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農人站上鄉村振興“C位”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新農人站上鄉村振興“C位”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這些天,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的圩美·磨灘項目逐漸熱鬧起來。漁文化和茶文化主題民宿正式營業。不遠處的民俗體驗村内,村民結伴前來參觀。未來,他們可以在此開商鋪,當上小老闆。

圩美·磨灘是安徽省重點鄉村振興項目,通過“資源變資産、農民變股東”,打造休閑觀光農業。項目承建企業的辦公室主管明薇在此紮根近3年。“剛來時村裡基礎設施落後,冬天潮濕陰冷,夏天蚊蟲環繞。”明薇回憶。

幾年來,這個愛漂亮的90後女孩放棄了愛穿的高跟鞋,經常和同僚為水系擴容、清淤,進行雨污水管改造,并深入楊樹林,從最基礎的尺寸測量和資料收集開始,每天徒步近10公裡。夏天,胳膊還常被樹枝劃破。

明薇剛開始入戶講解項目前景時,村民們還私下嘀咕:“這個小丫頭好年輕,能講明白嗎?”明薇心裡有點委屈,但她不灰心,耐心向村民講解,“項目建成後可以促進村民就業,每戶參與項目還有相應分紅”。3年來,項目建設卓有成效,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8年的1.6萬元提升到去年的93.2萬元。鄉親們也搬到了附近的安置房。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會向村民宣講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及鄉村振興政策。”這段時間,明薇忙着辦公室工作和項目接待,但她從沒落下過公司黨支部的集中學習。她和同僚反複閱讀《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把“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樹立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強過硬的擔當本領”記在本子上。

在鄉村一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正激勵和指引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紮根奉獻、磨砺青春,越來越多的新農人也站上了鄉村振興“C位”。

連日來,95後的師樂和師璐兩姐妹忙着收藜麥。二人自小在内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西井鎮灰菜溝村長大,大學畢業後,她們返鄉創業。

然而村裡大多數人都不看好師樂的決定,她的父親師瑞廣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一個姑娘家幹農活,土裡土氣的。”村民也議論:“大學畢業了又回村裡種地,還不如我們呢。”師樂有自己的點子,她打算大規模流轉土地,進行機械化種植。

她挨家挨戶找村民說這事,但很多村民都覺得師樂太年輕了,肯定堅持不下來。村支書支援師樂并出面擔保。種植面積從師樂自家的70多畝土地,流轉擴大到200多畝。種地比師樂預想中的艱苦複雜,第一年,由于澆灌不充足,一半的種子都沒發芽。“我當時吓壞了,特别擔心把錢都賠進去。”她回憶。

師樂家的書架上擺着兩排農業書籍,她多次參加教育訓練,積累技術。2020年,她拿到銀行提供的49萬元低息貸款,購買了收割機、除草機等機器裝置。現今,師樂兩姐妹種植了2000多畝土地,包括藜麥、葵花、玉米等農作物,還養了400多頭羊。

師樂說,自己的創業離不開鄉親們的幫助。農忙時,她雇村裡農戶做工,幹活勤快的,一天能掙300多元工錢。這些天,師樂線上上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她把“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話看了很多遍。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甘肅青年何吉慶始終用“多幹實事、多幹難事”的座右銘激勵自己。

他工作的第一站是隴南市兩當縣站兒巷鎮畜牧獸醫站。恰逢縣裡大力發展生态放養雞産業,他每天圍着雞舍雞棚轉,制作養雞技術視訊、手冊,騎着機車去各村給雞群接種疫苗,指導養殖技巧。

在得知農戶購進脫溫雞苗成本高後,他又發揮年輕人愛鑽研的勁頭,将廢棄牛棚改建為脫溫室,指導農戶給雞苗脫溫,降低養殖成本。

近年來,兩當縣提出“地下有藥、樹上有果、空中有蜂、林中有雞、四季有花、村裡有客、水中有魚、棚中有菇”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這讓一線技術人員的何吉慶意識到,“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

2018年,兩當縣綠色富民産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承擔全縣農業特色産業開發經營工作,何吉慶主動請纓加入公司。這個年輕人觀察到,伴随産業發展,不少農戶在種養殖技術上已經獨當一面,他想進一步轉型。他重拾起銷售、财會、電商知識,加工制作燒雞等熟食産品,在電商平台銷售。在他和同僚努力下,公司已整合全縣60家合作社,代理95種産品。

近日,何吉慶在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時覺得,“共同富裕沒有捷徑,不是變戲法,必須靠14億多中國人民艱苦奮鬥來實作”這句話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石佳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