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韬軍團被圍之時,援軍為何一直不來?這2人有苦說不出
如果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各種材料就會知道,蔣介石對于黃百韬這樣的部下,并不是不救的,對于黃百韬兵團的處境也是完全了解的。更何況,如果黃百韬兵團被消滅,徐州的兩翼就被斬斷了一翼,防禦體系就會崩潰,這一點蔣介石也是完全清楚的。是以,當蔣介石知道黃百韬被圍之後,曾經多方指令部下要解救黃百韬。
當他在11月10日第一次得到黃百韬被圍的消息時,就明确訓示顧祝同“一定要解黃兵團之圍”。當他決定重新派杜聿明到徐州擔任指揮時,又對杜聿明說:“你到徐州,一定要解黃百韬之圍。我已經把飛機替你準備好了,你今晚就去,分秒必争。”

杜聿明到了徐州之後,心中考慮的首要大事,也就是如何解救黃百韬。一來這是整個戰局所必須,倘若黃百韬兵團完蛋,徐州防禦體系就被砍斷了一翼,而且會大大動搖軍心。二來這是蔣介石和顧祝同的多方囑咐。三來,他杜聿明對國民黨軍界中很多人都沒有放在眼裡,但對黃百韬這個沒有進過黃埔的雜牌出身的将軍卻頗有好感,除了黃百韬一貫作戰勇敢之外,當年他在廬山受訓時,和黃百韬是上下鋪,雙方談到軍事上的很多問題都頗有同感,故而兩人之間關系融洽,雖未明言但在心中都互相傾慕。有了上面幾方面的因素,杜聿明對于援救黃百韬的确是盡力而為的。
在經過了一番讨論之後,杜聿明決定以孫元良的十六兵團守備徐州,以“剿總”直屬的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而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立即向東進發,前往碾莊地區援救黃百韬兵團。
李彌兵團原來就在徐州以東地區,邱清泉兵團則急忙從徐州以西的砀山地區趕往徐州東南。11月13日上午,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完成了攻擊準備,遂在空軍的支援下向堅守在碾莊與徐州之間的華東野戰軍發起進攻。從北到南,李彌的九軍從楊莊地區、八軍從古山地區,邱清泉的五軍從大壩地區,同時向東進攻。邱清泉和李彌兵團的作戰地區是以隴海為界,李彌在北,邱清泉在南。稍後,邱清泉的七十軍從南邊的潘塘地區也向東進攻。我華東野戰軍則以從賈汪插過來的十縱在北邊,七縱在中間,蘇北兵團從南邊北上,十一縱在南邊,分别阻擊敵人。
邱清泉和李彌的部隊都屬于蔣家嫡系,裝備好、火力強,仗一打開,上面有空軍的轟炸掃射,地面有山炮、野炮、榴彈炮等重炮齊發,炮火下的村莊基本上都被轟成瓦礫。可是在我華野官兵的頑強抵抗之下,第一天隻前進不到7公裡,第二天則基本上沒有什麼進展。到了晚上,強大的火力發生不了多大作用,不少地方又被善于打夜戰的華野奪了回去。兩天打下來,邱清泉的驕橫之氣一下子被華野打蔫了,知道這一仗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好處,進展也就慢了下來,以至空軍向蔣介石告狀,說“邱清泉畏敵怯戰,按兵不動”。
之後我軍根據戰場上的形勢判斷,圍殲黃百韬兵團已經有了把握,阻擊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也已成功。為了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将原來“阻援打黃”的打法改變為“圍黃打援”。
11月17日,粟裕采取了一個大膽的誘敵深入的行動,他指令3個阻援縱隊有意從雙樓、前場、狼山一線向東後撤,給敵人一個我方力量已經削弱,不得不後撤的假象。用這一假象将邱、李兵團向前拉動,使其遠離徐州老巢,以便我軍在阻援的同時更多地加以消滅。
我軍這一後撤,果然使劉峙和杜聿明上當,誤認為邱清泉和李彌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誤認為他們的援救計劃即将成功,一方面向蔣介石上報“徐東大捷”的“喜訊”,一方面指令邱清泉和李彌發動“全線追擊”。可是我軍根據粟裕的訓示,事先就做好了在敵人追擊中殲滅敵人的充分準備,誘敵深入,在運動中與敵人激戰一晝夜,退至小塔山、大許家、小朱莊、白塔一線之後就築好陣地,再不後退一步,再次打響了阻擊戰。
這一晝夜的戰鬥,消滅的敵人比前四天總計還要多,在不到一周的時間中,敵方兩個增援兵團的一線部隊均已傷亡過半。邱清泉無法前進,李彌更是無法前進,這兩個兵團一直打到黃百韬兵團覆滅為止,也未能越過大許家一線,與黃百韬兵團就隻隔不到15公裡的距離,槍炮之聲相聞,卻隻能眼睜睜看着黃百韬兵團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