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如今我人民解放軍中,有一個特殊的訓練項目——迫擊炮單兵射擊,俗稱“單手放炮”。發射時,由炮兵單人操作,左手扶炮身,右手放炮彈,在既無座钣,也無炮架,更無觀瞄裝置的情況下,完全靠自主瞄準,手起炮發,彈無虛發,而且還能做到快速連射!這個項目非膽大心細者不敢為,對炮兵的個人意志、軍事技術和戰鬥心裡,都是嚴峻的考驗。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這種科目,至少筆者沒有聽說過任何一個外軍部隊可以完成。可能在他們看來,單手發炮既危險又沒有必要,屬于戰場上的花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難道單手發炮真的是花活嗎?那為何我軍還要繼續保有這一訓練項目呢?其實,這種技術并不是花活,用好了,威力足以以一當二。而且,我軍曆史上确實曾經有人這麼幹過,而且還做出了成績。甚至可以說,他将這一軍事技能演變成了一種百發百中的炮兵“藝術”。這個人就是号稱“炮神”的趙章成少将,我人民解放軍前炮兵副司令員!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趙章成1905年出生于河南洛陽,年紀輕輕就加入到了西北王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成了一名迫擊炮兵。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裡,趙章成轉戰全國,刻苦地磨練着自己的炮兵技術。雖然他沒什麼文化,但卻善于動腦子,經常能有些異于常人的巧妙辦法,是以射擊技術非常過硬。

紅軍炮神

1931年,趙章成随軍圍剿中央蘇區,被當地的革命氣息所感染,在江西白沙戰場棄暗投明,自動參加了紅軍。紅軍對他這樣有特殊軍事才能的人非常重視,很快就讓他擔任了紅軍獨立師特務營排長,不久又改任紅三軍炮訓隊隊長和紅三軍九師炮兵連長。此時的趙章成雖然名為炮兵,但是紅軍中嚴重缺少各式火炮,他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1931年7月,蔣介石親任總司令,調集30萬兵力,聘請了德、日、英等國的多名軍事顧問,以"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為戰術,分3路向中央根據地進行"圍剿"。紅軍在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帶領下,采取"誘敵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虛弱"的戰術,穿插上千裡,聲東擊西,終于打敗了敵人,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這次戰役,紅軍繳獲頗豐,不但有了迫擊炮,連三七式平射炮都有了。紅一軍團立刻決定,将兩個炮兵連和一個工兵連組成了炮工營,由趙章成擔任營長,緊抓日常的軍事訓練。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紅軍此時還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要想獲得炮和炮彈,基本全得靠繳獲,是以用一點少一點。而且,零件的缺乏也是大事,随時可能讓一門大炮成為廢鐵。在這種情況下,趙章成因陋就簡,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終于打通了所有關節,達到了“人炮合一”的境界。他尤其精研迫擊炮的射擊,也就是在此時,他創造性地研究出了“單手發炮”的絕活兒。這手絕活兒,在日後的戰鬥中成了紅軍的保命絕技。

趙章成的單手發炮,射擊姿勢非常獨特。他的這種射擊姿勢,學名叫“火炮賦予射向法”,一般是火炮觀察員向炮手訓示目标用的。具體操作就是炮手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彎曲,手掌五指指向目标方向的同時并攏,拇指稍微彎曲向掌心。這種姿勢非常像少林武僧的單掌佛禮,是以很多人誤以為趙章成信佛,每次射擊前都要拜佛,一時間被傳為笑談。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看似慈悲的“火炮賦予射向法”,其實威力奇大。隻要炮手的控炮水準有保證,就可以讓炮口、手指和目标構成三點一線,打出去比戰場上的狙擊槍還準!當然,遠近距離還需要炮手用“跳眼法”測量。靠着這種瞄準方式,趙章成操作下的迫擊炮幾乎是彈無虛發!在之後的反圍剿戰鬥中,趙章成和他的炮兵,逐漸成為了紅軍最為倚重的利器。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1933年9月25日,蔣介石不顧日本侵略者已經入侵華北,固執地執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調集約100萬兵力,采用"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與此同時,在中央蘇區,以王明、李德為首的“左傾”集團占據了上司位置,生搬硬套的用國外的陣地戰打法對抗圍剿,對毛主席正确的運動戰政策拒不接受。經過一年時間的苦戰,已經全面陷入被動的紅軍被迫退出中央蘇區,開始進行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在經曆了殘酷的湘江戰役之後,紅軍将轉移的突破點選在了烏江沿岸。打開缺口的任務,被交給了紅2師4團,雖然團長耿飚作戰英勇,但烏江天險确實名不虛傳,第一次攻擊以失敗告終。此時烏江前有黔軍防守,後有國民黨中央軍的八個師包抄,形勢十分危急。共産國際顧問李德斷定,紅軍強渡烏江,會比湘江戰役敗得更慘!此時,總參謀長劉伯承受命親赴前線指揮。

劉伯承到達烏江岸邊,檢視地形後,立刻作出部署。除了憑借山勢阻敵增援、砍伐竹子制作竹筏外,特意打報告,申請炮兵支援!而且申請書上特别注明,要總部把神炮手趙章成派到前線!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很快,紅軍的第二次晝間強渡就開始了。已經來到戰場的趙章成,立刻組織炮兵進行火力支援。敵人的火力點無情地噴吐着火舌,趙章成觀察後,繼續使用“火炮賦予射向法”,先試射了一炮,結果沒有打準。之後他簡單調整後,第二炮就擊中了目标,一擊将敵人的火力點打掉。我軍順利過江之後,和敵人在灘頭膠着。此時趙章成再發一炮,準确的打在敵反擊部隊中。敵人的反沖鋒随之潰散,紅一方面軍借勢突破了天險烏江。

突破烏江僅僅是牛刀小試,很快,對趙章成的新考驗就到來了。1935年5月25日,剛剛渡過金沙江的紅軍突出重圍,急需繼續轉移。湍急的大渡河,就成了阻擋紅軍的另一隻攔路虎。1891年,太平天國名将石達開就是在這裡全軍覆沒的。此時,紅軍總部決定,讓楊得志率領的紅一方面軍紅四團去奪取架設在天險之中的泸定橋!為了確定任務成功,紅軍總部将大量相對精良的武器集中起來交給紅四團用于攻堅,其中就包括趙章成的炮兵。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本次作戰,行軍的難度非常之大。紅四團用以執行指令的時間,僅有一晝夜。可是從出發地到泸定橋的距離,卻有240華裡!但是,紅軍戰士在指令面前,從來不會退縮。簡單收拾之後,所有人跑步前進,向泸定橋方向狂奔!這是一場極具傳奇色彩的行軍,當時的天上下着瓢潑大雨,地上是在峭壁上蜿蜒的小路。紅四團不畏艱險,與比自己早出發一天時間的敵人拼速度,每個人的身體都已經達到了極限。而炮兵因為需要攜帶炮身和炮彈,急行軍的難度尤在步兵之上。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當部隊在預定時間抵達戰場的時候,每個人都已經十分疲憊。此時團上司開始了簡單的作戰會議,而戰士們則抓緊時間休息。趙章成也在一塊大石頭上簡單的整理裝備。此時,他的炮架早就沒了,身邊也沒有輔助炮手,炮彈也僅剩下3發!所謂的炮兵,其實簡陋得很。他剛剛調整完畢,團長楊得志就緊急召喚趙章成,讓他用炮火支援已經登上對岸灘頭的紅軍部隊。

本次戰鬥,楊得志采用了雙管齊下的作戰方法:一方面讓二十餘名戰士攀爬鐵索,從正面進攻敵人的橋頭陣地;另一方面讓臨時組織的十八名戰士組成敢死隊,駕小船不顧一切地登上對岸,從側後方打擊敵人。但是,強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在登岸後,被敵人的火力壓制在了灘頭,無法前進!如果這一路完不成預定的戰術迂回,正面強攻的戰士就會遭受慘重的損失,奪橋行動所耗費的時間也會大大長于預期!見此情景,楊得志果斷指令趙章成,對敵人實施炮火打擊!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趙章成此時展現了他出神入化的操炮功夫。隻見他如同拜佛一樣地瞄了一下,然後一手扶着炮管,一手裝填炮彈。随着間隔極短的三聲炮響,3發炮彈彈無虛發,準确摧毀對岸3個火力點!敵人從炮火密度判斷,以為對面紅軍來了炮兵連,立刻鬥志潰散,舍棄陣地扭頭就跑。十八勇士順利地占領陣地,攻向敵人側翼。最終,泸定橋被我軍拿下,紅軍勝利地完成了轉移。經此一役,趙章成的綽号悄然地從“神炮手”變成了“炮神”,名聲逐漸在軍中傳揚。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抗日建功

抗日戰争爆發後,趙章成擔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一二九師炮兵主任、陝甘甯晉綏聯防軍炮兵主任。此後趙章成的工作重點,已經從親自沖鋒陷陣變成了培養新人和對現有武器進行更新改造。在這些領域,“炮神”的成就依然斐然。

1940年9月下旬,百團大戰已經進入第二階段。9月23日,八路軍129師發動榆(社)遼(縣)戰役,預備拔除榆社至遼縣公路沿線的日軍據點。最難攻陷的,就是公路旁管頭據點。日軍在此處依托地形,建構了堅固的工事,我八路軍的輕武器對其傷害程度有限。進攻從23日深夜開始,戰況十分激烈,我八路軍戰士十分英勇,多次險些突破敵人陣地。24日,已經身心交困的日軍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對我軍施放了毒氣!我軍沒有化學戰裝備,隻能暫時撤退。靠着這種近乎“無賴”的打法,日軍得以堅守。直到26日,我軍仍未能攻克管頭據點。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我軍的戰法曆來是“避實擊虛”,敵人的據點堅固,那就換一個方式來打。于是八路軍主力悄悄後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另一方向的石匣據點。29日,我軍回攻管頭據點,“炮神”趙章成也趕到前線,親自充當“開瓶器”。

敵人的毒氣攻擊确實厲害,但是同時也讓趙章成靈光乍現。他想出一條妙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将迫擊炮炮彈内的炸藥倒出來一部分,然後用辣椒面填滿。一會兒功夫,炮兵就做了20發“辣椒炮彈”。準備就緒後,趙章成帶着6個沒上過戰場的新手,把炮位推到了距敵150米處。面對子彈,趙章成再次“拜佛”瞄準,為每個炮位設定了射擊單元。然後他一聲令下,4門迫擊炮同時發射,20發“辣椒炮彈”準确的落到日軍據點内。一時間,濃烈的白煙和辛辣氣味籠罩了敵軍碉堡,熏得日軍難以忍受。日軍剛剛放過毒氣,此時辣椒煙起,他們立刻斷定八路軍也放了毒氣彈!外強中幹的侵略者紛紛跑出掩體工事,潰不成軍。我軍乘機發起沖鋒,一舉攻克了管頭據點,掃平了榆遼公路上的全部日軍據點。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展開了瘋狂的報複。他們在八路軍根據地周圍修築大量碉堡群,自稱為“囚籠政策”,企圖将抗日軍民困死。碉堡是水泥、石頭的“烏龜殼”,任何爆炸物都很難從外部将其炸毀。于是在一些戰鬥中,迫擊炮的弧線攻擊無法消滅日軍碉堡,八路軍突擊隊隻能拼死強攻,傷亡巨大。時任太行軍區司令員的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便給趙章成下達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去兵工廠協助改造迫擊炮,要想盡一切辦法,将迫擊炮改造成轟炸碉堡的利器!

想要炸掉碉堡,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炮彈平射,攻擊其水準位置的薄弱點。而水準攻擊,正是迫擊炮的“軟肋”。迫擊炮炮彈必須由炮筒前端裝入,然後靠自然下滑擊發底部發雷管打火進行發射。炮身一旦放平,炮彈就無法下滑,也就無法發射了。司令員下達的指令,還真是個難題。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辦法都是被逼出來的。既然炮身必須放平,那就必須找個東西來助力擊發雷管。趙章成的攻堅小組開始拿各種東西當“撞針”,從拖把杆到高粱稈,全都實驗過了,但是效果并不好。後來受擲彈筒工作原理的啟發,趙章成等人對迫擊炮做了大改動,終于解決了問題。其方法就是在迫擊炮的尾部增加了一節400毫米長的尾管,然後采用拉火的方式擊發。經過改裝,迫擊炮可以将底盤傾斜着地,使炮筒與地平線的傾角保持在5度以下發射,成功地解決了平射問題。經過改裝,八路軍普遍使用的82式迫擊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可近可遠,具有了步兵炮的功能。後來這種改裝後的迫擊炮大量裝備部隊,創造了一個個殲敵奇迹。在一次戰鬥中,我八路軍發射的一發炮彈直接從日軍碉堡的機槍眼裡打進去了!這不但是一個軍事的奇迹,也是一個實體學上的奇迹。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繼續傳奇

解放戰争時期和抗美援朝時期,趙章成曆任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炮兵第3師師長,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西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志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在他的指揮下,炮兵得到很大發展,繼續成為我軍攻堅克敵的利器。

1955年,趙章成被授予了少将軍銜。這是黨和人民對他一生辛勞的肯定。

60年代,我軍部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比武"運動。趙章成于是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将自己的一身本領傾囊相授。不久,趙章成又一次成為軍内的新聞人物,《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都對他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制片廠甚至将趙章成的射擊示範拍成了軍事教學片,在全軍放映。片中,已是花甲之年的趙章成示範“單手放炮”,左手托着沒有炮架的炮管,右手接過炮彈,以每秒一發的速度不停射擊,而且精準度極高,彈無虛發,讓人歎為觀止。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1966年7月1日,我軍飛彈部隊成立,被周總理親自命名為“第二炮兵”。雖然這是有一定保密的含義在裡邊,但也是對炮兵貢獻和能力的肯定。趙章成作為炮兵中的代表人物,此刻也是感到了無上的光榮。

如今,飛彈已經代替火炮,成為了戰場上的攻防利器。但是,炮兵的威力,依然沒有人能夠小觑。如今,我國自行研制發展的93式60毫米遠射程迫擊炮性能良好,是山地步兵、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快速機動部隊的理想壓制火炮。老一輩革命家的理想,繼續在人民解放軍中不斷傳承。一代“炮神”趙章成的傳奇故事,也在解放軍中被不斷傳誦,也繼續發揮着積極地作用。

紅軍炮神三炮炸開長征通路,發明辣椒炸彈打擊敵人,到老仍是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