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国军的弟兄们过来投诚吧,我们这里有大个的白面馒头,有肉包子,还有猪肉炖粉条”1948年12月,陈官庄外围的解放军支起了大喇叭,不停地向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团喊话。每到饭点儿,解放军阵地中一片碗筷声响,随寒风飘过去的饭菜香味,让对面的国民党士兵馋得直流口水。

淮海战役后期,国民党杜聿明集团被解放军团团围困,补给几乎断绝,数十万士兵依靠着少量空投过活,状况十分悲惨。后来,他们成建制的士兵投降解放军,军团司令李弥甚至央求士兵“跑过去可以,但是请把武器留下”。而反观解放军,此时却是兵精粮足,吃得饱穿得暖。在人民群众补给大军的供应下,天天都有肉包子吃。曾经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的两支军队,此时的状况彻底逆转!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在漫长的军事斗争历史中,我军的物资补给一直非常匮乏。1927年8月1日,我军在南昌打响了第一枪,南昌起义正式开始。 随后又经历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黄麻起义等军事行动,算是在中国大地上打出了一片天地,工农红军之名也正式确立。但是,红军毕竟实力太弱,经济实力严重不足,物资武器都必须计划使用。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1937年。当时为了共同抗日,国共再一次合作,并且在七七事变之后开始大规模地对日作战。由于我党的争取,长江以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长江以南的红军则改编为新四军,正式加入了正规军的序列。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然而此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物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国民党政府为了限制我军的发展,在武器和粮饷供应上多方为难。八路军仅仅在建立初期得到了很少的供应,新四军则几乎完全没有供应。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积极地建立根据地,并且不断的发展壮大。

八路军成立之初,仅有4.5万多人的正规部队。等到抗战胜利之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已经达到96万;新四军成立之初,则更是仅有1万多人的正规部队。但是到了抗战胜利之时,新主力部队也已经发展到了31万多人。再加上各地的民兵、自卫队,人数更加庞大。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国民党政府就没在物资上支持过八路军和新四军,现在军队规模急速增长,对物资的需求更加迫切。上百万人的大军,光是伙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被服、武器装备,物资的消耗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而且,人民军队的整体战略一直是“农村包围城市”,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在的根据地,也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抗战那几年,自然灾害也很严重,比如1941年到1943年的持续性旱灾。那么,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么庞大的部队,是靠什么来养活的呢?

发展农业,垦荒种粮种菜,进行大生产

根据地根据地,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军队的根基所在。这种根基,除了兵员的训练和补给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经济支持。中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是根据地的第一大经济形态。所以当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根据地之后,几乎立刻就开始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生产。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首先就是垦荒。根据地往往地广人稀,存在不少荒地。人民军队进驻之后,立刻派出大量的工作队,动员群众和士兵一起,开垦出了大量的耕地良田。为了配合垦荒运动,士兵们还建设了各种水利设施,挖渠引水,施肥养土,让土地的耕作更加便利。一切准备就绪后,士兵们就和当地人民一同从事农业生产。等到打了粮食,人民群众留足口粮和种子,其他的则留给部队充作军粮。这样一来,不但部队的粮食不愁了,人民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改善。

垦荒部队的模范,自然就是王震率领的359旅。他们从1940年进驻荒凉的南泥湾,积极发展生产,再造当地农业,使得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每年能上缴公粮上百万斤!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在抗战的8年中,开垦荒地就达到120多万亩!而修整滩涂和梯田、改造盐碱地,又把耕地增多了200多万亩。而陕甘宁边区,在1937年的耕地总面积仅为843万亩,到了1945年的时候,也已经增长到了1521万亩,增幅接近一倍!这些新增的良田全是战士和群众共同劳动的成果,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解放之后,这些土地全部分给了人民。

有兴趣了解八路军的朋友,可以通过下发的连接购买《八路军史》这本书。本书内容详实,是一本好书。

发展畜牧业,从吃饱到吃好的努力,肉蛋奶供应增多

光有谷物和蔬菜,营养是不均衡的。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质,只能通过肉食和豆制品来提供。而肉食则更加能让人感觉到满足感。中国的乡村,大部分家庭都会养殖一些家禽家畜,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农经济”,是中国人最为朴实的肉食来源。当根据地的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之后,养殖家禽家畜的场地和饲料也就相应增加了。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我军战士也在根据地内和人民一起搞起了养殖。当时所采取的方式,是集体引种之后,将大部分的幼年禽畜送给人民圈养,并指派专业的畜牧业专家进行指导。当养殖有了成果后,再由军队和人民群众进行分享。这样一来,生产率提了上来,人民和军队都同时受惠。

还是拿陕甘宁边区做例子。在1937年前,整个边区的牛和驴加在一起,也就10万多头;羊,也就是50多万只。而仅仅只过了两年,牛和驴的总数就增加到了16万头,羊的数量也增加到了120万只,整体数量增加了一倍还多!而晋察冀边区,后来更是发展到了平均每5个人养一头猪,每个人养一只鸡的普及程度。这在抗战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发展工业和工商业,提升经济结构

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接下来自然就是发展工业了。当时的根据地中,大到炼铁造武器的重工业,小到纺织和制造日用品的轻工业,全都有所发展。这不仅有力的支援了部队的战场消耗,还改善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根据地之中已经建成了不少的冶铁厂。甚至还有一些生产机床、兵工厂、以及高抗性玻璃厂。其中很多产品,就是得到全球援助的国民党政府都很难生产。8年抗战,各个根据地的冶铁总产量达到了110多万公斤,大量的补充了前线部队的弹药消耗。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同时,轻工业的进步也可谓神速。在周总理的亲自带领下,各个根据地都开展了纺纱织布的运动。仅仅晋绥根据地,每年的产布总量就能达到30多万匹,当地军民的穿衣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而晋察冀根据地,在1945年时,产布总量更是达到了907.6万匹!

工业的生产,也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当时的很多根据地,都兴建了自己的卷烟厂和其他日用品工厂,并积极地同国统区商人交易。由于没有盘剥,商人和根据地的交易远比在国统区交易来得顺畅,所以就有更多的人来此做生意。在国统区经济日益困难的时候,根据地的经济则是一片红红火火。甚至当时中国最稳定的货币,就是根据地统一发行的“边区票”!更加高效的经济活动,也给人民军队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又反哺了根据地的经济,让一个良性的循环逐渐建立了起来。

人民军队曾非常困难,为何后来实力却远超敌人?三个理念很重要!

结语

就这样,八路军和新四军靠着商业、工业、农业的互相促进,让根据地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不仅保证了部队的正常运转,还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因为经济上的稳定,还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培养了很多技术人才。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日后的武装斗争中,根据地的经济和人才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