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險資管版"ABS提速,年内注冊登記規模首破千億,勁增超六成!業内:仍顯小衆,提量空間大

作者:證券時報

保險資管版資産證券化業務(ABS)規模今年創下新高。券商中國記者據中保登資料統計,截至12月2日,保險資管機構的資産支援計劃今年以來共注冊登記了28隻,規模超1100億元,從公開資訊看是近年來首度破千億。

自資産支援計劃2019年6月由審批制改為“首發稽核、後續注冊”以及2021年9月再改為“首發稽核、後續登記”後,保險資管開展這一ABS業務日漸成熟并提速,更多保險資管機構也逐漸布局了這一業務。

平安資産等多家機構布局

資産支援計劃業務,是保險資管版的資産證券化業務(ABS),即保險資管機構作為受托人設立資産支援計劃,以基礎資産産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援,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受益憑。

結合中保保險資産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簡稱中保登)資料,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日,保險資管機構共注冊登記資産支援計劃28隻,規模1142.4億元,這較2020年全年注冊規模大幅增長六成。

中保登自2019年7月開始負責資産支援計劃注冊工作,2019年當年共出具注冊通知書8單,注冊規模115.01億元。據記者統計中保登資訊,2020年中保登平台共注冊資産支援計劃24隻,注冊規模712.77億元。

自2019年7月以來,共有10餘家保險資管機構在中保登注冊資産支援計劃。其中,平安資産的業務量最多,并遠高于其他機構,其累計注冊登記資産支援計劃20多隻産品、規模超過950億元。其次是華泰資産和長江養老,兩家機構分别注冊資産支援計劃規模約380億元、208億元。

此外,國壽投資保險資管、太平資産、人保投控、百年保險資管、太保資産等多家機構,也作為管理人,注冊登記了資産支援計劃。

 

從這些資産支援計劃的基礎資産類别類别看,中保登曾表示,包括:保理債權、反向保理債權、不良資産重組、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小貸、基金份額、基礎設施收費收益權、信托債權。

從注冊制到登記制後更多機構開展

作為一類資産證券化業務(ABS),資産支援計劃一方面可為相關企業提供傳統融資方式之外的融資管道,達到依靠優質資産融資、擺脫企業自身信用限制、改善資産負債表等目的;另一方面也為投資人帶來直接投資優質資産的機會,實作投資多樣化,分散投資風險,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我國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快速發展始于2014年,保險資管正式開啟資産支援計劃則是源自2015年8月原保監會釋出《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公開資訊顯示,第一單資産支援計劃是由民生通惠資産管理公司作為受托人和管理人發行的“民生通惠-遠東租賃1号資産支援計劃”。更早前,保險資管曾經曆項目資産支援計劃試點階段,彼時民生通惠曾發起“民生通惠-阿裡金融1号項目資産支援計劃”等資産證券化産品。

在發展過程中,資産支援計劃的設立發行制度經曆過數次市場化改革。2015年起步時,實行“初次申報核準,同類産品事後報告”;2019年6月改為“初次申報核準、後續産品注冊”,保險資管機構首單資産支援計劃之後發行的資産支援計劃實行注冊制管理,由中保登具體辦理;2021年9月,銀保監會再将資産支援計劃改為“初次申報核準、後續産品登記”,資産支援計劃正式從注冊制變為登記制。

随之,更多保險資管機構涉足這一業務。如,國壽資産今年11月初釋出消息稱,由其發起設立的“中國人壽-翡翠1号資産支援計劃”産品完成發行,大家資産發起設立的“大家資産-遠東租賃1号資産支援計劃”11月30日獲銀保監會核準,這兩家保險資管機構在另類業務版圖中補上了資産支援計劃業務。

在ABS業務中仍顯小衆,更契合險資特性

縱觀近年資産支援計劃發展,監管部門不斷深化“放管服”,極大提高了産品發行效率,使得資産支援計劃成為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不過從整個市場的資産證券化業務來說,保險資管公司的資産支援計劃仍顯小衆,與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的資産證券化業務相比,在體量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在信托類ABS業務方面,中國信登資料顯示,今年11月份新增信托公司作為直接發行機構的資産證券化信托業務規模1813.89億元,即單月發行規模即在千億以上。

在證券類領域,資産證券化業務自2014年底備案制以來,也有高速發展。根據基金業協會資料,近年每個月的備案企業資産證券化産品數量都在百隻左右,備案規模都在千億左右,企業ABS的業務量要遠高于保險資管類的資産支援計劃。從存續情況看,截至2021年10月底,存續企業資産證券化産品2303隻,存續規模2.27萬億元。

對于銀、證、保不同領域ABS業務的差異,一位資深的資産支援計劃業務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稱,從發行程式和效率上來說,保險資管類的資産支援計劃已與其他領域的ABS業務接近,不過不同領域的ABS還存在發行方式上的差異。

他表示,資産支援計劃屬于私募産品,歸于“非标”類産品,是以發行難度要略高。“銀行更愛買‘标’,”他說道,相比之下,信托公司和證券公司發行的ABS為标準化證券産品,投資者不少是銀行。

目前保險資管發行設立資産支援計劃主要投資者還是保險資金,一些機構發行資産支援計劃後還是由母公司的險資認購,即“自己發行自己消化”。也由此,保險資管的資産支援計劃也是諸多ABS業務中,更加契合險資特性的一類産品。

在另一保險資管負責人在看,由于私募和非标特征,保險資管的資産支援計劃對于融資方來說,成本整體上并不占優。而融資方有意願采用資産支援計劃方式,更多也是因為背後的險資。

資産支援計劃的發行利率方面,一些産品有公開資訊可以作一定參考。比如,今年11月泰康人壽曾披露一項關聯交易顯示,“長江養老-供應鍊1号資産支援計劃”發行規模不超過100億元,采用分期發行,資金用途為用于受讓特定供應商作為原始權益人基于基礎交易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資産,并有增信方式,外部評級為AAA。其投資期限為1年,增值稅前收益率4.25%,增值稅後預期收益率4.1032%。

理論上,所有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都可以通過資産證券化來盤活。保險資管人士認為,其通過債權計劃等投向的一些大型基建項目等,有穩定現金流、需要盤活,是以保險資管也具有一定發行ABS的獨特優勢。

責編:李雪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