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是“锂電池”,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電動自行車卻總出事呢?

作者:伊州網信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電池引發的火災事件屢見不鮮,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話題。面對這一問題,不少地區開始采取嚴格措施,明文規定禁止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在室内進行充電,以此來避免潛在的安全風險。

資料顯示,2022 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 1.8 萬起,較 2021 年上升 23.4%;2023 年則上升至 2.1 萬起,比 2022 年增加 17.4%。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逐年遞增,而充電寶、手機等小型電器的火災事故相關報道卻非常少。這引發了一個疑問:明明大家都是“锂電池”,為什麼電動車這麼愛出事,而合規的充電寶卻能帶上飛機呢?

都是“锂電池”,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電動自行車卻總出事呢?

圖檔:AI 生成

實際上,盡管電動自行車電池和我們日常使用的小型锂電池裝置(如手機和充電寶)在材料上可能相似,但它們在設計、使用條件以及安全特性等方面都存在本質的差異。這些差異對它們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響,接下來咱們就詳細說說。

容量有差距

首先是設計和規模的差異顯著。電動自行車電池的容量遠遠大于手機和充電寶,通常以千瓦時(kWh)或者安時(Ah)計量,而後者則通常以毫安時(mAh)計量。

電動自行車電池需要提供足夠的能量來支援車輛的長距離行駛,而手機裡的電池和充電寶則僅需滿足日常電子裝置的電力需求。為滿足電動自行車大容量和高功率需求,其電池是由數十甚至上百個電芯組成的電池包,同時具備管理和平衡系統來確定各個電芯的均勻充放電,而手機和充電寶通常僅包含少數電芯,結構也相對簡單。

電動自行車電池裡電芯多,系統又更複雜一些,這意味着可能發生故障的點更多,同時也意味着一旦發生火情,電動自行車電池會因為“燃料”更多,燒得更旺更快,最終造成更大的危害。

都是“锂電池”,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電動自行車卻總出事呢?

樓梯間内一輛正在充電的電動車突然自燃,視訊的短短15秒内爆炸了3次!

工作、充電環境不一樣

電動自行車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極端環境條件,如高溫、低溫、濕度變化、震動和撞擊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加劇電池的老化和損耗,進而增加安全風險。

相比之下,手機和充電寶,通常被妥善保管在更為溫和的環境中,使用過程也少有磕碰震動,是以安全隐患相對較小。

都是“锂電池”,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電動自行車卻總出事呢?

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同時,人們對于電動自行車電池和手機、充電寶的使用習慣也存在差異。電動自行車電池往往需要定期大功率長時間充電,有時充電還會在缺乏适當監管的情況下進行,還有些事故案例顯示,充電者會串接多個插座或者拉很長的電線來充電,這都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風險。

相比之下,手機和充電寶的充電功率通常較小(哪怕是閃充技術,功率通常也比不上電動車充電功率),且充電行為更加頻繁且分散,而且使用者對這些裝置的依賴性和關注度更高,是以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更加小心謹慎,更難出現風險。

綜上所述,盡管電動自行車電池和小型锂電池裝置在基礎材料上相似,但由于它們在設計理念、使用場景以及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本質差異,導緻它們的性能和安全特性及安全要求有不小的差別。這樣我們就能夠了解,為何我們對電動自行車電池要嚴防死守,而對手機、充電寶卻相對比較放松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讓電動自行車電池更加安全呢?

安全防護無小事

考慮到電動自行車電池一旦發生故障,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電動自行車電池系統包含更多層次,更高強度的安全保護措施,如過充保護、過放保護、短路保護、熱保護等。

同時,很多大品牌的電動自行車,電池都配備有電池管理系統(BMS),用以實時監測電池的各項參數,并在必要時采取措施保證安全。而手機和充電寶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的電池管理功能,但這些功能相對簡單,主要目的是延長電池壽命和提高使用效率。

事實上,大陸在電動自行車的監管方面已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通過實施 GB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和 CNCA-C11-16:2021《強制性産品認證明施規則電動自行車》等法律法規,為電動自行車生産廠商提供了明确的生産規範和安全标準。

都是“锂電池”,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電動自行車卻總出事呢?

圖庫版權圖檔,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這些規範不僅規定了電動自行車的生産要求,還通過 3C 認證等措施加強了對電動自行車的監管,以確定隻有經過認證的産品才能進入市場。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新生産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有助于減少由于産品品質問題導緻的安全事故。現在的電動車火災事故,絕大多數是因為電動自行車不符合标準、私自改裝特别是電池方面的改裝,以及充電方法不當。相信随着新标準的推行,老舊産品的淘汰,以及大衆安全意識的提高,電動自行車也會更安全。

策劃制作

作者丨張滟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英國薩裡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稽核丨邵漢琦 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師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相關推薦

1.7種“催老劑”藏在日常食物中,盡量少碰!

2.這些高顔值、天價“智商果”又出來騙人了,它們都是什麼來頭?以後再别買了!

3.2 塊和 20 塊的鹽,到底有啥差別?選錯真的影響健康

4.為什麼晚上總比早晨重三斤?是減重失敗了嗎?

5.年輕人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腸癌的?!

本文封面圖檔及文内圖檔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背景回複“轉載”

一起漲知識!

都是“锂電池”,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電動自行車卻總出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