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在抗美援朝中,有一場戰役被譽為志願軍的生死之戰,它的慘烈程度堪比長津湖戰役,炮火密集度堪比上甘嶺戰役,它是志願軍戰術的巅峰運用,更是扭轉北韓戰争态勢的關鍵之戰。

在這場戰役之中,志願軍第63軍與聯合國軍進行了12天的生死阻擊,志願軍運用了出神入化的巅峰戰術,向世界展示了什麼叫做人類輕步兵之王。

那麼這場戰役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是志願軍的生死之戰?這其中又出現了怎樣的戰術,讓志願軍能夠再次創造輕步兵的神話?今天讓我們去探尋那場血與火的戰役鐵原阻擊戰。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和北韓人民軍渡過臨津江南下,拉開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序幕,在這次戰役中,指揮北韓戰争的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已經被換成了李奇微。

鑒于麥克阿瑟在前四次戰役中的敗績,李奇微深感志願軍的厲害,是以他盡量最大限度的回避志願軍擅長的迂回、穿插、夜襲、近戰等手段,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美軍在後勤、空軍、火力、機動方面的優勢,以此打擊志願軍。

通過不斷觀察研究,李奇微發現雖然志願軍攻勢很猛,但随着戰役的深入,其後勤補給線變得脆弱而漫長,是以李奇微稱志願軍的進攻為“禮拜攻勢”,意思是志願軍每次進攻,随身的補給最多隻能維持一周,随後進攻便會停止。

針對志願軍這一弱點,李奇微制定了名為“磁性後退”的戰術,他指令前線軍隊在面對志願軍進攻時盡量避免直接交戰,而是按照每天30多公裡的預定速度撤退,依靠遠端炮火來進行殺傷,以此誘敵深入。

同時,他又指令美軍飛機全力切斷志願軍的後方補給線,等将近一個禮拜,待志願軍糧彈耗盡時,美軍立即發揮機械化和摩托化的優勢進行反撲。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5月21日,志願軍已經将聯合國軍打退到漢城附近和漢江以北一線,殲敵4.6萬餘人,雖然取得了重大的戰果,但志願軍的補給已經嚴重不足,處于糧彈兩缺的危險境地,即使是軍長每天也隻有一碗炒面充饑。

而同時,步步後撤的聯合國軍銷毀了一切可能、可以被繳獲的糧食和彈藥,志願軍司令彭德懷敏銳地意識到美軍布置了一個巨大的圈套,如果再不後撤,志願軍主力3個兵團将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5月21日,志願軍總部下令各軍全線後撤,轉向三八線附近進行防禦,然而在一天前,老謀深算的李奇微就已經下令聯合國軍兵分三路展開全面反攻,欲将志願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

反攻的敵軍中,左路兵力雖然最多,但對志願軍威脅不大,對于中路的敵軍,志願軍也能邊打邊退,組織起較為堅固的防禦,隻有右路志願軍的防禦最為薄弱,受到的威脅也最大。

聯合國軍右路進攻的是漢城西北一帶,那裡地形多為平原,利于機械化部隊長驅直入,而控制該平原的關鍵,是一個叫做鐵原的地方。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鐵原位于北韓半島中部,它和平康、金華構成一個戰略意義十分重要的鐵三角地區,這裡山脈連綿,是阻擋美軍北進的防禦要地,同時這裡還有三條鐵路交彙,更是轉運物資、屯集兵力的交通樞紐,是以該地也是志願軍的一個核心後勤基地。

李奇微當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戰略要地,如果可以攻占鐵原,不僅可以切斷志願軍前線補給,還可以從右翼又将志願軍包抄合圍,此時志願軍在北韓戰場最危險的時刻已經來臨。

李奇微在右翼集結了聯合國軍4.7萬人,試圖在我軍北撤之前占據鐵原,在右翼部署的志願軍是入朝作戰幾個月的第19兵團。

5月28日,彭德懷直接下達指令,讓該兵團下的第63群在漣川和鐵原之間正面25公裡、縱深20公裡的地區組織防禦,并表示就算把63軍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至20天,毫無疑問,這是志願軍的生死之戰,隻許勝不許敗。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此時的63軍在北韓作戰已有兩個多月,有2.4萬人可以調用,但要死守寬達25公裡的防線,對抗兵力是自己兩倍多,以及武器裝備優越,還有空中支援的聯合國軍,這幾乎是比登天還難,63軍軍長傅崇碧已經做好了打到全軍覆沒的準備,而悲壯的鐵原阻擊戰也就此拉開了曆史的序幕。

率領聯合國軍進攻鐵原的是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他指揮的部隊擁有各種火炮1600餘門、坦克300餘輛,而志願軍第63軍隻有火炮240多門,在兵力、火力上都明顯處于劣勢。

傅崇碧充分發揮戰術力量,把全軍三個師按品字形展開,189師和187師在兩翼,188師在後方擔任預備隊,全軍采取縱深梯次配備的戰法,少擺兵,多屯兵,以減少敵人火力對我軍的殺傷,在戰術上采取正面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的方法,并在深夜派出小部隊襲擾敵人。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5月30日淩晨,伴随着震耳欲聾的炮聲,戰鬥正式打響了,敵人把進攻的主要矛頭指向了第187師防守的漣川山口,企圖奪取漣川兩側的有利地形,從中間突破直插鐵原。

防守在這裡的第561團3營與著名的美軍王牌騎兵一師交鋒,抵抗住了數倍于己的美軍十餘次進攻,堅守陣地四天三夜,斃傷敵1300餘人,全體榮立集體二等功,被授予“守如泰山”稱号,而在187師戰鬥的同時,189師也在浴血奮戰。

6月1日,聯合國軍整整投入了六個師一個旅一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之下,向189師發起猛烈進攻。

一個小時内,範弗裡特指揮美軍向志願軍陣地傾瀉了炮彈多達4500噸,其炮火猛烈程度是美軍作戰規定允許限額的五倍以上,這一記錄被寫入了世界軍事史,稱作“範弗裡特彈藥量”。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189師下轄565、566、567共三個團1.4萬餘人,面對敵人如此猛烈的進攻,師長蔡長元創造了一種奇特的“釘子戰術”。

将189師分成200多個機關,分别堅守200多個地點,像是在陣地上撒滿了釘子,敵人進入其中就會受到各個釘子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這一戰術有效地分散了敵軍火力,延緩了敵人的進攻速度。

同時,蔡長元發現美軍不善于對付運動中的目标,是以他又讓全師各部不斷變換陣地,并重建立立部隊建制,團縮編為營,營縮編為連,連縮為排,排縮編成班,通過這樣的調整,美軍的戰鬥力也就被削弱了許多。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6月2日,聯合國軍向189師堅守的第233.2高地和種子山陣地發起輪番進攻,敵方暫時占領了種子山、五峰寺及以南陣地,後來又被我軍奪回。

到3日晚,189師隻剩下1團2營共計4500餘人,傷亡高達三分之二,在戰鬥中,不僅有敵軍造成的損失,還有天災。

次日,暴雨沖毀了189師構築的反斜面隐蔽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189師能夠戰鬥的僅剩2800人,縮編為一個團,此時作為預備隊188師接替了189師陣地,鐵原阻擊戰進入第二階段。

188師這支部隊有着豐富的坑道作戰經驗,師長張英輝率部連夜冒雨進入陣地後,充分利用了鐵原原有的戰壕防炮洞,将其改造成了溝壑縱深的塹壕防禦網,藏兵于塹壕之下,抵擋住了敵人飛機大炮的猛攻。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同時,該師利用反裝甲武器擊毀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在戰鬥中188師563團8連表現突出,連長郭恩志創造了一種名為“三朵花”的戰術,首先用迫擊炮在敵群的前後左右各打一炮,将敵人趕到中間,然後用重機槍對聚集的敵人猛烈開火,迫使敵人向兩側分散,最後我軍1排和2排從左右兩側主動出擊,插向敵軍後方,加上正面出擊的3排把敵人包圍殲滅,迫擊炮炸個梅花,重機槍來個一串紅,最後把敵人包圍。

郭恩志的“三朵花”戰術效果顯著,該連以傷亡16人的代價打退敵軍15次進攻,斃傷美軍800餘人,戰損比例十分驚人,全體榮立集體一等功,被授予“鋼鐵八連”稱号。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到6月10日,美軍突破了63軍左翼友軍防線,鐵原東面完全暴露,美軍從西向東包抄迂回鐵原,企圖進行偷襲,鐵原阻擊戰到了第三階段。

188師564團在傅崇碧的指令下,首先炸開鐵原南側水庫,造成道路泥濘,以遲滞消耗敵人,并指揮全軍各營組織突擊隊,乘機向敵實施反擊,以積極主動的戰鬥,支援其前沿部隊堅守陣地,打退了敵人進攻。

戰鬥到這一天,張英輝的188師實際上已經被打光了,此時整個鐵原外圍已經被美軍的凝固汽油彈變成一片火海,作為右翼防禦主力的187師變成了戰場的核心。

駭人的是,該師實際兵力也隻剩下一個團,因為之前随着左翼188師、189師戰鬥的不斷更新,該師被抽調了大部分前去救援,面對這一無法守住的陣地,187師師長徐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集中全軍所有炮火向美軍主動進攻,以此震懾美軍後退。

傅崇碧新對于徐信瘋狂的想法,決定賭上一把,他把各類火炮以及火箭炮全部交給了徐信。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6月10日夜,出擊的炮兵部隊一線配置迫擊炮,二線配置喀秋莎火箭炮,在步兵的掩護下悄無生息地進入了美軍對面的陣地,美軍為了抵擋志願軍的夜襲,早已布下了将坦克、裝甲車擺在外圍的“龜殼陣”。

而由于志願軍很久沒有大規模炮火反擊,美軍誤以為志願軍已經沒有炮火力量,是以隻對志願軍步兵襲擊做了防範,而該部署正給了我軍可乘之機。

很快,随着志願軍的一枚黃磷燃燒彈發射升空,63軍的炮兵從數十幾個點上一起朝美軍陣地上轟去,在20多分鐘内,上百門火炮向敵軍突然傾瀉了數千發炮彈,美軍上百輛坦克圍成的營地頓時化作一片火海。

戰鬥英雄唐滿洋目睹後說道:“美國人陣地上,那不是一般的爆炸,是整個一片在燃燒,那是一種紅的、黃的、白的摻雜的火,是鐵在燒!”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此時的美軍想要還擊,但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分辨志願軍的炮兵陣地,當美軍的儲備彈藥被志願軍的火箭彈點燃後,劇烈的爆炸聲将這場鐵在燒的盛宴推向高潮。

在炮兵攻擊之後,187師的突擊隊趁着美軍混亂之際對美軍營地發動突襲,将美軍重創并繳獲了部分戰利品,美軍完全被打懵了,他們想不通63軍在人數和裝備都處于劣勢的情況下,為什麼現在還有還手之力?

他們對志願軍的夜襲戰術感到了恐懼,甚至發出了“太陽是我們的,而月亮是中國人的”感慨。

美軍并沒有立刻發動反擊,而是向後撤退的一步,187師終于守住了陣地,也松了一口氣。

6月11日,志願軍主力已經完成回撤任務,并在後方布置了完整的防禦戰線,李奇微對此大失所望,隻能讓美軍停止進攻,就地組織防禦。

6月12日,志願軍的戰略轉移已經完畢,按照志願軍司令部的指令,63軍撤離陣地,曆時12天的鐵原阻擊戰也就此落下了曆史的帷幕。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鐵原阻擊戰為穩定整個戰局赢得了時間,保護了志願軍右翼,避免了被聯合國軍包圍殲滅的風險,63軍以傷亡兩萬餘人的代價,斃傷聯合國軍兩萬餘人,其中美軍1.5萬人,取得了戰略上的偉大勝利。

鐵原阻擊戰,讓美國人見識到了志願軍的巅峰戰術,粉碎了美軍想要在北韓實施東西海岸登陸的陰謀。

在戰後,美國五角大樓不得不指令聯合國軍轉入戰略防禦,鐵原阻擊戰也成了迫使五角大樓做出停戰談判的标志性戰役,直接促成了一個月後的闆門店談判,并初步迎來了北韓戰争勝利的曙光。

當晚,第63軍轉入伊川地區休整後,彭德懷還親自穿越百裡戰區前來慰問指戰員,這在北韓戰場上是絕無僅有的殊榮。

有人回憶鐵原血戰的那些天,彭德懷常常在夜間眺望鐵原方向染紅了半邊天的炮火,以至流淚。

志願軍在鐵原阻擊戰創造奇迹,是人類輕步兵戰術運用的巅峰之作

鐵原燃燒的陣地,讓世界知道即便一切占盡上風,與中國軍隊的戰鬥仍然要付出最沉重的代價。

直至今日,鐵原仍然是一片凝固的廢墟,而在這廢墟的背後,記錄着人類輕步兵之王的巅峰戰術,也記錄着一個民族比鋼鐵還要堅硬的意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