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一條隐秘戰線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地下黨人以各種身份活躍在社會各界,不顧危險地為我黨我軍提供情報。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勝利才會來得如此迅速而輝煌,這些無名英雄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但是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之中不少人在回歸組織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都無法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這着實令人遺憾。這些人之中,以“起義将軍”而著名的郭汝瑰就是一個典型。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郭汝瑰是四川省銅梁縣人,正經的書香門第出身。他的父親郭朗溪,是四川著名的才子,曾經在科舉考試中名列重慶府榜首。随着科舉制的廢除,郭父心灰意冷,開始培養兒子走學習科學的道路。1925年,18歲的郭汝瑰被父親送到上海學醫。

但是,學醫卻從來不是郭汝瑰自己的理想。他在上國小和中學讀書的時候,已經接受了不少新思想,還參加過學生運動,有了革命從軍的心思。但是畢竟父命難違,郭汝瑰一時間猶豫不決。他和同學陳廷棟聊起自己的煩惱,陳廷棟說道:“如今政治混亂,科學、實業救國都不可取,你還是去廣東幹革命吧。”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郭汝瑰于是打消了一切顧慮,到廣東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五期,正式投身軍旅。這一時期,黃埔軍校學風開放,郭汝瑰接觸到了大量宣傳共産主義的著作,還聽了蕭楚女、恽代英等共産黨人的講座,開始有了加入中國共産黨的想法。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汝瑰得知好友袁鏡銘是共産黨員,便要求他介紹自己入黨。但一向熱情的袁鏡銘,此時卻反應相當冷淡,隻是告訴郭汝瑰想要入黨,要有一點考察時間,必須耐心等待。可這一等,幾個月就過去了,袁鏡銘對介紹入黨之事隻字不提。後來郭汝瑰才知道,自己的考察期如此之長,是吃了堂哥郭汝棟的瓜落。

郭汝棟是川軍軍閥,号稱"涪陵王",是個擁兵自重、無法無天的人。有這樣一個堂兄,郭汝瑰的考察期必然比别人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能做的,隻能是繼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向黨組織靠攏。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郭汝瑰隻能和袁鏡銘等人來到堂哥的部隊中任職。郭汝棟雖然霸道,但是好在沒有太深的政治成見,還不至于迫害共産黨員。他在堂哥軍長擔任政治部任科員,有很多機會出外。于是郭汝瑰到處發表演講,不斷的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怒斥蔣介石的反共行為。不久之後,郭汝瑰就成了涪陵城中的紅色明星。1928年5月,郭汝瑰終于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然而,一場變故正在慢慢向郭汝瑰逼近。他的堂哥郭汝棟雖然表面上不露聲色,但背地裡早就已經投靠了蔣介石,秘密地捕殺了不少共産黨員。為了撇清關系,郭汝棟勸郭汝瑰去日本士官學校讀書。郭汝瑰心想,自己的軍事理論基礎還不牢固,不如去日本深造一下,回來可以更好地為國為黨做貢獻,于是欣然同意。誰知這一走,郭汝棟立即切斷了郭汝瑰和和黨組織的一切聯系。郭汝瑰無奈,隻能安心治學。

在日本期間,郭汝瑰學習非常勤奮,成績前茅。但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卻每時每刻都刺痛着他。而且,日軍教育的技術封鎖很嚴格,真正高深的理論和新式的武器,中國學生都接觸不到,這與郭汝瑰的留學初衷背道而馳。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918事變,侵占了中國的東北三省。郭汝瑰和很多中國留學生一起,向學校送出了退學申請,毅然回到了祖國。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郭汝瑰回來才發現,雖然時間僅僅過了半年多,但自己身邊已經是物是人非。堂哥郭汝棟已經徹底和共産黨決裂,自己根本找不到黨組織了。可如果加入國民黨的軍隊,他又不可避免地要與紅軍開戰,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寫了申請,進入了陸軍大學學習。他在陸大學習了三年,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并留校當起了戰史學教官。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終于同意抗日。郭汝瑰覺得自己報國的時機到了,便由陸大推薦,到陳誠所屬的第14師任參謀長。淞滬會戰中,郭汝瑰身先士卒,率部堅守陣地。經過了7天7夜的戰鬥,郭汝瑰所部戰損嚴重,8000人僅剩2000人,但陣地依然巋然不動!經此一戰,郭汝瑰正式成為抗日名将。在此後的武漢、鄂西等戰役中,郭汝瑰繼續着自己的高光表現,逐漸得到了陳誠和大将薛嶽的賞識,開始一步步地走入國民黨高層。

高官得做駿馬得騎,但郭汝瑰的心中卻難說高興。身居高位之後,他耳聞目睹的都是國民黨的黑暗和腐敗。那些政府高官的親戚們,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财;那些進階将領,A錢軍饷吃空額,欲望越來越大。這樣的官位,自然不是郭汝瑰想要的,他心心念念的,還是回到黨組織,為國為民真正的奮鬥一場。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1945年4月,郭汝瑰偶然碰到了當年的老同學任逖猷,知道他曾經是共産黨員,便托他恢複自己和黨組織的聯系。任逖猷則給他引薦了自己的堂弟任廉儒,讓任廉儒來幫郭汝瑰。經過一番考驗和波折,郭汝瑰終于見到了中共重慶工委書記董必武。

能夠見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共産黨革命家,郭汝瑰興奮不已,當時就表示,自己想去延安。可董必武并不同意,他說:“你可以繼續在國民黨軍隊中幹,和我們保持聯系即可。你去延安作用并不大。但是如果留在這裡,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用的情報。郭老弟,革命要看得長遠一些。”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郭汝瑰聽董必武如此說,也就踏實下來,安心地為黨工作。好巧不巧,偏趕上這時候蔣介石任命郭汝瑰為國防部第五廳中将廳長,可以參加進階會議。于是,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情報就通過郭汝瑰的手,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延安。

此後的郭汝瑰,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在陳誠面前表現得十分谄媚。很多人都說,郭汝瑰是陳誠上司的國民黨“土木系”的十三太保之一。陳誠打仗不行,但卻很喜歡郭汝瑰,更對吹捧十分受用。于是郭汝瑰在國民黨内官運亨通,扶搖直上,還搭上了國防部長顧祝同的關系。這讓他得以接觸到更多、更深層的情報。可以說,郭汝瑰就是當時國軍中最大的“紅色間諜”。

但是,國民黨中也有人比較機靈。國民黨大将杜聿明,雖然不是搞情報的出身,但是卻早就發現了郭汝瑰有些異常。任何機密隻要經過他的手,就會很快洩密。而且,郭汝瑰還經常在作戰會議上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議,幹擾蔣介石的思考。最主要的是,郭汝瑰作風清廉,不貪不搶,這在國民黨高官裡簡直就是異類。但是,這也僅僅是杜聿明自己個人的懷疑,完全沒有任何的證據,也就更不可能有人理會。郭汝瑰的身份,暫時還是安全的。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當然,危險還是有的。渡江戰役之前,蔣介石制定了龐大的江防計劃,以及更深層次的江南作戰計劃。這些重要情報,郭汝瑰自然是第一時間就拿到了手,并交給了聯絡員任廉儒。可是沒想到,上海的地下組織遭到了破壞,情報在經由黨員王葆真之手時出了問題。王葆真雖然及時焚燒了情報,但是自己卻被逮捕了。在獄中,已經年近古稀的王葆真堅貞不屈,雖然遭到了毒打,但是始終沒有供出郭汝瑰。這是郭汝瑰的間諜生涯中最接近暴露的一次,當時他對這個情況并不知情。如果王葆真這裡出了問題,後果将不堪設想。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逃過一劫的郭汝瑰,終于等到了“回家”的時機。三大戰役之後,郭汝瑰被任命為72軍軍長,前往四川任職。郭汝瑰于是利用職務之便,安插自己信得過的人擔任各個要職,并将監視部隊的敵人特務一一剪除。解放軍入川之時,郭汝瑰在宜賓地區通電起義,真正的回到了黨組織之中。

建國之初,郭汝瑰被任命為川南行署交通廳長,待遇按照起義将領标準撥發;1950年3月,他辭去川南交通廳長的職務,去到南京軍事學院任教。以他的身份和能力,當老師很明顯有些大材小用了。究其原因,就是兩個字:保密。此時雖然新中國已經建立,但是郭汝瑰的秘密身份仍然牽扯很多秘密,确實不便公開。不過,郭汝瑰自己到沒覺得如何,在教師的崗位上又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他明裡是國軍中将,實際上是地下黨,80年代正式恢複身份

1980年,郭汝瑰給中共中央組織部寫了一封長信,解說了自己的曆史,也反映了自己想要入黨的心願。重慶軍區中組部經過審議之後,同意了郭汝瑰的要求。這位共和國曆史上最大的紅色特工,終于實作了自己的夙願。之後随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情報和事件的保密期慢慢過期,郭汝瑰的曆史作用最終得到了承認,開始享受兵團司令一級的待遇,直到1997年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