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最近白宮高層出現了一波人事變動,美國副總統哈裡斯團隊的多名核心人員集體辭職,其中不乏幫拜登赢下大選的功臣。而在此之前,已經有人離職,并被爆出哈裡斯和拜登關系不和,已經被邊緣化。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哈裡斯的親信,公開向哈裡斯表達忠心,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被美國群眾戲稱為遭到哈裡斯的“綁架”。
從美國的輿論來看,哈裡斯被指責對下屬過于刻薄,并且野心不小,疑似有取拜登代之的想法。說白了,哈裡斯就是想立威,她認為拜登恐怕難以撐到任期結束,即便撐到了,連任也不現實。由于随時都可能接班,就先找找當總統的感覺。

實際上,拜登對哈裡斯也算是比較厚道了。按照慣例,美國現政府是以總統命名,拜登當總統就是拜登政府。但是拜登直接把哈裡斯加上了,現在的拜登政府,全名是“拜登-哈裡斯政府”。此外,哈裡斯在内部競選的時候,曾經對拜登說過不少難聽話,但是拜登既往不咎,還是選擇哈裡斯當搭檔。
當然,并不是說拜登心胸多麼寬闊,選擇哈裡斯當自己的搭檔,是因為哈裡斯的膚色和性别。哈裡斯血統對拜登來說極為重要,是非裔和印度裔的後代。在美國,非裔和印度裔占比非常高,再加上她還是女性,讓拜登同時能夠吸收三個群體的選票。
這就是哈裡斯最大的利用價值,在其他方面,哈裡斯的能力非常有限,從她的履曆來看,顯然是不具備治理一個國家的能力的。這也是拜登很大度的一個主要原因,他知道哈裡斯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但是哈裡斯似乎是不甘平庸,一直都不消停,能力不大脾氣不小,同時還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過從哈裡斯的角度來說,一些做法也能夠了解,拜登已經成為了二戰後支援率跌幅最大的美國總統,在移民、阿富汗戰争、新冠疫情、經濟等方面的工作,全部都沒有幹好,遭到了巨大的非議。這些對于哈裡斯來說,确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尤其是考慮到拜登很難連任的情況下,如果能夠提前上位,搞不好自己還能連任一屆。
隻是拜登似乎一直在防着哈裡斯,哈裡斯作為副總統,存在感非常低,具體的表現是,重要的事情都不讓哈裡斯幹。能夠看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存在感很高、國安顧問沙利文存在感很高、防長奧斯汀存在感很高、财長耶倫存在感很高、副國務卿舍曼存在感很高,唯獨哈裡斯這個理論上的二把手存在感最低。
尤其是舍曼,此人被稱為“白發銀狐”,曾是伊核談判的首席代表,深受拜登依仗,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動,拜登都會安排舍曼去處理,而不是哈裡斯。比如說,舍曼就曾通路過中國。而哈裡斯隻能被派往東南亞。這就是能力問題,哈裡斯更多的是一個擺設,是拜登競選的工具人,但到了需要辦事的時候,哈裡斯的水準是上不了台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