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宋史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經濟、國力、人才都首屈一指的宋王朝,竟被欺負得跟孫子一樣,北宋時得和遼稱兄道弟,向遼納送歲币和絹帛。
到南宋《紹興和議》時,南宋向金稱臣,由金冊封趙構為南宋皇帝。不僅如此,南宋每年還要向金納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如果覺得這都是屈辱的條約,那再到後來的《隆興和議》更讓人大跌眼鏡。
《隆興和議》南宋對金不再稱臣,改稱叔、侄關系。南宋每年給金的錢财也由“歲貢”改稱“歲币”,除了錢财,南宋還割商州(今陝西商縣)、秦州(今甘肅天水)等地給金。南宋由名分到土地一讓再讓,但凡有點骨氣的人都無法忍受。

可惜了南宋時期的一衆英雄,他們的铮铮鐵骨終究還是被無能的君主給耽誤了。《南宋沙場》這本書真該好好讀讀,看看風雨飄零的南宋王朝,這150多年到底經曆了什麼,看看那些忠肝義膽的英雄與奸佞小人在家國大義和個人存亡上的紛争,看看一個好君和好臣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要問什麼人最怕死,那一定是剛經曆生死的人。“靖康之變”時,趙構由于沒有在汴京僥幸逃脫被殺的命運,但是他早已被金軍吓破了膽,哪有什麼心情重振家國,一心隻想着保命。南宋初期,李綱、宗澤都是堪當大任之才,他們為相時,曾多次大敗金兵,本來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高宗對抗金并沒有太大決心,聽信主和派的建議,罷免了李綱、宗澤等人。在高宗南逃揚州不久,宗澤便憂憤而死。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若說李綱、宗澤時,高宗被吓得還沒緩過神來,那到了嶽飛、韓世忠,張俊時,宋軍已看到勝利的曙光了,高宗還走了已勝求和的局,真是無法被原諒。任由自己的父母兄妹被金人殘害欺淩,硬生生把機會掐死在萌芽之中,不得不令人噓籲。
用卸掉韓世忠的軍權,殺了嶽飛父子的代價換取的《紹興和議》也隻維持了20年的太平日子,軟弱就注定被欺淩的命運很難改變,而不世英雄很難再現。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在《涼州詞》中詩句一語道破戰場的凄涼與殘酷。自古征戰就是以命搏命的事情,臣子能甘心血染疆場,君主如辜負和猜忌定會寒了将士們的心。
南宋自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到1279年3月被元所滅,共存續152年。這期間,湧現出多少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如嶽飛、韓世忠、劉锜、吳玠、吳璘兄弟等,他們精于韬略,攻守兼備,善于帶兵,為南宋抵禦外敵立下汗馬功勞。
再看看他們的遭遇,嶽飛父子冤死,韓世忠被剝奪兵權才得以保命,吳玠早死,吳璘被分奪兵權,吳玠的孫子吳曦被當成人質留在京中。劉锜雖多次立下戰功,但一路被打壓,總得不到重用。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到了甯宗時,當首相韓侂胄再次北伐,朝廷再也沒有了當初的神兵勇将,吳曦甚至做出了叛宋投敵的舉動。
離心離德的南宋君臣,北伐失敗早是定局。這次宋金議和簽訂了《嘉定合約》。條約規定金國和南宋仍為“叔侄”關系。宋給金歲币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另外南宋還要拿出犒軍銀(賠款)三百萬貫。
不自強者,隻會欺壓自己人,令内部人心渙散,讓原本飄零的國家再增苦寒,軟弱的循環,隻會是越來越弱。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英雄無用武之地,才是英雄最大的悲涼。嶽家軍威名遠播,卻機不逢時,時不再來,最後化成一抔黃土,令人悲憫歎息。
趙匡胤以武立國,沒想到傳到太宗之後,各代皇帝竟是一個比一個弱,偶爾有一兩個想豪橫的,因為不懂打仗,也不會用人,最後都以失敗而熄滅了反抗的銳氣。
宋朝君主越弱越擔心武将造反,是以即使局勢危急對武将也是邊用邊猜忌,忠肝義膽的不得善終,陽奉陰違的作威作福。
再加上一直延用“右文抑武”的政策,讓帶兵打仗的将領始終處于弱勢,即使被金軍欺負到隻能偏安于一隅之地,仍是文人大權在握,主和派不想打仗,裡外斡旋,左右逢迎,前方将士再如何奮戰沙場,最後也是徒勞。
君主的軟弱,傷了軍心,也傷了民心,不少南宋将領棄國投城,偏于一隅之地的南宋,在1279年,終于走完了自己在曆史上最後的路。
最後,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盼望終成泡影。這個君主黯淡,将軍留名的朝代被無數人品評着。
金戈鐵馬、風起雲湧的朝代,留給人更多的是思考與警醒。《南宋沙場》作者陳勝利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和解讀這個多舛的朝代,對深入研究南宋曆史很有幫助,值得細細品讀。
作者:歸月 喜歡讀書、寫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