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導語:抗日戰争時期,我們破釜沉舟,若如不能勝利,則國破家亡,我們每個中國人民隻能背水一戰,與敵人浴血奮戰到底,絕不放棄。即使想要勝利是十分艱難的,畢竟日軍與我們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但是我們依然有獲勝的希望,都說:“邪不勝正”。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楊靖宇一兒一女都為公犧牲,令人惋惜

日本是非正義的侵略戰争,而我們是在進行正義的抵抗和防禦戰争,完全屬于正當防衛。并且我們有着非常廣大的群衆基礎,我們怎會沒有獲勝的希望?在此次背水一戰的戰争中,也湧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

楊靖宇是我國群眾衆所皆知的一位民族英雄,1905年,其在河南确山縣出生,生活在一個家境貧寒的家庭,遭受地主和軍閥的剝削,這讓他們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生存變得更為困難。

他的光榮事迹廣為人知,是以影院也為此推出一部影片,名為《楊靖宇》。其中講述了楊靖宇帶領東北抗日聯軍無所畏懼地反抗日軍侵略的事迹,楊靖宇在曆史的年輪上譜寫了不計其數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實際上,楊靖宇的本名并不是這個,而是馬尚德,這種情況在當時亦是十分常見。畢竟那個時候的科技還未達到現在這種程度,改了名字也是很難被人知道。

并且當時的中國國内,有多種勢力,十分混亂。很多勢力也都是反對中國共産黨的,這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若是用真名,被查出來後,自己的家人亦會受到極大的牽連,就得不償失。

孫中山先生在群眾知曉其真名之前,亦是改名,直至其出名後,他的真名才為人所知。即使楊靖宇生活在家境貧寒的家庭,他的父母也沒有是以忽視和放棄對他的教育。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這也讓他在此之後,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當時更為先進的思想,讓他受到先進思想的熏陶。于1927年九月,黨組織發動秋收起義,僅22歲的楊靖宇就響應号召,積極組織當地的農民起義,打倒地主和軍閥。

在當地建立起縣級蘇維埃政權。從這裡我們便可以知道我黨的思想已經在逐漸地融入到楊靖宇的個人思想中,這對他今後的路的影響非常之大。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華的陰謀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令人痛恨的是當時的山東省被無條件地拱手相讓,但是那隻是局部,并不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意識。因而楊靖宇便組織成立了東北抗日聯軍。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楊靖宇被任命為第一軍軍長,他在冰天雪地裡,帶領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周旋,不斷打擊日軍在東北的統治,被日軍視為“眼中釘”,“釘子戶”。

痛感悲哀,于1940年2月,楊靖宇被四個讓人痛恨的叛徒出賣,緻使其葬身日軍刀下。楊靖宇英勇就義,留下了一兒一女,他們的命運也是和國家緊密聯系着。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他們分别叫馬崇雲、馬錦雲,馬崇雲生于1928年,馬錦雲生于1929年,生長在戰争時期。自小見父親的時間寥寥無幾,便沒有什麼印象。在全國解放後,他們便尋找自己的父親。

有幸地在1951年,組織上找到他們,并告知他們楊靖宇已經壯烈犧牲。之後他們并未因為是烈士兒女便要求照顧,還積極為國家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馬崇雲在1964年因公殉職,馬錦雲在1986年因積勞成疾而逝世。

榮獲民族英雄的楊靖宇,其一兒一女皆因公犧牲,令人惋惜

結語:烈士的兒女亦是與國家緊密聯系,他們會因為自己的長輩是烈士而驕傲,但更多是悲傷。他們也會不幹落後,想要在國家急需用人的地方,發揮自己的一份作用,促進國家發展。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也都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着作用,即使其是非常微小,但是天空不就是由那些微弱的星光照耀的嗎?毛主席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也許就說明那些平凡的力量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