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中軍大帳都沒資格進的李舜臣,怎麼就成了亞洲十大名将之首?

2004年的時候,南韓曾評選了一個古代亞洲十大名将,按從前到後的排名順序分别是:李舜臣、鐵木真、孫武、阮惠、權栗、東鄉平八郎、韓世忠、乙支文德、黎钊、織田信長。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排名就想笑了,所謂“亞洲十大名将”全是東亞和東南亞的,中亞和西亞一個都沒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阮惠、權栗、黎钊是誰,中國的兵聖孫武隻屈居第三,加上韓世忠,中國這個名将如雲的東方強國隻上榜兩人。韓世忠能上榜,和他齊名的嶽飛怎麼就不能上榜?可能是因為前者姓韓吧。

連中軍大帳都沒資格進的李舜臣,怎麼就成了亞洲十大名将之首?

【位于光化門的李舜臣雕像正在清洗】

不但是中國,日本對這個排名也是嗤之以鼻的,很快他們就重新排出了一個亞洲十大名将排行榜,按從前到後的排列順序分别是:孫武、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項羽、關羽、上杉謙信、嶽飛、毛利元就、李舜臣。

在日本人的排行榜中,中國的名将上升到4人,并且孫武位列第一。織田信長排到了第二位,在南韓榜上排名第一的李舜臣降到了第十位。我猜日本人根本不覺得李舜臣能排進這個名單,隻是為了故意氣南韓人,才在榜單的末尾加上李舜臣的名字,因為他們知道李舜臣在南韓人心目中的地位。

連中軍大帳都沒資格進的李舜臣,怎麼就成了亞洲十大名将之首?

【電影中的李舜臣】

李舜臣,漢城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倭亂”時,他正蒙冤在獄中,後因形勢崩壞,北韓宣祖不得已重新起複李舜臣,命他任全羅左道水軍都統制。其人對水戰頗有心得,而讓他一戰成名的,就是爆發于萬曆二十五年的鳴梁海戰。這一年的九月十六日,李舜臣在全羅道海南郡的鳴梁峽伏擊了日軍的船隊。鳴梁峽是位于珍島和花源半島之間的狹窄海峽,風急浪高且多漩渦,是一處航行的險要之處。

日軍船隊在藤堂高虎的率領下順風而來,李舜臣的日記裡記載,“倭船330餘艘”(日方記載100餘艘),而李舜臣僅有12艘闆屋船。為了“以壯軍姿”,李舜臣将12艘闆屋船“粧作龜船”,然後命百餘艘難民的小船作為疑兵。戰鬥中李舜臣奮勇當先,勇往直前,最終取得鳴梁海戰的勝利。

連中軍大帳都沒資格進的李舜臣,怎麼就成了亞洲十大名将之首?

【電影中的鳴梁海戰】

據李舜臣的日記記載,此役“共擊破賊船三十隻,餘船皆退走,更不近我師”,不知怎麼傳到後來就變成了擊沉敵船二百餘艘。事實上,鳴梁海戰勝利的當天,李舜臣就以“水勢極險,勢亦孤危”為由退到了唐笥島,後又退到更遠的古群山島。日軍雖在鳴梁海戰中失利,最終卻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北韓水師的基地,從戰略上看反而是日軍勝了,鳴梁海戰并沒有在戰略上産生積極的作用。

次年十一月,李舜臣在露梁海戰中被日軍流彈擊中殉國,時年54歲。李舜臣死後谥号忠武,備極衰榮。進入20世紀後,李舜臣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三人一起被半島視為三大救國英雄,受後人敬仰和推崇。但如果是以就将李舜臣評為亞洲十大名将之首,那是不合适的。

連中軍大帳都沒資格進的李舜臣,怎麼就成了亞洲十大名将之首?

【大戰後的李舜臣】

在萬曆朝抗倭援朝的戰争中,李舜臣隻是中級軍官,在明朝總兵陳璘帳下聽用,當陳璘與李如松在軍帳中商議軍情時,李舜臣甚至沒有資格進入軍帳,隻能在帳外聽令。真正使得日軍水師不敢在海上行軍的,也是陳璘而不是李舜臣。隻是小國寡民,實在選不出什麼名将,隻能矮子裡面挑長子,選出李舜臣來了。有一說一,如果真心要排名亞洲名将,前一百名都必定是中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