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战争是残酷的!

一谈到战争,就意味着流血、牺牲。

解放军自诞生那天起,就拥有了不怕流血、牺牲的优良基因,从而得到全体中国人们的衷心拥护。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都以加入解放军而自豪。而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的年轻人更是成群结队的加入红军。

早期的红军战士,大部分是农民和路矿工人。比如安源煤矿,就为红军输送了大量兵员。红军第一个工兵连,就是由安源煤矿的矿工组成的。

安源煤矿创办于1906年,当时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而建。1922年刘和李在那里领导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巨大胜利,后来又成为秋收起义的爆发地。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在安源煤矿,工人的生活非常悲惨。

矿上挑煤的工人不用到深井里挖煤,稍微好一点。但一次要挑100多斤,还时刻受到外国人和工头的监视,稍不留神就会遭到棍棒的毒打。工人整天与煤为伍,浑身上下都是黑糊糊的,连吐出来的口水都是黑色的,甚至连穿的衣服里都浸满了煤渣。

工人中有个叫杨海堂的株洲人,当时只有19岁,带着14岁的弟弟在矿上挑煤。

14岁,挑100多斤煤炭!

整天从早上挑到天黑。

什么概念???

现在谁还敢想象???

……

半年之后,两兄弟实在忍受不了工头和外国人的欺负,就气愤的回农村老家了。但老家更苦,饭都吃不上,两兄弟又先后到衡阳修路。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就在他们修路的时候,南昌起义的剩余部队进入了湘南地域。

这可吓坏了那些地主、老板、工头。

杨海堂修路的工地也乱了套,老板慌慌张张的给每个工人发20多斤大米后,就逃之夭夭。

平时饱受欺负的工人很不解恨,都为没抓住老板而愤愤不平。

但一阵气愤过后又都为日后的生计发愁,毕竟20多斤大米吃不了几天。倒是杨海堂的弟弟,也就是那个“14岁就挑100多斤煤炭”的小伙子站了出来:

“我不回家了……干红军去”!

这个小伙子话一出,众人马上就吵吵嚷嚷的附和起来。

于是,一伙没有出路的修路工人就这样“干红军”去了。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他们总共25人,包括杨海堂两兄弟。路上又碰上另一伙准备回家的修路工人,听说杨海堂等人要去“干红军”,他们也不回家了,全部加入了“干红军”的队伍------反正回家也没出路。

现在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最早就是这样聚集起来的,其中还有很多四、五十的父亲带着十三、四岁的儿子。

这些目不识丁、甚至毫无组织纪律的农民、工人加入红军后,很快就成为优秀的红军战士------战斗时勇敢,平时从不扰民、更不欺负农民。

抗美援朝时打败美国精英的中国将领,就都是从这样吵吵嚷嚷的人群中走出来的。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加入红军的杨海堂当了特务连的班长,弟弟在师部当通信员。

当时红军的战斗非常频繁,也非常激烈。

红军的武器非常简陋,但非常勇敢。杨海堂的弟弟第一次参加战斗时只有一根梭镖,但他却缴获了一支步枪。

红军的伤亡也非常大。半年之后,和杨海堂一起“干红军”的25人,就牺牲了24人。而杨海堂本人,也牺牲在从郴州撤退的途中。

25人最后只剩下1人,他就是杨海堂的弟弟,也就是那个“14岁就挑100多斤煤炭”的小伢子。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得志。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杨得志在后来的战斗中仍然非常勇敢,职务也快速提升,从普通战士,一步步升为团长。

红军长征时,杨得志长期担任开路先锋,曾血战湘江、攻占遵义、强渡大渡河。抗战爆发后,又担任115师685团团长,在平型关大战中首先迎战日军。后来打出“万岁军”威名的梁兴初,当时就是他手下的第3营营长。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抗美援朝时,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于1951年春季入朝。在第五次战役中强渡临津江,一举打乱美军阵脚。后来又出任志愿军司令员,指挥志愿军以坑道战迎战抗美军,使美军叫嚣的“飞机、大炮”毫无用处。

1955年我军评军衔时,杨得志和许世友等人一起,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世纪70年代,越南逞凶中南半岛,驱逐在越华侨、射杀我国边民。杨得志以近70岁的高龄重披战袍,从云南挥师出关,狠狠教训了小越南。

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的克星

美国在世界上“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想打谁就打谁。但在中国面前,为什么只能耍耍挑拨的伎俩?

就是因为几十年前那些吵吵嚷嚷“干红军”的工人、农民,为红军打出了超强的战斗力,现在还汩汩流淌在人民解放军的躯体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