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亞若去世後,蔣經國為何發誓此生不再看兒子蔣孝嚴、蔣孝慈一眼
蔣經國一生都活在蔣介石的陰影之下,據統計,在蔣經國的傳記中,他父親的名字出現的次數比他自己的少。可以說,是蔣介石成就了蔣經國,同時束縛了他。蔣經國的一生似乎都是被安排好的,早先留學蘇聯,回國後到贛南積累當政經驗,到了台灣後又接了蔣介石的班。至少在繼任之前,蔣經國能自己做決定的事很少,這其中有一件讓他終生痛苦的事——情人章亞若的離世。

章亞若(1913~1942),原名章懋李,章懋李從小生得聰明伶俐,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國小畢業後考入南昌葆靈女中這所有名的教會中學,在中學時就被稱為才女。章懋李中學畢業後,原本打算繼續深造,然而在1928年,她仍然無法沖破舊婚姻習俗的束縛,不得不與時年18歲的表哥唐英剛結婚,婚後育有遠波、遠輝兩個兒子。
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浪潮湧到了南昌,自然也波及江西省監獄職員唐英剛的家中。她改名亞若投考江西省高等法院被錄用,從此成為一名新生活運動中的職業女性。正當章亞若在省高等法院工作得心應手,深得上司賞識時,其夫唐英剛因一次乘船時不慎落水引發急性肺炎而早逝,章成了年輕漂亮的寡婦,時在1936年。
民國27年(1938),日軍沿長江西進,南昌備戰緊鑼密鼓。章亞若投考江西省預備六師宣傳隊被錄取。一天,師長郭禮伯陪同江西省保安處副處長蔣經國前來視察,二人由此結識。南昌落入日寇之手後,章亞若随流亡的人群來到贛州,不久被錄聘為贛州專署圖書資料室管理者。由于工作出色,不久便被贛州專員蔣經國調到專署抗敵動員委員會任書記,随後又進入贛州赤珠嶺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
在學習期間,章氏充分顯示出她多方面才能,并被推薦為蔣經國在青幹班的助手。二人再度見面後,蔣經國已向章亞若傾吐愛情,但章鑒于蔣經國已有妻兒,又是蔣介石的兒子,而自己是一個寡婦,不敢高攀;再加上考慮到如果與蔣婚外相戀,勢必會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因之斷然拒絕了蔣的愛情。
青幹班畢業後,章亞若被蔣安排到專署秘書室任書記,實際做助理秘書的工作,不久兼任專署“群眾詢問處”負責人。她常以專署書記和《青年報》記者名義,随蔣外出抓賭、禁鴉片或巡視各縣,并寫成相關報道、文章,以“章頻”或“懋李”的筆名在《青年報》發表,有時還配上章繪的水墨畫同時刊出。
至1941年夏天,章亞若懷孕,二人欣喜欲狂。當蔣經國去重慶向父親報告這一喜訊,并請求父親同意他們結婚時,蔣介石卻因戰事艱難,以及被蔣經國“三禁”打擊的贛州黑惡勢力多次向其誣告等原因,說服蔣經國目前不宜辦這種婚事,在章氏肚子大起來以前,先秘密轉到一個地方去待産。
蔣、章二人為沒有得到蔣介石和社會對這門婚事的認可而十分苦惱,章亞若想去醫院打胎,蔣經國卻沒有同意。于是他們在贛州“張萬順”酒家宴請幾位親信好友,為章氏前去廣西桂林待産餞行,也算是内部公開這門婚事,并由章亞若的中學同學好友桂昌德陪同由贛州前往桂林,照顧章氏孕産時的身邊事務。章亞若到達桂林後,蔣經國則委托其好友、時任廣西省民政廳廳長的邱昌渭關照章氏待産的相關事務。
1942年正月十五,章亞若在廣西省立桂林醫院産下一對早産的雙胞胎兒子,乳名為大毛和小毛,後采蔣介石根據蔣家孫輩的排行,欽定名字為孝嚴、孝慈,同時為了不給政敵留下話柄,也為了保護蔣經國,孩子暫時随母親姓章。然而,1942年8月16日,章亞若在桂林廣西省立醫院猝死。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蔣經國聞知章亞若死訊時,從辦公室回家時哭了一路。
章亞若去世後,如何安置這對雙胞胎,成了蔣經國最大的難題,因為此時正妻蔣方良也在贛州。最後,他選擇把雙胞胎交給章亞若的母親周錦華撫養,并把他們安排到了偏遠落後的萬安縣。東南戰事緊張時,蔣經國又将周錦華一家遷往貴州。抗戰勝利後,重新遷回南昌。1949年,在蔣經國的安排下,章孝嚴、章孝慈兄弟在外婆的帶領下遷往台灣,并落戶于新竹。他不時給予一定的補貼,但是從不公開承認這兩個兒子,甚至發誓今生不與這對骨肉會面,可見他的絕情。
蔣經國去世後,章孝嚴和章孝慈不敢貿然去看望最後一眼,最後在蔣孝勇的幫助下,才到榮總醫院看到了他們的父親。
在人生的前63年,章孝嚴、章孝慈這對雙胞胎兄弟,都是“蔣家門外的孩子”。2000年,辭去公職的蔣孝嚴踏上了認祖之路,他在先人的排位前,誦讀自己花了三四天寫好的祭文,當司儀宣布禮成後,他再次鞠躬,顫聲說:從現在開始,我可以說是蔣家的子孫了。溪口之行結束後,章孝嚴又奔赴桂林,在母親章亞若的墓前,告訴母親自己已前往蔣家祠堂,說到這裡,他失聲痛哭:媽,我這一路走得好辛苦。曆經一系列複雜的程式之後,2003年7月29日,章孝嚴正式将自己的名字改為蔣孝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