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上第六單元《愚公移山》校本練習列印稿

作者:朱老師國中國文線上

注:請已經購買“八上3到6單元及期末複習”專欄的使用者到學習群裡下載下傳word版試題及答案。

一、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這部書中儲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列子,名寇,又名,戰國前期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點字詞翻譯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懲(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謀( )曰:“吾與汝畢( )力平險( ),指( )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 )相許( )。其妻獻疑( )曰:“以( )君之力,曾( )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土石?”雜曰:“投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孫荷( )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 )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節( ),始( )一反( )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 )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 ),曾不若( )孀妻弱子。雖( )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應( )。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 )朔東,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 )斷( )焉。

三、重點語句翻譯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子子孫孫無窮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8)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四、問題梳理

1.愚公移山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3.“愚公”堅信移山成功的依據是:

4.愚心移山的艱巨性表現在哪裡?

5.故事的結局是天神移走了兩座大山,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為什麼?

課題:《愚公移山》第二課時

(一)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

【甲】《愚公移山》原文略

【乙】魯公治國,欲鑿池,父曰:“無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壘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兒女颠踬①耶?”公複止。或曰:“築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公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園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公猶夷②不能決,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東西絆倒。②猶夷:遲疑不決的樣子。③寝:停止。

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标兩處)

築 徑 通 之 設 欄 護 之 又 何 憂 焉?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詞。

(1)固不可徹( ) (2)子子孫孫無窮匮也( )

(3)魯公治國( ) (4)公猶夷不能決(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2)園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

4. 結合【甲】【乙】兩文内容,談談你獲得的啟示。

(二)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缽④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釋]①鄙:邊境。②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縣東的海上。③瓶:水瓶。④缽;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⑤顧:難道,反而。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

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誠 感:④越明年 越: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懼其不已也/其真無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誨/辍耕之壟上

3.翻譯下面句子。

(1)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2)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4.對[甲]文内容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見愚公移山受到衆人擁護。

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5.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是什麼?兩文的結尾形式有什麼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