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上第六单元《愚公移山》校本练习打印稿

作者:朱老师初中语文在线

注:请已经购买“八上3到6单元及期末复习”专栏的用户到学习群里下载word版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战国前期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字词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谋( )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 ),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 )。其妻献疑( )曰:“以( )君之力,曾( )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土石?”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 ),始( )一反( )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 )焉。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四、问题梳理

1.愚公移山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3.“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4.愚心移山的艰巨性表现在哪里?

5.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课题:《愚公移山》第二课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愚公移山》原文略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鲁公治国( ) (4)公犹夷不能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4.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④越明年 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