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李奇微使用“磁性戰術”,讓志願軍遭受了較大損失。李奇微計劃攻占交通樞紐鐵原,徹底切斷志願軍北撤的路線。久經戰陣的彭德懷也看到了這一點,離鐵原最近的63軍臨危受命:就是全打光了,也要守住鐵原。63軍軍長傅崇碧給189師師長蔡長元下令:拖住美軍3天,給63軍争取修工事的時間。蔡長元分析了敵情和我情之後,認為這是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于是他下令:189師原地解散。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1951年4月22日開始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在進行了一個月之後,由于志願軍戰線拉得太長,加上美軍對志願軍補給線的破壞,一線将士已經接近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李奇微正在快速收攏合圍圈,彭德懷意識到,如果不立即後撤,前線的3個主力兵團将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鐵原是平壤到漢城的鐵路必經之地,又有多條公路交彙,是個交通樞紐。鐵原以北就是平原,如果鐵原落入敵手,美軍将最大限度地發揮裝甲部隊的優勢,徹底切斷志願軍的北撤之路。一旦占領鐵原,無異于又來了一次仁川登陸。雙方都是名将,自然能看清其中關鍵,是以對于鐵原,一個志在必得,一個誓死防守。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李奇微以騎兵一師為骨幹,集中了4個師共57000人,有火炮1300餘門,坦克187輛,飛機300餘架。這支部隊一直呆在後方沒有參加戰鬥,隻等志願軍筋疲力盡之時直沖鐵原。最關鍵的是,他們到達鐵原隻需要一天的時間。

阻擊美軍的任務被交到了19兵團63軍手裡,19兵團的三個軍裡,隻有63軍相對完整,此時共有24000人,不到美軍的一半;火炮240門,隻是美軍的零頭。飛機坦克一樣都沒有,在火力兵力完全劣勢的情況下,在寬25公裡的正面堅守15天!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63軍軍長傅崇碧當年還隻有35歲

傅崇碧認為,隻有構築強大的野戰工事,才有可能堅守15天,而構築工事需要3天,是以他給189師下了死指令:拖住美軍3天,給63軍搶出修工事的時間來。而留給189師構築工事的時間隻有幾個小時,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工事,在美軍強大的火力下,别說3天,3個小時都守不住,這個阻擊戰該怎麼打?

189師師長蔡長無思前想後,做了一個軍事史上從未有過的決定:189師原地解散!他了解自己的戰士,志願軍有超強的紀律性群組織性,能聚能散。原地解散的189師以班排為機關,分成了200多個小股部隊,分散到了25公裡寬、20公裡深的龐大區域裡,建立了200多小簡易陣地。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志願軍189師分散成200多小股小部隊

李奇微得知這個消息後驚呆了,這完全颠覆了他作為一個戰術大師的認知。他設想過志願軍多種防禦方案,但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有人把部隊解散讓大家各自為戰的。

每個簡易陣地多則十幾人,少則三五人,在美軍強大的火力面前,幾十分鐘就被輕易摧毀,陣地裡的人也不可能幸存,這完全是送死的打法。但這樣的簡易陣地有200多個,等美軍一個個的打過去,3天的時間早就過了,志願軍就是用生命來換取時間。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就算是各自為戰,也不讓美軍前進一步

189師成功地拖住了美軍3天,上百個簡易陣地被摧毀,一半的戰士犧牲了。63軍利用這個時間完成了野戰工事的構築,成功地拖住了美軍15天,有力地保證了志願軍大部隊北撤。

放眼世界,也隻有志願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抛開超強的組織紀律性不說,其戰鬥意志就無人能比。每個簡易陣地裡的戰士都知道,自己這一去必死無疑,這種十死無生的任務,放到其他國家的軍隊,必然引起士氣的崩潰,消極作戰甚至直接投降都是有可能的。

軍長下達死守指令,志願軍師長覺得不可能完成,下令部隊原地解散

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發起沖鋒

但志願軍沒有,相隔不遠的簡易陣地被摧毀,戰友就犧牲在眼前,非但沒有吓倒他們,反而更激發了他們的敵忾之心。有了這種鬥志和精神,志願軍就是當之無愧的輕兵步王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