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蔣介石有衆多的結盟兄弟,他們或為官僚,或為政客,或為軍人,唯有一人比較例外,他就是一代名醫金誦盤。

在如今南京博物院館藏文物中,有一幅孫中山先生的墨寶──“是醫國手”條幅,右上角題有“誦盤 先生”四個字,無疑,這是孫中山先生以十分精辟的4個字,對一代名醫金誦盤的精湛醫術和人品贊頌。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金誦盤,江蘇省吳江縣人,與柳亞子是同鄉。他出生于1894年,小蔣介石7歲,其父金蒼柏是晚清四大名醫之一,被人稱贊為“江南獨秀”。金誦盤耳濡目染,自幼喜歡醫學,上學後,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跟随父親行醫,深得家學精華。

1908年,他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科。這是該校首屆招收醫科學生,在校期間,由于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金誦盤參加了同盟會。1914年畢業後,先到浙江都督朱瑞身邊任職,并與嘉興的名門閨秀譚植芳結婚,後發現朱瑞投靠袁世凱,反對孫中山,于是拂袖而去,用妻子的陪嫁在上海嵩山路開設了一家“崇仁醫院”

金誦盤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很快就在上海灘享有盛譽。

當時《字林西報》曾有報道說:“金氏崇仁,中西和壁,一代名醫,從此在申城誕生。”

這時,經柳亞子介紹,金誦盤結識了孫中山,此後,孫中山以及在他身邊活動的戴季陶、蔣介石等人,有病都找金誦盤醫治,蔣、戴、金三人在交往中建立了友誼,随即結為金蘭之好,蔣行大,戴行二,金行三。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1917年7月,發生了張勳複辟事件,孫中山決心南下護法,讨伐叛逆,金誦盤也決定同行。但是在南下之前,卻發生了其夫人被綁架事件,金誦盤一時間急得不知怎麼辦才好,盟兄蔣介石聽說過,自告奮勇,負責營救,并托黃金榮之手很快将人救出,由此,金誦盤對蔣介石十分感激,兩人的交情也更深了一步。

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重組大元帥府,金誦盤也應邀帶領全家南下廣州,在萬富路一家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住下。金誦盤到時,恰逢孫中山病重,他不分晝夜守護在身旁,終于使孫轉危為安,孫中山病好之後,派人送去一塊大匾,上書“是醫國手”四個燙金大字。

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馮玉祥邀請北上,不久後病倒,于是發電報請金誦盤前來,但是還是沒有來得及趕上,而他本人因為一路勞累,加之傷心過度,竟昏死在孫中山靈前,經協和醫院搶救,住院一個多月才痊愈,當時不少軍閥都慕名請他前去,張作霖還派張學良送來厚禮,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表示,一定要回廣州,完成中山先生的重托。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回到廣州後,金誦盤被任命為黃埔軍校軍醫處處長,随即參加了第二次東征陳炯明,在指揮部負責救護工作,在惠州戰役中,蔣介石一味主張強攻,傷亡慘重,金誦盤幾次勸他不要蠻幹,否則,救護隊就成了收屍隊,“照這樣打下去,部隊都打光了,你還有什麼本錢去幹革命?”,這才使蔣介石冷靜下來。

北伐時期,金誦盤被任命為衛生處處長,随軍出發,全家人長期生活在軍用卡車上,十分辛苦,他還多次到前沿陣地救護傷員,又沿途成立了數處野戰醫院。

國民革命軍占領南京、上海後,蔣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對這種背叛行為,金誦盤十分憤懑,于是稱病告了長假,戴季陶把南京的一塊地皮送給了他,他沒有蓋洋房别墅,而是蓋了兩排平房,門前挂上了“金氏中西醫寓”的牌子,在家中行醫。病人不多時,他就教子學醫,蔣介石請他主持籌建陸軍醫院,也被他婉言拒絕。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抗戰爆發後,金誦盤出于抗日的愛國熱情,在蔣介石的一再邀請下,答應出來工作,他把靜安醫院價值32萬多元的裝置和藥品,全部捐給了中國紅十字會。

1937年9月17日,他隻身前往南京,被任命為衛生勤務部部長,領中将銜。南京淪陷時,金誦盤為搶救傷員,遲遲不肯撒走。日軍進城後,他和蔣公谷人換上便衣,與國際救濟委員會的外籍醫生一起,仍冒着風險,進行搶救工作,他們親眼目睹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

後來,他們将親身的經曆和親眼目睹的事實,寫成了《陷京三月記》一書,抗戰勝利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時,曾用此書作為證據。

抗戰勝利後,金誦盤全家回到了南京,他在五台山的平房已被日軍炸毀,隻好暫住在富昌飯店,張治中将軍得知後,将自己的一處住宅送給了他,是一幢花園洋房,雖久無人住,但裝置完好。

不久,蔣介石挑動内戰,向解放區大舉進攻,金誦盤更加心灰意冷,他和戴季陶商議,決心辭官為民。

戴勸他辭去軍職,仍保留國民政府參議和考試院顧問兩職,這樣不至于一下子與蔣介石絕情,此後,金誦盤又在南京行醫,并被推選為南京醫師公會理事長。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1948年底,國軍窮途末路,蔣介石給金誦盤送來機票,邀他赴台,但被拒絕,他說:“我實在沒有必要去那個小島。這幾十年來,我雖然兩度入軍界供職,一次是北伐,一次是抗日。我素不參與國共兩黨之争,曆來反對内戰。何況我是一名醫生,以治病救人為業,餘生已不多年,我不想再離開故土,去奔波流離了。”

為了避免糾纏,金誦盤收拾行裝,帶全家老小回到了故鄉黎裡鎮,過起了清閑平淡的生活,後來在鎮上開了一家小診所,每逢初一、十五,都到生身之地楊墅村一帶,為鄉親們送醫送藥,從不間斷。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雖兩度從軍,卻不改一代名醫本色,64歲善終

新中國成立後,周公曾親自去信,請金誦盤來北京擔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之職,金誦盤考慮自己年事已高,又患有高血壓、胰腺炎,最終還是婉言謝絕了邀請,1958年金誦盤因病去世,享年64歲,善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