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不招供怎麼辦?他支了一個狠招,萬萬沒想到是用在了自己身上
酷刑是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為了撬開囚犯們頑固的嘴巴,各種逼供手段應運而生,這些刑罰都是曆代的酷吏們不斷研究又發展而來的,這些酷吏深知其中奧秘,并且有恃無恐。即使是這些酷吏犯了法,也不害怕其他的酷吏去對付他,因為他們使用的那點伎倆彼此都清楚。曆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酷吏給别人支了一個狠招對付難纏的犯人,但是他萬萬想不到,這招最後卻用在了他自己的身上。
武則天在位時期,她曾重用酷吏為自己掃清障礙,其中來俊臣和周興就是她最器重的,這兩人處心積慮做了很多壞事,他們處理了很多反對武則天的人,朝廷經過這樣一番清洗之後,得到了武則天想要的局面。

武則天認為她的天下已經安穩,那麼這時這些做了惡事的酷吏就成了很礙眼的存在。而與此同時,又有正直的臣子對告密和酷吏制度提出了質疑。曾寫出千古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時任負責校對書籍(麟台正字)的陳子昂就上書痛陳:“諸方告密,囚累百千輩,及其窮竟,百無一實”,而女皇您卻對這種行為極為鼓勵,是以,才使“奸惡之黨快意相仇,睚眦之嫌即稱有密”。最後,他還舉了曆史上由于濫殺産生嚴重後果的例子來規勸武則天。
武則天雖然表面上不在意,但随着李氏成員與維李派臣子們的“老老實實”,她認為是到了該轉變思路的時候了。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則天開始向酷吏開刀。第一個被開刀的是周興。他同樣死于告密。他的同僚酷吏丘神績因罪被殺,在酷吏折磨下,這位酷更在臨死前,供出了周興。武則天就派了來俊臣去審理周興。于是,曆史上富有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二人吃飯喝酒,酒興正酣時,來俊臣玩了個幽默,他問周興:“最近我有個犯人總是不肯招供,不知仁兄有什麼好法子?”
周興輕蔑地一笑,說:“這太容易了!這麼簡單的事居然也能難倒你。你找一個大甕來,用木炭在四周燒烤,燒得灼熱時,把人犯放進會裡,你要什麼自然就有什麼。”來俊臣假裝不懂,就叫來人,按照周興的說法找來一個大甕,在四周點上炭火,等大甕被燒得差不多了,來俊臣就取出聖旨,對周興說:“有人告發你。我想,你若不肯招供,就請君入甕吧!”
周興險些沒有暈在當場,但他做了這麼多年這樣的勾當,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逃,在全部招認後,周興被判處流放嶺南。周興萬萬想不到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過他作惡多端,得到這樣的下場也是罪有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