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宗南一生的貴人胡公冕,曾冒險4次勸他起義,後來結局如何?

胡宗南一生的貴人胡公冕,曾冒險4次勸他起義,後來結局如何?

在人生中,一個人的命運轉折很多時候都是在遇到一位“貴人”的幫助時發生的,成功的道路需要有人為你指點迷津,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有人為你推波助瀾,這些對你影響非同一般的朋友就是你的貴人。

對于曾經的“西北王”胡宗南來說,他人生的第一個貴人就是胡公冕。

胡宗南一生的貴人胡公冕,曾冒險4次勸他起義,後來結局如何?

胡公冕是浙江永嘉人,于1921年10月加入中共組織,是一位資深共産黨人。受中共派遣,參加黃埔軍校的籌備工作,出任軍校管理部衛兵長。黃埔建軍後,先後出任教導第二團第二營營長、教導第二團團長等職,為胡宗南的直接長官。

由于胡宗南在黃埔也算是一位先進,又有一層老鄉關系,是以胡公冕對胡宗南處處予以照拂,胡宗南也對胡公冕恭敬有加,以師禮事之,是以,“二胡”之間,很有一點“同志加兄弟”的意思了。

據說,胡宗南、胡公冕、章雲三人,曾有“桃園三結義”之舉,互結金蘭之好。

胡宗南一生的貴人胡公冕,曾冒險4次勸他起義,後來結局如何?

按照慣例,在國民黨軍隊中晉升軍職,必須有人舉薦,當胡公冕從第一師第二團團長任上調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的副官長時,當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果斷保薦胡宗南接任團長一職,之後胡宗南以這個團為骨幹,擴編為第二十二師,胡升任了師長,為他後來取得蔣介石的信任打下了基礎。

是以,胡宗南對胡公冕的這一“大恩”,可以說是沒齒不忘,抗日戰争時期,胡宗南榮登西北王寶座,特地将剛從獄中釋放不久的胡公冕接到西安,推薦為陝西省岷縣地區行政專員,以為報答。

應該說,胡公冕在胡宗南事業發迹時起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戰争後期,他也積極為這位同鄉、兄弟謀劃新的出路,在1948至1949年間曾4次去西安勸胡宗南起義,但是都沒有成功。

胡宗南一生的貴人胡公冕,曾冒險4次勸他起義,後來結局如何?

第一次,胡公冕對胡宗南曉以利害,提出起義方案,胡宗南對這些方案未置可否,隻稱“需要考慮”有些動搖表現。

第二次去西安,胡宗南卻說如果他起義“會被黃埔同學罵死”。胡公冕勸他::“三大戰役已經結束,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胡宗南仍舊推說要再想一想。

第三次去西安時,胡宗南在西北連遭失敗,人民解放軍快要渡長江了。此時,胡公冕冒着生命危險由上海乘機到重慶,再轉道西安。

這是胡公冕最後一次見到胡宗南,直截了當地說:“國民黨敗局已定,除了起義投誠之外别無選擇。胡宗南卻說“不能和彭老總定城下之盟”,“讓北平派大員來談”。

胡公冕判斷胡宗南又在要花招,就将計就計,準備脫身,說:“好吧,你給我一個證明,我好回上海。”

胡宗南給胡公冕寫了一封向湯恩伯催軍饷的公函,胡公冕到上海機場時受到查問,出示了這份公函,繼而沒有受到特務的糾纏。

到了1949年9月,胡公冕受周公派遣,第四次由北平前往西安,協助西北軍工作。此時的西安已經被解放,胡宗南潰逃漢中,胡公冕向正在頑抗的胡宗南部寫勸降信,結果和前三次如出一轍,胡宗南沒有選擇“重新嫁人”,失去了一次為自己重新選擇新生活的機會。

四次争取都沒有成功,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歸根結底是胡宗南對蔣的愚忠使然。

胡宗南一生的貴人胡公冕,曾冒險4次勸他起義,後來結局如何?

周公一生曾多次點評胡宗南,有這樣一段話很深刻:“我和他(胡宗南)打過交道,他一生都是反對我們的。但聽說他進黃埔前當國小教員,蠻有點正義感,進入黃埔後,他和蔣介石搭上了老鄉,跟着蔣介石跑,這當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黃河流域,他也抗擊過日本侵略者,兵敗大西南,也抗擊過蔣介石,要寫好他們,還是魯迅總結《紅樓夢》的經驗,敢于如實描寫,不要好人完全好,壞人完全壞。”

最後說說胡公冕的結局,他在勸胡宗南起義失敗後,因為工作勞累,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組織上派遣他去療養。從1954年起,他開始擔任國務院參事,曾率領慰問團趕赴北韓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60年代後,他因病不能堅持工作,後來在1979年辭世,享年93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