槍團防守的結合部,兩軍各有分工又混在一起。撕開這個口子,漢城的門戶就徹底打開了。
接到指令後,50軍派出149師快速撲向高陽,師屬偵察連和446團1營作為先頭部隊進行偵察。在高陽以北約15公裡的地方,戰士們和美軍不期而遇。美軍25師35團外号“太平洋的狼狗團”,但此時美軍根本無心戀戰,“狼狗”變成了喪家之犬,甫一交手,美軍就丢下陣地逃走。
皇家重坦克團裝備的百夫長坦克當時最強大的坦克之一
美軍坑隊友也不是第一回了,35團這一逃走,直接把英軍29旅給賣了,導緻他們直接和志願軍面對了。此時擺在1營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按預定計劃警戒,等待後面主力到來。二是主動出擊,殲滅目前之敵。
1營經過短暫的權衡後,選擇了後者。一是高陽是英軍撤退必經之路,現在不打,如果英軍要逃走,無異于放虎歸山。隻有拖住他們,主力才有機會殲滅他們。二是50軍心中充滿了憤懑,要用勝利來給自己正名。在1營作出這個決定的那一刻,這支部隊其實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被志願軍摧毀的英軍坦克
1月3日淩晨,1營發起突然襲擊,打垮英軍一個連,殲敵47人,自己無一傷亡。1營占領了195.3高地,切斷了英軍的退路。等天亮後,英軍集中12門火炮、7輛坦克和美軍的16架飛機開始猛轟195.3高地,企圖打開這個口子,到中午時分,1營1連打到僅剩下17人。
此時50軍軍長曾澤生心裡明白,1營以自己為誘餌,給全軍殲滅敵軍創造了良機,他指令全軍各部隊火速向1營靠攏。而1營則在195.3高地上一直堅持到了晚上19點。當另外兩個營趕到時,1營已基本失去戰鬥力,英軍已經開始緩慢的撤退了。
受傷的志願軍戰士仍在堅持戰鬥
英軍的“百夫長”坦克是志願軍最大的麻煩,戰士們根本打不動它。要想攔下它們隻有一個辦法:拿命換。戰士利用夜間敵坦克不敢開燈的機會,抱着炸藥包趴在路上,等坦克靠近了拉響導火索後滾到一邊。但這麼近的距離,氣浪也能把人震死,戰士們管不了那麼多了。
當接連不斷的爆炸聲響起來時,英軍徹底崩潰了。27輛“百夫長”坦克和3輛裝甲車被炸毀,烏特勒斯步槍團B連被全殲,重火器連和C連遭重創,50軍打了出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50軍成為率先攻進漢城的兩支部隊之一
當消息傳來時,彭老總并不相信,是以才會說出“謊報戰果是要殺頭的”。直到核實了戰果後,彭總才激動起來,他說:“這種果敢的戰鬥行動,值得全軍學習,通令表揚。”軍長曾澤生高興地說:我們終于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擡起頭了!在之後的漢江阻擊戰中,50軍堅守陣地50個晝夜,其戰況之悲壯,戰果之輝煌震撼着每一個人。50軍也由此邁入我軍主力部隊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