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人為改善身高,采取了人種改良計劃,其中一個做法令人不齒

衆所周知,“倭國”特指日本,這并非是對日本的輕蔑,據史料記載,漢朝時日本曾派使者來通路,從日本來的使者身材矮小,大漢皇帝特地造了“倭”這個字,來特指日本,還專門派人刻了一個倭國的金印。

從那時起,大陸百姓對日本人就有了身材矮小的印象,這也是為何在抗戰時期,百姓們會将日本人稱作小鬼子,小日本。

對于日本人身高的記載,在日本史料中也有很多可以考察的地方,日本曆史上第一猛将本多忠勝的身高隻有1米35左右,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将真田幸村也不過隻有1米63左右,這個身高甚至不如中國的很多國小生。

這并非是時代的原因,中國古代不乏有很多身高偉岸的巨人,在山東濟南曾出土過身高1米80甚至兩米的大漢遺骨。

日本人為改善身高,采取了人種改良計劃,其中一個做法令人不齒

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如此矮小呢?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自然地理原因,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常年受海洋季風的影響,這一氣候恰恰會影響當地人對于鈣質的吸收。這并不是一個特例,像馬拉加西,秘魯等島國的人們的身高在同人種當中都不算高。

其次,就是人們的飲食習慣,日本地域面積狹小,山多地少,很難實作大規模的耕地種植,更不要說大規模飼養牲畜了。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連溫飽都很難解決,更不要說吃肉了。在古代,日本隻有貴族才吃得起肉,平常百姓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很難吃到肉的。

公元7世紀中葉,日本學習大唐信奉佛教,佛教在日本的影響力極大,幾乎全國的群眾都信仰,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開始不約而同地吃齋念佛,日本政府更是頒布了相關法律,禁止平民百姓殺生吃肉,這就造成百姓們蛋白質、鈣質都補充不了,自然就很難長高了。

日本人為改善身高,采取了人種改良計劃,其中一個做法令人不齒

最後就是基因的影響,中國、南韓人口身高較高,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人都有東夷血統。在新石器時代亞洲最高的人種就是東夷人了,大陸山東地區的人口最早擁有了這一血統。

随着社會的發展,這些人口相繼從山東遷移到了中原、東北,甚至是南方地區,而日本人因為距大陸較遠,是以并沒有融合到這種血統。

日本政府在很早就發現了這一問題,并且緻力于改變基因,在日本政府看來,群眾身高過矮對日本政府來說是極其危險的,在他們看來一旦發生戰争,矮小的日本士兵必然不占優勢,為了保護國家安全,日本政府采取了基因改變計劃。

在宋朝的《清波雜志》中就有記載,日本人常常乘坐船在宋朝的江河裡漂流,凡是看到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宋人便會将其“請”進船裡,然後選擇相貌端正的日本婦人與其相好,這種做法在宋朝被叫作“度種”。

其實不僅是宋朝,在二戰時期就有不少日本婦女與美國大兵交往,生下了很多膚色雪白的後代。這些婦女并非自願,而是被誘惑欺騙的,當時日本政府在東京皇宮廣場設立了慰安協會,用衣物、食品等優惠條件,鼓勵年輕女人“參加特别挺身隊”。

據說當時政府一下子就招募到了7萬左右的年輕婦女。雖然是為了讓整個民族變得更強,但是日本政府的這個行為,無疑是有悖于綱常倫理的,無疑是損害了這些年輕女性的利益。

日本人為改善身高,采取了人種改良計劃,其中一個做法令人不齒

除此以外,日本政府也有意識地改變了飲食習慣,首先廢止了所出台的禁止殺生的法律條例,并且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府鼓勵人民像西方國家那樣多吃肉蛋奶,加強體育鍛煉,這極大地改變了日本百姓的身高。

1954年,日本政府更是明确規定,每個未成年兒童每天都必須喝牛奶,時至今日,日本依然在堅持這項計劃。

這兩項措施雙管齊下,終于改變了日本百姓們的身高,時至今日,日本的身高終于從1米5拔高到了1米7左右。其實大陸政府也很早注意到了百姓們的身高問題,時至今日在很多農村國小都有“愛心奶計劃”,每名農村學子每天都會得到一盒愛心奶。

不僅是飲食習慣,體育運動對于身高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大家在督促子女學習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督促子女們參加體育運動。要知道“少年強,則國強”,隻有未來的中華少年更加茁壯,中華民族才能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