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臉書搶先把品牌名改為元宇宙,在世界網際網路領域形成了巨大影響。在國内,各大巨頭都有布局。近日,百度釋出元宇宙産品“希壤”,在網際網路領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能以如此速度做出産品,實屬不易。

就産品名字來說,“希壤”來自息壤,有底蘊。以至于很多拿了車馬費的媒體,争相吹捧,認為百度作為一家廣告公司,已經站到了傳統文化的高度來看待網際網路。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拾華為牙慧。華為幾乎把整個《山海經》都給注冊了商标,鴻蒙釋出時,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百度在學華為罷了。
看了那麼多彩虹屁,筆者真想笑。既然華為多年前就把《山海經》的很多關鍵詞都注冊了商标,為何漏掉了“息壤”?要知道,“息壤”是《山海經》中很重要的關鍵詞。華為人是缺少高人指點,還是沒有這個意識?為何百度李彥宏可以撿這個漏?接下來的分析可能讓百度的朋友不爽了,希望能了解,也希望能給百度的朋友一些啟示。
我們華夏子孫,自古就以堯舜為賢王,甚至有人認為,堯舜時代才是最為民主、公平的時代,擇賢人治國,天下大治,海内鹹清。其實,這不過是美好的幻想罷了。堯舜時代,并非太平盛世,也沒有所謂的民主與公平,而是血淋淋的部落混戰。
黃帝一統中原,并非絕對的統一,而是形成了部落聯盟制度。不同的部落大族組合在一起,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外敵,戰勝自然災害,進而生存下去。部落聯盟的常設辦公機構相當于秘書處,會設定一個張羅事兒的人,類似秘書長,這人必須出自最大的家族。
所謂的堯舜,實際上等于部落聯盟的秘書長,由于最大的家族會通過聯姻等方式,鞏固部落聯盟的權力,于是推舉的制度越來越不好使。一旦前兩名的大族聯合一起,基本上就可以控制整個部落聯盟的所有權力,是以堯舜時代的政治統治方式是以鐵血為後盾的貴族制。
實際上,黃帝之後,整個部落聯盟的核心權力全部控制在黃帝家族裡,隻不過因為不同的支脈掌控的家族不同,是以權力地位不同罷了。看似内部和諧,實際上殺機重重,從堯帝開始,就内卷得不行了。
堯的父親是帝喾,他的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從叔父颛顼手裡繼承的。颛顼的父親是昌意,昌意是皇帝的二兒子。帝喾的爺爺是少昊,是皇帝的長子。從帝喾開始,部落聯盟的首領從黃帝次子家族,轉到了黃帝長子家族。颛顼當時把位置讓給侄兒帝喾,難道是自己支脈無人嗎?
當然不是,黃帝死後,部落聯盟的位置讓給了長子少昊,少昊死後,少昊家族的勢力不足以對抗共工的勢力,以至于少昊家族不得不聯合昌意家族的族長,也就是颛顼。颛顼合并兩族的勢力,自然擊敗了共工。而他願意出戰的條件就是他要做部落聯盟首領,少昊家族也不傻,同意他做首領,但他之後,必須把權力還給少昊家族。這就是堯的父親帝喾從颛顼那裡繼承部落聯盟首領的來龍去脈。
颛顼死後,權力回歸到少昊家族,難道颛顼的兒子能答應嗎?颛顼的兒子中最有名的就是鲧,也許讀者朋友不知道鲧是誰,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的兒子、孫子是誰。他的兒子就是定鼎中原的禹王,也就是傳說中的大禹;他的孫子就是夏朝的開國帝王啟。
由于帝喾能力很強,家族勢力雄厚,鲧與他平輩,想超越他難度比較大。不過,帝喾死後,部落聯盟的位置傳給了他的兒子堯,這讓鲧非常不滿。鲧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與能力撐起部落聯盟,然而堯使用了豐富的政治手腕,挫敗了鲧對他的挑戰。
堯挫敗鲧後,開始布局自己的繼承人,第一個人選是長子丹朱,第二個人選是女婿舜。用丹朱做人選,是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用舜做備選,是因為舜的家族勢力同樣雄厚,萬一挑戰者勢力衆,退一步讓舜上位,肥水不流外人田。
堯舜聯盟後,鲧失去了取代堯的機會,于是堯為了自己家族要清除鲧,畢竟鲧能力超強,萬一自己百年了,鲧一定會再度挑戰。當時正值洪水滔天,堯給鲧家族一個重要的任務,在規定時間内,治好洪水。然而,治水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息壤并沒有開放給鲧。
所謂息壤,不過是挖出來,已經松動的土,裝麻袋就可以拿去堆堤壩。沒有息壤,臨時開墾土地,就當時的生産工具來說,根本是無法實作的。眼看老百姓生不如死,鲧是個慈善的人,心中萬分着急。鲧沒有辦法,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安排人偷來一部分息壤,用來治理迫在眉睫的水患。這正中堯的下懷。堯安排祝融抓了鲧,當着鲧的兒子禹的面,把鲧斬殺了。年少的禹繼承有崇氏部落領袖,但禹不過是個毛孩子,對唐堯家族帶來不了什麼威脅。為了顯示自己是仁君,堯還故意專門照顧禹,給他一些權力和地位。
堯除掉了心頭大患鲧之後,他的唐堯家族與女婿舜的有虞氏家族成了兩大家族,兩家沒了共同的敵人,馬上展開了新一輪的内卷。堯帝的兒子丹朱與堯帝的女婿舜卷了起來。這場鬥争非常殘酷,展現在很多方面。兩邊的戰鬥超過了堯所能預期的範圍,引起了部落聯盟的動蕩。
一邊是洪水滔天,民不聊生,一邊是高層的内鬥和内卷。整個華夏文明面臨巨大的挑戰。堯站在兒子丹朱一邊,開始與女婿公開翻臉。舜很受傷,壓力巨大。舜不得己,找到了少年的禹,希望他能夠上司有崇氏,站在他一邊,也好為其父報仇。
禹盡管年幼,但是心中很清楚這場鬥争意味着巨大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站在了舜一邊。有崇氏盡管被打壓,勢力不大,可是合并到舜一邊,舜的勢力變大了好多。舜與丹朱決戰,丹朱戰敗,帶着部族逃到了南方。在南方,他砍竹子,修了無數戰船,準備再戰舜。可是舜封鎖了陶唐氏的地盤,逼堯帝把部落聯盟領袖的位置讓給了他。舜上台後,聯合了部落聯盟,勢力更加雄厚,丹朱見大勢已去,帶着船隊向南而去,遠離了中原。
清理了丹朱的勢力後,舜發現,連年打仗,水依然沒有下去,大水還在肆虐,再不治水,天下就真的大亂了。此時,舜已經牢牢把控了權力,已經從少年成長為領袖的禹成了他的眼中釘。他故伎重演,讓禹帶着部落去治水,如果治不好,就像他父親一樣,也會面臨死亡。
與堯帝時代不同,到舜帝時代,洪水已經很大了。舜不敢控制息壤,讓禹無法治水,那樣他也沒有好處。舜開放了所有的息壤資源,讓禹去治水,但是給的人力不足。禹必須自己想辦法。禹發現,面對如此浩洋的大水,息壤毫無作用。與其擁堵水,不如疏通河道,順勢而為。禹沒有用息壤,而是去西昆侖求助,得到了西王母、九尾狐、妖姬、應龍等神仙的幫助,是以還算順利。尤其是九尾狐,給禹幫助很大,兩人還愛得死去活來。由于治水效果明顯,禹的聲望開始上升,引起了舜的警惕。
舜準備用武力兼并有崇氏,防止禹做大。此時,禹和九尾狐正在談戀愛,兩人誰也離不開誰。族人的長老希望禹放棄九尾狐,與塗山氏聯姻,壯大勢力,與舜一搏。禹不同意放棄九尾狐。九尾狐得知情況後,告訴了禹自己的身世。原來舜與丹朱大戰,青丘國幾乎敗亡,九尾狐家族四散而去。如果禹能擊敗舜,做一位賢君,為青丘複國,她就是死也願意。她希望禹放棄她,與舜大戰。禹不同意她離開,九尾狐還是偷偷離開了禹。禹對族人說,不見九尾狐,絕對不會婚娶。若幹天之後,九尾狐現身,随後消失了。禹死心,決定娶塗山氏部落的公主為妻,有崇氏與塗山氏聯姻。禹聯合兩個部落,擊敗了舜,成為新一代部落聯盟領袖。
禹上台後,周遊九州,就是為了尋找曾經的深愛九尾狐。他走到山東的青丘,發現這裡經曆了戰争,已經荒無人煙。到處是湖泊溝壑,難以行走。于是,禹下令,把所有的息壤運到這裡,堆起了山丘,命名青丘,從此以後青丘為九尾狐之鄉,任何貴族不得侵占一寸土地。從禹開始,青丘立國,一直産九尾狐,一直到秦漢依然如此。這是後話。
作為一個國家治水的戰略物資,息壤背負了責任,但是堯在位時,為了政治鬥争,故意不放息壤,導緻洪水滔天,以至于鲧慘死。到禹的時代,盡管息壤可以用了,但是對治水的意義已經不大了。禹治水靠的不是息壤,而是神助和疏通河道。
在上古體系中,息壤是一個不詳的東西,身上背負了殺戮,沾滿了鮮血,又沒有什麼用。息壤代表不了宇宙,更代表不了未來。息壤不過是一堆沒能發揮作用的廢土。百度借息壤命名元宇宙,實際上是很不科學的。
百度,從五行上是水金,取的是金生水之意。息壤是金土,是土生金之意。表面看,土生金,金生水,本是一脈相承,實際上從類象上看,息壤的關鍵是壤,為土。百度為金水,關鍵是水。息壤遇到百度,等于土克水,為大忌。
名字不吉,并不意味着百度的元宇宙産品一定失敗,但是背後蘊含的意義,預示着這個産品不會太順利。從文化的角度看,取這個名字哪怕用希字也不吉。這次讨論是一家之言,還是祝福百度,希望息壤能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