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近些年來,随着《金剛川》、《長津湖》等電影的熱映,抗美援朝戰争逐漸成為人民群衆議論的焦點。很多人有疑問,為何後來戰争止步于“三八線”呢?這條在地圖上不起眼的緯線,到底是怎樣成為分割北韓半島的焦點的呢?這一切還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說起。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20世紀40年代中期,曆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逐漸進入尾聲。歐洲的城鎮與鄉村,北非的浩瀚沙漠、以及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已經逐漸恢複平靜。太平洋上的小島和中國、北韓半島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雖然依然槍聲不斷,但戰争的總體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德國、日本、意大利的法西斯們,正在一步步走向滅亡!此時,如何做好收尾工作,就是幾個世界大國要開始角力的部分了。

1945年2月,反法西斯同盟的蘇、美、英“三巨頭”:蘇聯上司人約瑟夫斯大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聚集在克裡木半島南岸的小城雅爾塔,用開會的方式商談戰後的世界格局。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但是,這次會議從一開始,氣氛就相當不友好。雅爾塔會議的主會場是宏偉華麗的裡瓦基亞宮,這裡在戰争中早就被德國人洗劫一空。雖然蘇聯人費了不少力氣,從各地收集了一些藝術品裝點門面,但仍顯得寒酸。一向驕橫的丘吉爾輕蔑地稱這裡是“所有會場中最差動的一個”。在這樣的氛圍下,三方就占領德國和柏林、蘇聯對日參戰和世界戰後的格局安排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争論,聲音大得甚至可以說是争吵了。雖然誰都知道最後的妥協不可避免,但丘吉爾和斯大林誰也不願意先讓步。

看着這兩個人在那裡針鋒相對,羅斯福卻十分穩健。等到晚間休息時,他和斯大林約在了一間暖屋内,避開丘吉爾開了一個小會。這個小會成果斐然,最終羅斯福庫頁島南部、整個千島群島的土地,和中國大連港、滿洲鐵路的使用權換得了斯大林出兵攻擊日本的承諾。

羅斯福被人稱為“獅子與狐狸的結合體”,在政治手腕上确實棋高一着。他非常清楚日本對美國的重要性,也認為不能像共管德國一樣共管日本,是以就直接把問題引到了北韓半島上。他說:“斯大林元帥,我們談一談托管北韓的問題好嗎?”斯大林顯然事先沒考慮過這一點,表示願意先聽聽羅斯福的意見。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羅斯福說:“我是這樣認為的:北韓從日本手中解放出來後,肯定無法維持一個獨立的政府,是以應該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一個英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進行共同托管。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所取得的唯一經驗是在菲律賓,那裡人民作好了自治做好自治準備的時間是50年。以北韓的情況來說,托管期恐怕怎麼也要20年到30年。”

斯大林表示同意羅斯福的意見,但覺得托管期要盡可能的短。但是在是否派兵進駐、如何劃分各方勢力範圍的問題上,他們也沒有制定出具體的方略。這也成為了日後北韓問題嚴重化的最大根源。

第二天,丘吉爾才知道羅斯福和斯大林背着自己幹了什麼,本來想要發作,可考慮到英國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日不落,在國際上話語權已經遠不如從前,是以也就閉上了嘴。最終三巨頭簽訂了“雅爾塔協定”,斯大林正式決定對日軍用兵。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在作戰會議上,蘇軍參謀長告訴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開戰之後,蘇聯肯定會進攻北韓半島,美國是否會配合自己的行動?馬歇爾回答道:“我們不會。在日本本土未被占領、日本在北韓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之前,美軍不準備在北韓用兵。”這一回答,再次展現了美國人獨吞日本的野心。此時接替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曾說過:“國務院雖然極力主張,整個在北韓的日本部隊,都應該由美國受降。但是老天,如果我們要是把軍隊都送到北韓北部,那就無法保證我們在日本能搶先登陸了。”他還認為,日本的大陸政策,決定了他們不會輕易地放棄北韓,是以必然會和盟軍有一場慘烈的攻防戰。這一仗的損失,當然由蘇聯人獨自承擔更好。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了美國的意料。蘇聯對日宣戰後,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簡直如同滾湯潑雪,不費什麼力氣就消滅了幾十萬敵人。蘇聯第25集團軍在契斯季亞科夫上将的指揮下,也已經突入北韓,用摧枯拉朽的攻勢瓦解着日軍的部隊。一路之上,他們同樣是所向披靡。而日本在承受了兩顆原子彈的攻擊之後,竟然很快就投降了!美國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快速而突然。此時他們發現,自己的部隊還在沖繩附近,根本來不及調往北韓。如果事态繼續發展,恐怕等美軍到達北韓半島的時候,蘇聯人已經在占領北韓全境了。那樣的話,在這個古老的半島上,就再也沒有美國人可染指的地方了。甚至蘇聯會以北韓為跳闆,和美國争奪日本列島的控制權!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杜魯門緊急召開會議商讨對策。他提出:“應當盡快在北韓劃定一條軍事分界。分界線以北的駐朝日軍由蘇聯受降,以南的由美國受降。”這個意見幾乎是當時能阻止蘇聯獨占北韓的唯一可行方案,是以得到了全體與會者的支援。就這樣,杜魯門決定由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方進行分界線的劃定工作。

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立刻組成了協調委員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國務院的代表表示了自己的憂慮:“出于政治上的考慮,美國接受駐朝日軍投降的區域,要盡可能地往北推移。但是,天知道蘇聯紅軍會在北韓的什麼地方停下來,要知道,還沒有任何力量能讓俄國人吐出他們已經占領的地方。”

這是一句十足的廢話,但是也是當時他們心裡的真實想法。此時,一位名叫迪安臘斯克的陸軍上校參謀說道:“是應該盡量北移,但是往北推移是有一定限度的。畢竟蘇聯人已經進來了,而我們的兵力則無法立刻投入到北韓。”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這也是一句廢話,但是比前一句稍微用。将日本軍隊在北韓的投降區域劃到什麼位置,才能既能滿足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當時美國的軍事現狀,還要考慮到蘇聯能否接受,這的确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會議開到了淩晨1點,還是沒能拿出十全十美的方案。參會的幾個頭面人物打着哈欠,将桌上的檔案放進公文包裡,嚷嚷着準備明天繼續讨論。但是,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洛伊仍然很有精神,他對正要離開的臘斯克和另一位年輕參謀揮了揮手,示意他們等等。于是兩位年輕人又回到了座位上。

“這個會這麼開下去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提出的受降建議大大地超過我們的軍事實力,那麼蘇聯就很難接受。但是遲遲拿不出方案,蘇聯就會更進一步!速度是問題的關鍵啊!”麥克洛伊直截了當地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三八線”是如何劃定的?美國人用30分鐘的時間,改變了北韓民族

麥克洛伊繼續說:“我讓你們留下,是想要你們盡快拿出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不能在這個上面糾結太長時間。記住,這個方案要在30分鐘之内搞出來!我隻給你們30分鐘,我們也隻有30分鐘!”

于是,打着哈欠的兩位年輕人走進了會議廳隔壁的第三休息室,将一張北韓地圖攤在桌上,然後開始“相面”。兩個人别說去過北韓,就連聽說都是最近幾天的事兒。讓他們劃分這條分界線,真是有點兒勉為其難。沉默了一會兒,臘斯克說:“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從中間部位下手,看哪裡更合适。”

他用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緯38度線,說道:“我覺得美國在這條線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較合适。你來看,這條線可以把北韓半島大體上分成兩半,兩邊面積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北韓的首都漢城被包括在美國的受降區域。”說着,他拿出紅筆,在地圖上輕輕地劃了一下。

就是這一筆,讓北韓半島被人為地分成了兩半!誰能想到,兩個從未去過北韓的美國人,僅僅用了30分鐘和一支紅筆,就分割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并且讓北韓百姓骨肉分離了60多年呢?

方案很快提報給蘇聯方面。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貫喜歡占便宜的斯大林沒有對這條線表示異議。就這樣,一條本來應該很單純的緯度線,就成了南、北北韓的分界線。後來美國人還對此十分後悔,說早知道蘇聯人不反對,就應該将分界線移到北緯39度了。

日本投降後,北韓人民沉浸在國家解放的喜悅之中,他們此時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已經成為大國政治交易的犧牲品。那條橫在北韓半島中間的38度線,其實并不适合當一條分界線,甚至連美國人自己都承認,“三八線”的劃分是武斷的。因為它的劃分根本沒有考慮政治上的界限、地理上的特點以及水路、陸路的交通。這一條線,截斷了75條小溪、12條河流,181條小路、104個村莊、15條道際全天候公路、8條進階公路和6條南北鐵路線,以及綿延的山區。更嚴重的是,“三八線”的兩端,是意識形态對立、社會制度截然不同的兩股勢力。可以想見,圍繞着這條線,日後将會有一場怎樣的風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