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8點見丨記者探秘國家速滑館 冬奧會14枚金牌将在這裡産生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國家速滑館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主賽區标志性場館,也是唯一建立的冰上競賽場館。12月9日,新京報記者提前探秘有着“冰絲帶”之稱的國家速滑館内部,這裡采用了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全球首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的冬奧速度滑冰場館。賽時這裡将會産生14枚金牌。一起來看閱讀全文>>>

20年前,一輛桑塔納汽車售價二三十萬元,對當時月均收入幾百元的國人來說無疑是“奢侈品”,如今,購置一輛私家車已是尋常事。這要歸功于中國“入世”,自那之後,外國投資者得以到中國建廠,大大提高了中國汽車的産量和品質。

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周年。“入世”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裡程碑,也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序中的标志性事件。加入WTO之後,日益豐富的物質消費,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和體驗。

20年裡,中國經濟、城市經濟、百姓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革,中國又為世界帶來了什麼?記者用資料為你拆解加入WTO之後,中國人民生活方式發生的巨變。戳圖閱讀全文>>>

上世紀50年代,剛剛畢業的馬玙從南方來到中央直屬結核病研究所(今北京胸科醫院前身),開始了自己的醫學生涯。今年是她從醫的第66年。

新聞8點見丨記者探秘國家速滑館 冬奧會14枚金牌将在這裡産生

與馬玙共事半生的,是世界上曆史最久的疾病之一,結核病,俗稱“痨病”。與痨病緊密相關的詞彙,包括白色瘟疫、十痨九死、東亞病夫……上個世紀,人們聞痨而色變,我國曾飽受白色瘟疫之災。

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馬玙一直與“白色瘟疫”打交道。時至今日,“痨病”聽上去已是年代久遠的名詞,越來越多的新藥物與新技術讓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不過,這種因膠囊狀的結核杆菌引發的傳染病,至今依舊是全球所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結核耐藥所帶來的問題,也亟待人類解答。

年近九旬,馬玙生活的核心還是肺結核。她用66年時間參與了我國結核病防治事業的發展變遷。時至今日,馬玙仍在出診,診桌上多了一把放大鏡,寫病曆時手依然很穩。今年11月,中宣部、科技部等6部門授予馬玙最美科技工作者稱号。

“我很幸運,現在還能工作,有時也會懊悔,自己這麼大歲數了,如果是20多歲,可以更加努力。”馬玙說。閱讀全文>>>

自12月5日起至10日24時,浙江發生了3起本土疫情,分别為12月5日的甯波鎮海疫情、12月7日的紹興上虞和杭州蕭山疫情。浙江衛健委資料顯示,截至12月10日24時,浙江省甯波、紹興、杭州三地累計報告感染者96例,确診病例61例,無症狀感染者35例。其中甯波36例,紹興47例,杭州13例。

新聞8點見丨記者探秘國家速滑館 冬奧會14枚金牌将在這裡産生

這些病例是如何感染的?三地疫情有何關聯?

在12月10日晚舉行的甯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上,甯波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易波介紹,甯波市此次首發病例始于11月22日,至少已經傳播了4代感染者;首發病例首先在家庭内傳播,由家庭成員傳給同僚,再由其同僚通過生命陽光艾灸養護中心造成多人感染,然後由該中心的感染者在家庭内、社群内引起續發感染。

12月7日0時30分,紹興市上虞區在日常“應檢盡檢”核酸檢測中發現一支1:10混檢陽性樣本。據通報,紹興在對首例病例孫某的流調中發現,12月1日-3日,因其奶奶離世,與省外回虞奔喪的堂弟有接觸,其堂弟傳回省外後于12月7日被當地診斷為新冠肺炎确診病例。12月8日,據紹興官方通報,感染者中,11例為近親關系,7例為遠親或朋友關系,均與此次喪事相關聯。

12月7日上午8時30分,杭州市接省疾控中心通報,有1名外市(紹興)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吳某流入杭州市。流調顯示,密接人員吳某曾于12月1日15時,自駕至紹興上虞與當地12月7日報告的病例以及另一名外省市7日通報的病例共同用餐、參加葬禮。12月2日15時自駕傳回杭州,16時30分抵達杭州市上城區東方豪生香樟園參加同僚聚餐,當晚自駕傳回上虞繼續與前述病例共同參加葬禮活動。12月7日,吳某确診。

據《杭州日報》12月10日消息,截至10日,杭州錢江國際時代廣場區域一家公司已關聯7人感染。流調顯示,12月2日,杭州“12.7”疫情首例确診病例傳回杭州後,曾與同僚一同在同一家餐廳包廂就餐,此後多名同僚感染。此外,其中1例無症狀感染者曾與同僚在同一家棋牌室包廂打牌,後有多人感染。

此前,浙江官方曾通報,杭州蕭山、紹興上虞兩地的疫情屬于同一傳播鍊,甯波鎮海疫情為一起獨立疫情,與紹興、杭州的疫情無關。閱讀全文>>>

你看過醫生直播嗎?醫生直播,有的是為了科普醫學健康知識,有的是為了賺外快,有的兼而有之。但不論初衷如何,邊問診邊直播,也都值得商榷。

新聞8點見丨記者探秘國家速滑館 冬奧會14枚金牌将在這裡産生

“太普遍了,不隻我們醫院的很多醫生在做直播,其他醫院同樣如此,但很少有人考慮過直播的邊界。”作為一家國内知名醫院的中層管理者,孫婷對身邊越來越多的同行投入直播感到擔憂。而孫婷自己所在的醫院也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有的患者還因醫生在診室直播而産生醫患糾紛,撥打“12345”服務便民熱線投訴醫院。

從嚴格意義上講,疾病是患者的隐私,非涉及公共利益必需,醫生就不應将其傳播出去。而任何直播畫面難免透露患者的資訊。《醫師法》明确規定了病人的隐私權,不僅不能直接透露,任何間接可能的透露都是不被允許的。

專業之事不僅要專業人士做,還要專注做。醫生邊問診邊直播雖能起到一定的科普醫學知識作用,但弊顯然大于利。如果是以遭遇投訴,也有損醫生形象和醫院聲譽。

這樣說,倒不是一概反對醫生直播這種新生事物,關鍵是,要厘清場合、厘清職責,而不能邊問診邊直播。如果醫生在非工作場所直播,科普醫學健康知識,是應該得到支援和提倡的,但也應符合醫生執業規範要求。

可以想見,随着網際網路醫療和社交平台的發展,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參加到直播中來,進行醫療科普等活動,但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隐患也需有足夠的警惕。對此,有關方面更需要研究對策,建立常态化監管機制,加以規範和管理,明确邊界,揚長避短,讓醫生直播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現代化醫療的需要,造福于群眾。閱讀全文>>>

編輯 艾峥 校對 趙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