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隔肚皮,我們永遠也無法猜透别人的心裡在想什麼。我們能做的,隻有做好自己。不要有一些加害别人的想法,與此同時也不能失去對他人的防備之心。

蜀國重臣費祎,官至大将軍之職,是朝堂真正的執政者,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實權人物,就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對他人沒有防備之心,在一場歲首宴會之上,被人刺殺身亡。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提到蜀國,便繞不開一個靈魂人物——諸葛亮。劉備能在群雄割據的東漢末年,與孫權、曹操三分天下,建立蜀國,諸葛亮功不可沒。

劉備病逝白帝城後,太子劉禅即位,對于諸葛亮更是十分仰仗。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逝世前,為保蜀國無憂,他留下遺言:蔣琬可接其衣缽,蔣琬之後,費祎可接。

諸葛亮在世時,為了完成先帝一統天下的宏願,曾七出岐山攻打魏國,隻可惜最終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勞民傷财、國力大損。蔣琬主政後,便開始實行一系列修生養息的政策。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蔣琬死後,費祎主政,他同樣延續了蔣琬修生養息的方針,多次拒絕姜維北伐的主張,讓蜀國從多年的戰亂中恢複了過來。

費祎雖然沒有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能為蜀國擴充版圖,但是他卻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對内可安邦治國,對外不卑不亢,可維護本國尊嚴。

三國時期,曹魏勢大。蜀漢和東吳雖有多次嫌隙,但大部分的時間内都結盟以抗曹魏。為了維護兩國關系,費祎作為蜀國使者曾多次出訪吳國。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吳蜀雖已結盟,但是孫權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常常刻意刁難費祎。在一次宴會中,就曾聯合吳國大臣灌醉費祎,詢問其蜀國國事,并進行挑撥。費祎神志清醒,一一條理回答,沒有被其所趁。

孫權可不甘心就此落了面子。在費祎再一次出使東吳時,他又想了一個新招。在設宴款待費祎時,令臣子們全然無視于他。

當他赴宴時,便遇到了這麼尴尬的一幕。宴會上隻有孫權作揖停食表示歡迎,其餘臣子們對他視而不見,仍在自顧自地吃飯。

見此一幕,費祎自然不能就此落座,豈不是掉了自己甚至蜀國的顔面。他環顧一周說道:鳳凰飛來,麒麟懂得停止進食以示歡迎,隻有一群騾子無知,隻知低頭進食。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這一番話,擡高自己身價的同時,又贊美了孫權,同時又斥責了這些目中無人的吳國大臣,一時讓孫權也無話可說。自此之後,孫權心中便升起了對費祎的敬重之情,在他臨走之際,還贈其寶刀送行。

費祎心胸寬闊,待人行事十分赤誠。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壞就壞在他對誰都一樣,完全沒有防備,最終自食其果。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費祎主政後,雖然實行的是修生養息的政策,不主動進犯魏國。可架不住魏國主動進犯。244年曹魏大将軍曹爽便率軍來攻,在費祎的指揮曹軍才被擊退。

為了削弱魏國的力量,費祎便開始行一些“釜底抽薪”之計。用高官厚祿、豪宅美人來誘惑魏國将領棄魏投蜀,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被俘的魏國将領便選擇接受招安。

費祎對這些魏國降将,不僅絲毫不設防,還對其頗有厚待。常常領着這些将領參加宴會,與蜀國将領一起增進感情。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蜀國一名叫張嶷的将領,見費祎對魏國降将如此這般對待,便曾寫信告誡于他:東漢名将來歙、岑彭均是被刺客刺殺身亡,您如今位高權重,一定要吸取教訓,謹慎行事。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他的這番話,費祎卻完全未曾放在心上,依舊如以往行事。253年正月,蜀國舉辦的一場歲首宴會上,他高興萬分,飲了許多酒,幾乎快要醉過去。

此時在座的一位魏國降将郭修,忽然暴起,持刀殺向費祎。由于飲酒過多精神恍惚,他最終沒有躲開,當場被刺殺身亡,郭修也被在場的蜀國将領們亂刀砍死。

“知人知面不知心。”面對敵國叛逃過來的将領,再謹慎一些也不為過。費祎卻将其當成了“自家人”,對其寵幸有加。萬幸的是他自己“自食惡果”,沒有牽連到他人,更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郭修原本的目标是劉禅,由于護衛森嚴,讓其沒有得手,最終才轉而将目标鎖定成費祎。如若被行刺的是劉禅,蜀國大亂之下被魏國趁機所滅,費祎就變成了千古罪人了。

“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這些小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東郭先生不顧狼“惡”的本性,選擇将其從獵人的手中拯救了出來。

誰料獵人剛走,狼竟全然不顧東郭先生的善,張開狼牙大口就要吃他。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農夫也是如此,在寒冷的冬天中,看到一條被凍僵的蛇,不顧其本身的危險性,選擇将之揣入懷中,用體溫來溫暖它。蛇漸漸蘇醒了過來,然後卻沒有對農夫感恩戴德,反而一口毒牙咬在其身上,農夫最後命喪當場。

善心的結果,卻最終導緻了不好的後果。這是否是在告誡人們:不要行善?做好自己的事便可以了?當然不是,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生靈。自己舉手之勞,便能幫人渡過難關,甚至救其一命,何樂而不為?

我們要提倡的,隻是在行善事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讓自己的善,導緻自己陷入不利的處境中。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曾經的人們,看到老人跌倒都争先恐後去扶。可漸漸地,人們卻不敢伸出援助之手,怕自己從一個援救者,被污蔑成“肇事者”。

在監控覆寫範圍擴大,手機普及可以更友善錄像的如今,人們才慢慢地又熱心地伸出援助之手,這一切不都是因為自己的“善”,有了保護,不會被人随意污蔑了嗎?

善良、坦誠值得來被人們所歌頌,但是“無畏”的善良、坦誠卻不應該被提倡。

有時候你的善,可能如費祎等一樣,被别人所利用,使自己及身邊人身陷困境;也有可能如東郭先生、農夫一樣,被别人所反噬。

血色的筵席,為何蜀國的重臣費祎,會在歲首宴會之上遭遇不測?

我們行善的過程中,也要謹慎行事,以防自己做的不是“善事”,而是“惡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