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戰争是殘酷的!

一談到戰争,就意味着流血、犧牲。

解放軍自誕生那天起,就擁有了不怕流血、犧牲的優良基因,進而得到全體中國人們的衷心擁護。現在,中國的年輕人都以加入解放軍而自豪。而在革命戰争年代,中國的年輕人更是成群結隊的加入紅軍。

早期的紅軍戰士,大部分是農民和路礦勞工。比如安源煤礦,就為紅軍輸送了大量兵員。紅軍第一個工兵連,就是由安源煤礦的礦工組成的。

安源煤礦創辦于1906年,當時為解決漢陽鐵廠燃料而建。1922年劉和李在那裡上司路礦勞工大罷工,取得巨大勝利,後來又成為秋收起義的爆發地。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在安源煤礦,勞工的生活非常悲慘。

礦上挑煤的勞工不用到深井裡挖煤,稍微好一點。但一次要挑100多斤,還時刻受到外國人和工頭的監視,稍不留神就會遭到棍棒的毒打。勞工整天與煤為伍,渾身上下都是黑糊糊的,連吐出來的口水都是黑色的,甚至連穿的衣服裡都浸滿了煤渣。

勞工中有個叫楊海堂的株洲人,當時隻有19歲,帶着14歲的弟弟在礦上挑煤。

14歲,挑100多斤煤炭!

整天從早上挑到天黑。

什麼概念???

現在誰還敢想象???

……

半年之後,兩兄弟實在忍受不了工頭和外國人的欺負,就氣憤的回農村老家了。但老家更苦,飯都吃不上,兩兄弟又先後到衡陽修路。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就在他們修路的時候,南昌起義的剩餘部隊進入了湘南地域。

這可吓壞了那些地主、老闆、工頭。

楊海堂修路的工地也亂了套,老闆慌慌張張的給每個勞工發20多斤大米後,就逃之夭夭。

平時飽受欺負的勞工很不解恨,都為沒抓住老闆而憤憤不平。

但一陣氣憤過後又都為日後的生計發愁,畢竟20多斤大米吃不了幾天。倒是楊海堂的弟弟,也就是那個“14歲就挑100多斤煤炭”的小夥子站了出來:

“我不回家了……幹紅軍去”!

這個小夥子話一出,衆人馬上就吵吵嚷嚷的附和起來。

于是,一夥沒有出路的修路勞工就這樣“幹紅軍”去了。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他們總共25人,包括楊海堂兩兄弟。路上又碰上另一夥準備回家的修路勞工,聽說楊海堂等人要去“幹紅軍”,他們也不回家了,全部加入了“幹紅軍”的隊伍------反正回家也沒出路。

現在戰無不勝的人民解放軍,最早就是這樣聚集起來的,其中還有很多四、五十的父親帶着十三、四歲的兒子。

這些目不識丁、甚至毫無組織紀律的農民、勞工加入紅軍後,很快就成為優秀的紅軍戰士------戰鬥時勇敢,平時從不擾民、更不欺負農民。

抗美援朝時打敗美國精英的中國将領,就都是從這樣吵吵嚷嚷的人群中走出來的。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加入紅軍的楊海堂當了特務連的班長,弟弟在師部當通信員。

當時紅軍的戰鬥非常頻繁,也非常激烈。

紅軍的武器非常簡陋,但非常勇敢。楊海堂的弟弟第一次參加戰鬥時隻有一根梭镖,但他卻繳獲了一支步槍。

紅軍的傷亡也非常大。半年之後,和楊海堂一起“幹紅軍”的25人,就犧牲了24人。而楊海堂本人,也犧牲在從郴州撤退的途中。

25人最後隻剩下1人,他就是楊海堂的弟弟,也就是那個“14歲就挑100多斤煤炭”的小伢子。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得志。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楊得志在後來的戰鬥中仍然非常勇敢,職務也快速提升,從普通戰士,一步步升為團長。

紅軍長征時,楊得志長期擔任開路先鋒,曾血戰湘江、攻占遵義、強渡大渡河。抗戰爆發後,又擔任115師685團團長,在平型關大戰中首先迎戰日軍。後來打出“萬歲軍”威名的梁興初,當時就是他手下的第3營營長。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抗美援朝時,楊得志率領第19兵團于1951年春季入朝。在第五次戰役中強渡臨津江,一舉打亂美軍陣腳。後來又出任志願軍司令員,指揮志願軍以坑道戰迎戰抗美軍,使美軍叫嚣的“飛機、大炮”毫無用處。

1955年我軍評軍銜時,楊得志和許世友等人一起,被授予上将軍銜。

上世紀70年代,越南逞兇中南半島,驅逐在越華僑、射殺我國邊民。楊得志以近70歲的高齡重披戰袍,從雲南揮師出關,狠狠教訓了小越南。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美國在世界上“叫嚣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想打誰就打誰。但在中國面前,為什麼隻能耍耍挑撥的伎倆?

就是因為幾十年前那些吵吵嚷嚷“幹紅軍”的勞工、農民,為紅軍打出了超強的戰鬥力,現在還汩汩流淌在人民解放軍的軀體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