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自古以來,我國内蒙古與甯夏一部分地區被統稱為河套平原。其命名的原因主要在于核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良好,處于黃河流域的彎曲地帶,當地水土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草原茂盛,一直有着“塞外江南”

的美譽。與西北地瘠落後的地區不同,河套平原呈現出極大的反差,最重要的是,這塊土地十分适宜養育馬匹,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我們知道,明朝時期是漢人當權的,我們面對強大的蒙古騎兵難免心生羨慕。可是中原地區沒有适宜養馬的土地,就算培育出來馬匹,品質也不如蒙古騎兵的馬匹優良。

河套平原不同,這裡是一個絕佳的養馬區域,若是明朝能将此地劃入版圖,自然能大大提高自身的軍事作戰能力。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但是盡管河套平原的氣候條件适宜養馬,。明朝統治者也希望收複這塊土地,但是河套平原的收複一直顯得比較困難,這是為何呢?

一、收複河套平原

1、“棄套”

這段時期,明朝與蒙古諸部展開了拉鋸戰争奪資源,為了收複河套平原地區也是費了不少功夫。

在成化五年的時候,統治者終于不堪忍受蒙古對明朝北方邊境的侵擾,下令派出軍隊搜剿河套平原,這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對河套平原的争奪。

此時明朝盡管取得了河套平原的控制權,但是卻沒有形成運作有效的管理,導緻當時明軍在河套平原的消耗巨大,難以維系。

統治者便在河套平原南部設定屏障進行防守,但北部并未設防,是以整個河套平原的北部地區便直接送給了蒙古諸部了。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2、明朝失去優勢

第一次河套平原争奪戰之後,大多數蒙古部落離開時河套平原地區,同時河套平原南部建立起來的屏障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威脅。

河套地區在将近二十年的時間中出現了難得的安穩局面。但是随着新任蒙古可汗即位,蒙古部落發動了一系列戰争侵占河套平原地區。

此時的明朝内部政見出現分歧,對河套平原的監管不到位,明朝也沒有實力收複河套平原了。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3、敗于黨争

最後一個階段,明朝一開始想要主動出擊盡快将河套平原收入囊中,但是并未取得勝利。其中貪官污吏克扣軍饷等行為。都是阻礙河套平原收複的主要原因。

黨争不斷使得河套平原的收複工作難以進行下去,同時蒙古諸部大肆進攻,河套平原終于完全落入了蒙古族手中。

明朝邊境陷入了十分危險的境地,可見明朝收複河套平原的失敗是與黨争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的。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二、失去河套平原的原因

1、沙漠化嚴重

河套地區的沙漠化十分嚴重,從明朝初期就出現了沙漠化問題,到了明朝中後期,沙漠逐漸向明朝領地内推進,還曾掩埋過長城,這對于一個國家的防禦系統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是以到了萬曆年間,明朝統治者組織過一次大規模的清沙活動,隻可惜收效甚微。這樣一來,明朝想要在河套平原建立起農耕體系的想法就無法實作了。

因為難以維持基本的生存需求,是以軍隊也沒有能力長期在此地駐紮。運送糧草也是不切實際的,軍隊所需糧草便隻能就近征收,百姓要負擔起太多的壓力,難免會引發許多問題。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2、明朝力量收縮

靖難之役以後,明朝的軍隊向漠南遷徙,這也就意味着明朝放棄了朱元璋曾經攻打下來的大部分北方土地。

此後,明朝的政治一直重複着同樣的問題,那就是黨争。明朝的政治不斷内耗,大量有才能的政客都沒有逃過黨争的拖累。

他們無法發揮自身最大的價值,使得河套平原的收複變得遙遙無期,沒有人有精力處理河套平原的問題。

統治者和權臣之間的摩擦日益加深,整個朝廷也因為黨争而變得四分五裂,此時即使拼盡全力,想要收複河套平原也是不可能的了。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3、經濟滞後

河套平原在經曆了不少戰争以後,失去了不少發展自身的機會,當地的發展滞後,經濟更加不堪一擊。

其實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過非常利于邊關發展的政策,就是通過開中法來維持邊疆正常運轉。

但是明朝後來的君王沒有朱元璋那樣的遠見,不夠重視邊疆的建設,甚至還為了解決眼下的經濟困難而廢除了開中法,邊疆的經濟遭到破壞,支出不斷增加,成為了明朝的一大負擔。

明朝黨争不斷,河套平原沙漠化嚴重、經濟落後,便将此地拱手相讓

其實河套平原地區對明朝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可惜當時的統治者并沒有意識到河套平原的作用,也沒有考慮到河套平原的安全和穩定,能對整個明朝的穩固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是以才會将握在手中的河套平原拱手相讓。明朝的防禦體系出現纰漏,蒙古諸部見縫插針,直接侵占了河套平原。

若是明朝能夠重視邊疆地區安穩的重要性,或許明朝後來的發展也會是另外一副模樣吧。參考文獻:《明史》、《明代河套之患始末》、《複套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