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度希壤:从元宇宙说到山海经再到九尾狐

今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脸书抢先把品牌名改为元宇宙,在世界互联网领域形成了巨大影响。在国内,各大巨头都有布局。近日,百度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在互联网领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能以如此速度做出产品,实属不易。

百度希壤:从元宇宙说到山海经再到九尾狐

就产品名字来说,“希壤”来自息壤,有底蕴。以至于很多拿了车马费的媒体,争相吹捧,认为百度作为一家广告公司,已经站到了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看待互联网。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拾华为牙慧。华为几乎把整个《山海经》都给注册了商标,鸿蒙发布时,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百度在学华为罢了。

看了那么多彩虹屁,笔者真想笑。既然华为多年前就把《山海经》的很多关键词都注册了商标,为何漏掉了“息壤”?要知道,“息壤”是《山海经》中很重要的关键词。华为人是缺少高人指点,还是没有这个意识?为何百度李彦宏可以捡这个漏?接下来的分析可能让百度的朋友不爽了,希望能理解,也希望能给百度的朋友一些启示。

我们华夏子孙,自古就以尧舜为贤王,甚至有人认为,尧舜时代才是最为民主、公平的时代,择贤人治国,天下大治,海内咸清。其实,这不过是美好的幻想罢了。尧舜时代,并非太平盛世,也没有所谓的民主与公平,而是血淋淋的部落混战。

黄帝一统中原,并非绝对的统一,而是形成了部落联盟制度。不同的部落大族组合在一起,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外敌,战胜自然灾害,从而生存下去。部落联盟的常设办公机构相当于秘书处,会设置一个张罗事儿的人,类似秘书长,这人必须出自最大的家族。

所谓的尧舜,实际上等于部落联盟的秘书长,由于最大的家族会通过联姻等方式,巩固部落联盟的权力,于是推举的制度越来越不好使。一旦前两名的大族联合一起,基本上就可以控制整个部落联盟的所有权力,所以尧舜时代的政治统治方式是以铁血为后盾的贵族制。

实际上,黄帝之后,整个部落联盟的核心权力全部控制在黄帝家族里,只不过因为不同的支脉掌控的家族不同,所以权力地位不同罢了。看似内部和谐,实际上杀机重重,从尧帝开始,就内卷得不行了。

尧的父亲是帝喾,他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从叔父颛顼手里继承的。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皇帝的二儿子。帝喾的爷爷是少昊,是皇帝的长子。从帝喾开始,部落联盟的首领从黄帝次子家族,转到了黄帝长子家族。颛顼当时把位置让给侄儿帝喾,难道是自己支脉无人吗?

当然不是,黄帝死后,部落联盟的位置让给了长子少昊,少昊死后,少昊家族的势力不足以对抗共工的势力,以至于少昊家族不得不联合昌意家族的族长,也就是颛顼。颛顼合并两族的势力,自然击败了共工。而他愿意出战的条件就是他要做部落联盟首领,少昊家族也不傻,同意他做首领,但他之后,必须把权力还给少昊家族。这就是尧的父亲帝喾从颛顼那里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来龙去脉。

颛顼死后,权力回归到少昊家族,难道颛顼的儿子能答应吗?颛顼的儿子中最有名的就是鲧,也许读者朋友不知道鲧是谁,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的儿子、孙子是谁。他的儿子就是定鼎中原的禹王,也就是传说中的大禹;他的孙子就是夏朝的开国帝王启。

由于帝喾能力很强,家族势力雄厚,鲧与他平辈,想超越他难度比较大。不过,帝喾死后,部落联盟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尧,这让鲧非常不满。鲧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与能力撑起部落联盟,然而尧使用了丰富的政治手腕,挫败了鲧对他的挑战。

尧挫败鲧后,开始布局自己的继承人,第一个人选是长子丹朱,第二个人选是女婿舜。用丹朱做人选,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用舜做备选,是因为舜的家族势力同样雄厚,万一挑战者势力众,退一步让舜上位,肥水不流外人田。

尧舜联盟后,鲧失去了取代尧的机会,于是尧为了自己家族要清除鲧,毕竟鲧能力超强,万一自己百年了,鲧一定会再度挑战。当时正值洪水滔天,尧给鲧家族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治好洪水。然而,治水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息壤并没有开放给鲧。

所谓息壤,不过是挖出来,已经松动的土,装麻袋就可以拿去堆堤坝。没有息壤,临时开垦土地,就当时的生产工具来说,根本是无法实现的。眼看老百姓生不如死,鲧是个慈善的人,心中万分着急。鲧没有办法,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安排人偷来一部分息壤,用来治理迫在眉睫的水患。这正中尧的下怀。尧安排祝融抓了鲧,当着鲧的儿子禹的面,把鲧斩杀了。年少的禹继承有崇氏部落领袖,但禹不过是个毛孩子,对唐尧家族带来不了什么威胁。为了显示自己是仁君,尧还故意专门照顾禹,给他一些权力和地位。

尧除掉了心头大患鲧之后,他的唐尧家族与女婿舜的有虞氏家族成了两大家族,两家没了共同的敌人,马上展开了新一轮的内卷。尧帝的儿子丹朱与尧帝的女婿舜卷了起来。这场斗争非常残酷,体现在很多方面。两边的战斗超过了尧所能预期的范围,引起了部落联盟的动荡。

一边是洪水滔天,民不聊生,一边是高层的内斗和内卷。整个华夏文明面临巨大的挑战。尧站在儿子丹朱一边,开始与女婿公开翻脸。舜很受伤,压力巨大。舜不得己,找到了少年的禹,希望他能够领导有崇氏,站在他一边,也好为其父报仇。

禹尽管年幼,但是心中很清楚这场斗争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舜一边。有崇氏尽管被打压,势力不大,可是合并到舜一边,舜的势力变大了好多。舜与丹朱决战,丹朱战败,带着部族逃到了南方。在南方,他砍竹子,修了无数战船,准备再战舜。可是舜封锁了陶唐氏的地盘,逼尧帝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舜上台后,联合了部落联盟,势力更加雄厚,丹朱见大势已去,带着船队向南而去,远离了中原。

清理了丹朱的势力后,舜发现,连年打仗,水依然没有下去,大水还在肆虐,再不治水,天下就真的大乱了。此时,舜已经牢牢把控了权力,已经从少年成长为领袖的禹成了他的眼中钉。他故伎重演,让禹带着部落去治水,如果治不好,就像他父亲一样,也会面临死亡。

与尧帝时代不同,到舜帝时代,洪水已经很大了。舜不敢控制息壤,让禹无法治水,那样他也没有好处。舜开放了所有的息壤资源,让禹去治水,但是给的人力不足。禹必须自己想办法。禹发现,面对如此浩洋的大水,息壤毫无作用。与其拥堵水,不如疏通河道,顺势而为。禹没有用息壤,而是去西昆仑求助,得到了西王母、九尾狐、妖姬、应龙等神仙的帮助,所以还算顺利。尤其是九尾狐,给禹帮助很大,两人还爱得死去活来。由于治水效果明显,禹的声望开始上升,引起了舜的警惕。

舜准备用武力兼并有崇氏,防止禹做大。此时,禹和九尾狐正在谈恋爱,两人谁也离不开谁。族人的长老希望禹放弃九尾狐,与涂山氏联姻,壮大势力,与舜一搏。禹不同意放弃九尾狐。九尾狐得知情况后,告诉了禹自己的身世。原来舜与丹朱大战,青丘国几乎败亡,九尾狐家族四散而去。如果禹能击败舜,做一位贤君,为青丘复国,她就是死也愿意。她希望禹放弃她,与舜大战。禹不同意她离开,九尾狐还是偷偷离开了禹。禹对族人说,不见九尾狐,绝对不会婚娶。若干天之后,九尾狐现身,随后消失了。禹死心,决定娶涂山氏部落的公主为妻,有崇氏与涂山氏联姻。禹联合两个部落,击败了舜,成为新一代部落联盟领袖。

禹上台后,周游九州,就是为了寻找曾经的深爱九尾狐。他走到山东的青丘,发现这里经历了战争,已经荒无人烟。到处是湖泊沟壑,难以行走。于是,禹下令,把所有的息壤运到这里,堆起了山丘,命名青丘,从此以后青丘为九尾狐之乡,任何贵族不得侵占一寸土地。从禹开始,青丘立国,一直产九尾狐,一直到秦汉依然如此。这是后话。

作为一个国家治水的战略物资,息壤背负了责任,但是尧在位时,为了政治斗争,故意不放息壤,导致洪水滔天,以至于鲧惨死。到禹的时代,尽管息壤可以用了,但是对治水的意义已经不大了。禹治水靠的不是息壤,而是神助和疏通河道。

在上古体系中,息壤是一个不详的东西,身上背负了杀戮,沾满了鲜血,又没有什么用。息壤代表不了宇宙,更代表不了未来。息壤不过是一堆没能发挥作用的废土。百度借息壤命名元宇宙,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

百度,从五行上是水金,取的是金生水之意。息壤是金土,是土生金之意。表面看,土生金,金生水,本是一脉相承,实际上从类象上看,息壤的关键是壤,为土。百度为金水,关键是水。息壤遇到百度,等于土克水,为大忌。

名字不吉,并不意味着百度的元宇宙产品一定失败,但是背后蕴含的意义,预示着这个产品不会太顺利。从文化的角度看,取这个名字哪怕用希字也不吉。这次讨论是一家之言,还是祝福百度,希望息壤能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