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國軍的弟兄們過來投誠吧,我們這裡有大個的白面饅頭,有肉包子,還有豬肉炖粉條”1948年12月,陳官莊外圍的解放軍支起了大喇叭,不停地向被圍困的國民黨軍團喊話。每到飯點兒,解放軍陣地中一片碗筷聲響,随寒風飄過去的飯菜香味,讓對面的國民黨士兵饞得直流口水。

淮海戰役後期,國民黨杜聿明集團被解放軍團團圍困,補給幾乎斷絕,數十萬士兵依靠着少量空投過活,狀況十分悲慘。後來,他們成建制的士兵投降解放軍,軍團司令李彌甚至央求士兵“跑過去可以,但是請把武器留下”。而反觀解放軍,此時卻是兵精糧足,吃得飽穿得暖。在人民群衆補給大軍的供應下,天天都有肉包子吃。曾經經濟實力相差懸殊的兩支軍隊,此時的狀況徹底逆轉!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在漫長的軍事鬥争曆史中,我軍的物資補給一直非常匮乏。1927年8月1日,我軍在南昌打響了第一槍,南昌起義正式開始。 随後又經曆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黃麻起義等軍事行動,算是在中國大地上打出了一片天地,工農紅軍之名也正式确立。但是,紅軍畢竟實力太弱,經濟實力嚴重不足,物資武器都必須計劃使用。

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了1937年。當時為了共同抗日,國共再一次合作,并且在七七事變之後開始大規模地對日作戰。由于我黨的争取,長江以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長江以南的紅軍則改編為新四軍,正式加入了正規軍的序列。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然而此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物資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國民黨政府為了限制我軍的發展,在武器和糧饷供應上多方為難。八路軍僅僅在建立初期得到了很少的供應,新四軍則幾乎完全沒有供應。可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依然積極地建立根據地,并且不斷的發展壯大。

八路軍成立之初,僅有4.5萬多人的正規部隊。等到抗戰勝利之時,八路軍主力部隊已經達到96萬;新四軍成立之初,則更是僅有1萬多人的正規部隊。但是到了抗戰勝利之時,新主力部隊也已經發展到了31萬多人。再加上各地的民兵、自衛隊,人數更加龐大。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原本國民黨政府就沒在物資上支援過八路軍和新四軍,現在軍隊規模急速增長,對物資的需求更加迫切。上百萬人的大軍,光是夥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加上被服、武器裝備,物資的消耗簡直就是天文數字。而且,人民軍隊的整體戰略一直是“農村包圍城市”,八路軍和新四軍所在的根據地,也大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再加上抗戰那幾年,自然災害也很嚴重,比如1941年到1943年的持續性旱災。那麼,八路軍和新四軍這麼龐大的部隊,是靠什麼來養活的呢?

發展農業,墾荒種糧種菜,進行大生産

根據地根據地,顧名思義,就是人民軍隊的根基所在。這種根基,除了兵員的訓練和補給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經濟支援。中國是農業大國,發展農業生産自然是根據地的第一大經濟形态。是以當八路軍和新四軍建立根據地之後,幾乎立刻就開始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和生産。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首先就是墾荒。根據地往往地廣人稀,存在不少荒地。人民軍隊進駐之後,立刻派出大量的工作隊,動員群衆和士兵一起,開墾出了大量的耕地良田。為了配合墾荒運動,士兵們還建設了各種水利設施,挖渠引水,施肥養土,讓土地的耕作更加便利。一切準備就緒後,士兵們就和當地人民一同從事農業生産。等到打了糧食,人民群衆留足口糧和種子,其他的則留給部隊充作軍糧。這樣一來,不但部隊的糧食不愁了,人民的生活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程度地改善。

墾荒部隊的模範,自然就是王震率領的359旅。他們從1940年進駐荒涼的南泥灣,積極發展生産,再造當地農業,使得南泥灣成了“陝北的好江南”,每年能上繳公糧上百萬斤!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根據不完全統計,僅晉察冀邊區根據地,在抗戰的8年中,開墾荒地就達到120多萬畝!而修整灘塗和梯田、改造鹽堿地,又把耕地增多了200多萬畝。而陝甘甯邊區,在1937年的耕地總面積僅為843萬畝,到了1945年的時候,也已經增長到了1521萬畝,增幅接近一倍!這些新增的良田全是戰士和群衆共同勞動的成果,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解放之後,這些土地全部分給了人民。

有興趣了解八路軍的朋友,可以通過下發的連接配接購買《八路軍史》這本書。本書内容詳實,是一本好書。

發展畜牧業,從吃飽到吃好的努力,肉蛋奶供應增多

光有谷物和蔬菜,營養是不均衡的。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隻能通過肉食和豆制品來提供。而肉食則更加能讓人感覺到滿足感。中國的鄉村,大部分家庭都會養殖一些家禽家畜,這種現象被稱為“小農經濟”,是中國人最為樸實的肉食來源。當根據地的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之後,養殖家禽家畜的場地和飼料也就相應增加了。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我軍戰士也在根據地内和人民一起搞起了養殖。當時所采取的方式,是集體引種之後,将大部分的幼年禽畜送給人民圈養,并指派專業的畜牧業專家進行指導。當養殖有了成果後,再由軍隊和人民群衆進行分享。這樣一來,生産率提了上來,人民和軍隊都同時受惠。

還是拿陝甘甯邊區做例子。在1937年前,整個邊區的牛和驢加在一起,也就10萬多頭;羊,也就是50多萬隻。而僅僅隻過了兩年,牛和驢的總數就增加到了16萬頭,羊的數量也增加到了120萬隻,整體數量增加了一倍還多!而晉察冀邊區,後來更是發展到了平均每5個人養一頭豬,每個人養一隻雞的普及程度。這在抗戰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發展工業和工商業,提升經濟結構

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接下來自然就是發展工業了。當時的根據地中,大到煉鐵造武器的重工業,小到紡織和制造日用品的輕工業,全都有所發展。這不僅有力的支援了部隊的戰場消耗,還改善了根據地人民的生活品質。

到了1945年抗戰勝利的時候,根據地之中已經建成了不少的冶鐵廠。甚至還有一些生産機床、兵工廠、以及高抗性玻璃廠。其中很多産品,就是得到全球援助的國民黨政府都很難生産。8年抗戰,各個根據地的冶鐵總産量達到了110多萬公斤,大量的補充了前線部隊的彈藥消耗。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同時,輕工業的進步也可謂神速。在周總理的親自帶領下,各個根據地都開展了紡紗織布的運動。僅僅晉綏根據地,每年的産布總量就能達到30多萬匹,當地軍民的穿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而晉察冀根據地,在1945年時,産布總量更是達到了907.6萬匹!

工業的生産,也帶動了工商業的發展。當時的很多根據地,都興建了自己的卷煙廠和其他日用品工廠,并積極地同國統區商人交易。由于沒有盤剝,商人和根據地的交易遠比在國統區交易來得順暢,是以就有更多的人來此做生意。在國統區經濟日益困難的時候,根據地的經濟則是一片紅紅火火。甚至當時中國最穩定的貨币,就是根據地統一發行的“邊區票”!更加高效的經濟活動,也給人民軍隊帶來了大量的财富。而這些财富又反哺了根據地的經濟,讓一個良性的循環逐漸建立了起來。

人民軍隊曾非常困難,為何後來實力卻遠超敵人?三個理念很重要!

結語

就這樣,八路軍和新四軍靠着商業、工業、農業的互相促進,讓根據地的生産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不僅保證了部隊的正常運轉,還讓當地百姓的生活水準有所提高。而且因為經濟上的穩定,還帶來了不少就業機會,培養了很多技術人才。這些都是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财富。在日後的武裝鬥争中,根據地的經濟和人才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提供了有效地保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