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是偉大的,但對于小部分孩子來說也是渺小的。
老話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是你可憐,而是你太可恨,幸運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則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兒子恨母親不成鋼
劉阿姨已經離家出走一個禮拜了,然而悲催的是并沒有家裡人來找她,無奈之下的劉阿姨隻好尋求了幫助。
從劉阿姨哽咽的哭訴中得知,原來啊,她的兒子世誠今年22歲了,剛結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可就在一個禮拜前,兒子世誠莫名其妙的就跟母親劉阿姨發生了争吵,随後世誠就把母親給打了,至今劉阿姨的眼角處還有烏青。

不僅如此,世誠還說不要母親了,甚至找來了大舅讓他把母親給接回去,還要讓母親跟父親離婚,就這還放出了許多狠話,這才導緻了劉阿姨離家出走不敢回家。
要說母親打兒子比較常見,可兒子打母親,這事兒辦出來就有些大逆不道了,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随後在調解員的陪同下,劉阿姨才敢回到了家,我們也就見到了劉阿姨的兒子和丈夫,她的丈夫盧大叔坦言,妻子确實是被兒子打了,不過自己當時不在家,後來知道了,自己也跟兒子吵了一架。
兒子世誠并沒有理會這茬,他看到母親後氣還是不打一處來,直言母親想住哪裡就住哪裡,如果母親住在家裡,那麼自己就和妻子兩個人走,走了就不回來了,母親不在家的這幾天,一家人過得好好的,既然母親回來了,那就自己走。
說罷,兒子世誠頭也不回的騎上了心愛的小電動車準備帶妻子離開,好在經過衆人的勸說,世誠也決定好好跟母親說道說道。
隻不過世誠的情緒依舊很是暴躁,大吼着自己作為一個兒子對母親做出這樣的舉動,難道母親就不該反思反思自己嗎?她難道不知道自己為啥要這麼對她嗎?當時自己就隻有一個想法,就是想把母親打死了,然後自己也不活了。
自己變成這樣,都是被母親給逼到這一步的,跟她講理她不聽,說她了她也不聽,甚至大舅來說她了她也不聽,這麼多人沒有一個人不說她,可她還是不聽。
咱跟咱爸都說了,隻要母親在家,咱就跟她分鍋吃,甯願到奶奶家,都不願意跟母親一起,咱想到母親的隻有恨,所有能想到對母親的恨,在那一天全部爆發了,要不然自己也不會打她,母親這麼大的人了,連個屋子都收拾不了。
說到這兒,世誠也哽咽了,情緒緩和了一些後,他又繼續數落起了母親的不是,母親每一次去超市,沒有一次不拿人家朔料袋的,咱就跟她說了,你拿了有用也行,那你就把所有的朔料袋都裝在一個袋子裡面,用的時候拿一個也是幹淨的,可母親都是随地丢在家裡,隻要一刮風,塑膠袋就是滿天飛。
說着說着,世誠的情緒又激動了,他再次大吼着,家裡面也是可髒,沒有個下腳的地方誰不急啊,母親那麼寬的一個床,可她和父親睡覺的地方隻有一米寬,都不知道她們是咋睡的,每次回家都是自己給她們倆收拾。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世誠打開了父母的卧室門,哎喲我滴媽,要不是四周都有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垃圾堆呢,事實情況确實如世誠所說,房間裡的塑膠袋到處都是,床上也是放滿了衣服,可以說連個落腳的地方真沒有幾處,睡在床上連腿都伸不直,真不知道是怎麼住下去的。
此時盧大叔也有些尴尬,他說自己這幾天也沒在家,不過家裡一直都是這樣,從結婚那會兒就發現妻子邋遢了,自己也說過妻子,隻是妻子一直都不改,東西都是随意到處放。
對此劉阿姨承認自己确實不愛收拾床,當然了,不收拾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自己一起床就上養雞場幹活去了,收收雞蛋,送送雞蛋,給雞喂食,平時養雞場就自己和丈夫兩個人在忙活,雖然現在隻養了2000多隻雞,但也挺忙的。
隻是對于劉阿姨的說辭,一旁的丈夫盧大叔可不認同,他當即就拆了妻子的台,收收雞蛋一個小時就收完了,她是每天都拿着個手機在那裡玩,至于她在看啥,咱也不知道。
聽到丈夫也拆了自己的台,劉阿姨低着頭無語了,不過好在大家的情緒都平靜了下來,世誠也跟母親說了,不是說非要你收拾屋子,你不收拾也行,咱們可以給你收拾,但你要做到的就是減少往家裡帶垃圾的情況,能不能聽懂?
劉阿姨低着頭依舊一聲不吭,世誠像是又想起了什麼,再次數落起了母親的不是,他說你見過有人在床上撒一把豆子睡覺的嗎?母親就是這樣,那一次她從外面撿了一些豆子,說是拿回家有用,有用你倒是用啊,往床上一撒是什麼意思,這些做法可讓人驚奇了,到最後床也髒了,豆子也扔了,真不知道她圖的什麼。
劉阿姨趕緊解釋了,當時睡覺的時候沒有脫外套,豆子确實是撒了一床,兒子說的也是事實。
聽到這兒,世誠才明白豆子為何撒了一地,他說正常人睡覺都是怎麼舒服怎麼睡,睡覺是讓人放松的,可母親是在床頭櫃旁邊一靠,然後拿着手機低着頭在哪裡看,看累了就直接睡着了,有時候看着母親這樣坐在地上睡覺的樣子,可讓人心疼了。
就類似于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母親在養雞場拿回來的一些破了殼的雞蛋,結果她一玩就忘了把雞蛋放在冰箱裡,時間一長,房間裡簡直就是臭氣熏天,不僅影響了睡眠品質,更加影響了母親的健康,作為兒子哪有不心疼母親的,不是說讓她一下就改了,可以一點一點慢慢改,隻是母親從來都不為所動。
不得不說,雖然世誠作為兒子動手打了母親,但不難看出他還是非常心疼母親的,隻不過他恨母親的不成鋼,所有的恨都積累在一塊了,終究有一天就爆發了,甚至崩潰了。
了解到了兒子的心聲,按道理來說一般人都會感動的稀裡嘩啦,但劉阿姨不是一般人啊,她不僅沒有感動,反倒是說了自己可以聽兒子說的話,但兒子應該好好說。
每次都是兒子抓住了自己一點小毛病,然後就大聲嗷嗷的跟自己大吵一架,自己不是不聽,是兒子一直在那裡叨叨叨個沒完,咱吭聲了就是吵架,不吭聲兒子就一直叨叨,雖然我知道兒子是對我好,但我也不想讓兒子管我,我也有自己的空間。
不過劉阿姨也說了,從小兒子對她的意見就大,因為她和丈夫是做生意的,以前起早貪黑的賣菜,後來又開了這個養雞場,确實沒顧着孩子是真的。
聽罷,兒子世誠長長的歎了一口,這口氣或許是無奈吧,他對母親說了,你應該聽過一句話,生兒不養,我有今天,作為父母的你們應該好好想想,我為啥這麼恨你,我從小就恨你。
看來世誠的心裡還是有很多苦啊,究其原因後才得知,原來世誠從上國小的時候天天要起早給父母倆做早飯,父母吵架了就不管他了,那時候他還小,母親吵完架後就獨自出門,世誠怕母親出事,于是就跟着母親一塊,他就是想陪陪母親而已,可母親給他來了一句,走吧,不要你了,這讓年幼的世誠備受打擊。
可是關于兒子說的這一些,作為父母的劉阿姨和盧大叔,他倆都沒有印象了,就連兒子有沒有早早的起床給還在睡覺的他們做早飯,他們也不記得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父母一個無意的舉動,或許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此時的劉阿姨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自己也感覺到後悔了,兒子小時候上學那會,也許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吧,但是自己和他爸也是為了賺錢,有時候可能确實是唠叨孩子的多了。
此時坐在一旁的盧大叔默默的說了一句話,和好吧。在這個台階中,母子倆人的手牽到了一塊,兒子世誠跟母親道了歉,打你是我不對,這些我能改,我也知道不該打你,以後咱能不能不講那麼多道理,誰的錯誰聽行不行?
母親劉阿姨欣然同意,不過她也跟兒子說了,以後你的聲音别那麼高,别那麼沒大沒小的,有點幽默感,以後咱們都好好說話。
就這樣,一家人打開了心扉,沖突也就化解了,最後劉阿姨也主動收拾起了自己雜亂不堪的房間,打掃起了衛生,營造一個舒适幹淨的居住環境,人的心情也會好很多,隻是能堅持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劉阿姨已經習慣了幾十年,想改變也是有點難。
老要有老樣,小要有小樣
作為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導師,你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孩子們注視着,是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對于世誠而言,他就像是一個家長,對父母說話也像是大人訓小孩一樣,這樣也隻能讓父母有些不好接受,當然了,造成如今的局面,父母也是有着不可逃避的責任,畢竟好好說,她也不聽,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成了這樣的性子。
不難看出,世誠說心疼母親也是真心疼,說恨也是真的恨,但不管父母有什麼錯,作為子女也不能跟父母動手。
其實兩代人住在一起有隔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首先晚輩應做到孝順長輩、尊重長輩的意見、遇事多向長輩請教。
而長輩應該體諒晚輩涉世未深,對一些問題的處理或有不當之處,耐心地給予指教,在晚輩有不同意見時也不要實行家長專制,要允許晚輩充分發表意見,學會傾聽,也是解決沖突的一個辦法。
如果兩代人之間可以做到尊老愛幼、互相體諒、遇事共同切磋,那就離消除隔閡不遠了,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場家庭沖突的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給出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