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上評|大學生未向上司問好,就是“不文明”?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特約評論員 龍之朱

近日,湖南工商大學多名學生因未向校上司、老師問好,被學校通報批評為“不文明行為”。此事引發熱議,被網友質疑為矯枉過正。校方随後釋出說明稱,将認真聽取各方建議,為建立文明校園而不懈努力。

校方的通報裡,詳細點出了所謂的“不文明行為”:12月3日,有六位學生遇到學校上司及老師時不懂禮儀,有的低頭、有的繼續打電話;12月4日,有一位學生在見到其他同學主動與老師問候的情況下,仍不與老師打招呼。并且具體列出了相關學生的名單、學院資訊。

在随後曝出的聊天資訊中,校方給出了嚴厲的罰則,“主題班會要求全覆寫宣講、以例示警。第一次通報批評,教育引導;多次出現,屢教不改,将給予嚴肅處分。相關職能部門和相關學院也将追責。文明素養教育已作為各學院KPI考核中的重要名額和觀測點。”

如此态度淩厲、從學生到學院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全方位、無死角問責,令人驚訝。學生見到老師和上司不打招呼,視若無睹,或許不禮貌、不合适、不應該,可仍屬于日常行為準則的範疇,作為師長,有提醒、教育的必要,卻不必動辄上升到通報、懲罰的高度。

師生關系如何相處?看似簡單,實則涉及到複雜的互動回報。從傳統認知看,尊重師長不僅是一種道德義務,更是一種行為自覺。按現在通行的文明準則看,也是大學生應該做到的一種文明素養。

但作為一種對應關系,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應該是互相釋放善意,單方面要求學生見到師長就打招呼,不能做到就歸之于“不文明行為”,未免過苛。

更何況,學生沒打招呼,也可能存在具體的情由,比如正在打電話、想事情,不友善打招呼,又比如沒看見,或者不認識上司、性格内向等等。甚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上司或老師的日常行為未能赢得學生發自内心的尊重,展現在非教學場合,恐怕就隻能是能躲就躲了。

學校無視學生的個體情形,強制性要求學生必須向老師、上司問好,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綁架,并不足取。即便所有學生都乖乖打招呼、問好,也不能真正赢得他們的尊重。

學校将學生不打招呼的行為上升到“不文明”的高度,并将學生的個人資訊公開披露,過于霸道了。這已經不僅僅是在泛化“不文明行為”的概念、濫用罰則,這種行為本身也是一種“不文明”。

更讓人納悶的是,這件事是誰記錄下來的?那幾個未打招呼的學生,是誰一個個抓取到資訊的?

建構文明的校園關系當然沒有錯,但居于主導地位的學校上司及老師,首先要限制自己的行為,自己先變得文明起來,素質更高些,文化積澱更厚些,品質更優些。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由衷地敬與愛。

這件事即便要反思,首先也應該是學校。不僅要反思,還要舉一反三,從加強“管理文明”“行政文明”做起,提升治校治學水準,而不是搞形式主義,要求學生必須向老師、上司問好。

責任編輯:甘瓊芳 圖檔編輯:樂浴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