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抗美援朝戰争打響時,志願軍6個軍共湊了1300多輛汽車,還不如美軍一個師多。開戰三十多天,這些汽車就被炸毀600多輛。對于作戰物資全靠國内運來的志願軍而言,這極大的影響了志願軍的作戰能力,蘇聯的大規模援助要到第五次戰役時才開始,是以前期志願軍的主要汽車來源就是繳獲的美軍汽車。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時,志願軍共繳獲美軍汽車近5000輛。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一戰時美軍傑弗裡卡車】

美國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這句話真不是随便說說的,早在一戰時期,美軍就裝備了傑弗裡四驅軍用卡車。但此時的汽車還較原始,傑弗裡卡車的馬力才29匹,載重量隻有1.7噸,主要用來運送人員。到二戰時,美軍的軍用卡車已經發展了好幾代,數量和性能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如美軍自己大量裝備麥克NR、麥克NM、雪佛蘭G506、鑽石T968、道奇WC-62、斯蒂龐克US6、道奇M35、M37、GMC等重型軍用卡車,此外還有大量的威利斯吉普、凱撒吉普、伽瑪山羊等多用途輕型車輛。北韓戰争爆發時,美軍第三步兵師17000多人就有1500多輛汽車,第二步兵師則有2100多輛。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正在穿過三八線的美軍道奇十輪大卡車】

志願軍和美軍作戰,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就不提了,光汽車數量上的差距帶來的機動性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113師穿插三所裡,14小時急行軍72.5公裡,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迹。不少戰士在奔襲的途中累到吐血,甚至倒下後再也沒有起來,志願軍硬是憑着鋼鐵意志,縮小了這種差距,用一雙鐵腳闆跑赢了汽車輪子。

第二次戰役後,志願軍已經收複了三八線以北地區,随着戰線的不斷推進,後勤補給線也越來越長,缺少汽車的困境也越來越突出,怎麼辦?當時國内還不能生産汽車,汽車的來源隻有兩個,一是蘇聯援助,二是從美軍手裡繳獲。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美軍遺棄在戰場上的汽車】

但在前幾次運動戰時,蘇聯還沒有大規模援助我們,真正大規模援助是從1951年的4月底才開始的。1950年底,蘇聯從駐旅大的蘇軍中分兩次抽調了500多輛汽車補充給志願軍,但這對于志願軍的汽車缺口來說,還是懷水車薪。從美軍手裡繳獲就成為這一階段重要的汽車來源。

美軍隻要戰況不利,就會抛棄大量的重裝備,如汽車、坦克、火炮等等。第二次戰役中,113師軍械科科長楊春明就在德川以西一個山洞裡發現了美軍藏的200輛汽車,車上還滿載了糧食和彈藥,113師一下發了一筆“洋财”,每個班都裝備了一挺輕機槍和2支沖鋒槍,子彈和炮彈能帶多少帶多少,這些裝備在後來三所裡、龍源裡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長津湖戰場正在通過水門橋的陸戰一師卡車】

三所裡阻擊戰之後,西線美軍見南逃無望,又轉而向西逃往海上,這時汽車就成了累贅,美軍在戰場上遺棄了大輛汽車,僅西線戰場,志願軍就繳獲了2300多輛汽車。随着繳獲的增加,另一個問題就擺在眼前,那就是會開車的人太少了。一些被繳獲的汽車隻要沒有及時轉移,幾乎過不了第二天就被會美軍的飛機炸毀。

抗美援朝第一仗雲山戰役,志願軍就繳獲了170輛汽車,但沒有及時轉移,第二天就被美軍全部炸毀。第二次戰役中繳獲的2300輛汽車和100輛坦克,真正轉移出來還不到一成,其他的全部被美軍飛機趕來炸毀。20軍在東線繳獲了180輛汽車,最後隻開出來30輛。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志願軍繳獲的道奇十輪大卡】

第三次戰役時,一次戰鬥後志願軍繳獲了一批汽車,由于沒有足夠的司機,戰士們硬是在夜色中用人力拉着走,一夜間轉移了280多輛。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時,志願軍共繳獲美軍汽車4950多輛,擊毀1380多輛,這還隻是美軍裝備中的一部分,和這樣的對手作戰,實在是不容易。

美軍一個師的汽車,比志願軍六個軍的和還多,半年共損失6千多輛

【喀秋莎火箭炮的載具就是美國援助的斯蒂龐克US6卡車】

到了第二階段陣地戰時,情況就有所好轉,蘇聯的援助來了。汽車有了,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蘇制的“喀秋莎”火箭炮讓美軍膽寒,而這種火箭炮所用的汽車,就是美國的斯蒂龐克US6,二戰時蘇聯通過《租借法案》共從美國獲得近15萬輛US6,其出色的性能讓蘇軍贊不絕口,後來它也成為“喀秋莎”火箭炮的載具。

美軍如果知道砸到自己頭上的火箭彈都是用自己的汽車運來的,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