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作者:行者小帆

【童年記憶—北京東城區東單頭條、二條、三條】今天,北京著名的東方廣場那一片建築,西起王府井大街,南臨長安街,東至東單大街,北至東單三條這一大片地界,以前是三條胡同,從南往北,叫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東單二條,西口是王府井大街,路西那棟大樓是北京飯店東樓,1973年建的。照片箭頭處就是二條那個小付食店,賣油鹽醬醋,煙酒茶糖。當時的北京城差不多大點的胡同裡都有個這種小店,友善居民。最親民的是散裝芝麻醬,幹,稀黃醬,“二八”醬(兩份麻醬,八份花生醬混合;和大壇子裡的散裝白幹酒,一毛錢一兩。那時拿個碗買5分錢的醬,兩毛錢的肉,夠全家吃頓炸醬面。

我奶奶是揚州人,家裡不怎麼做炸醬面,更多的時候中午做陽春面。一勺豬油,兩勺蝦籽醬油,蔥花,胡椒粉,兌上開水,另起鍋煮切面,把面煮好撈進去就成。在我的記憶中奶奶和姑姑做的陽春面是最美的美食,也是那個年代的傳統吃食,天天吃都不膩。家裡的親戚,朋友,人來客往的,一般的中午飯就是這碗面。這一輩子了,到今天陽春面還是我最愛。那時候切面隻有糧店裡賣,是要用面票才能買的。

糧店在三條西頭,紡織局大院旁邊。緊挨着那是另一棟花園小洋樓的院落,當年是莊則棟官邸,那是他和第一任夫人鋼琴家鮑惠荞曾經的愛巢。前幾年我過這,驚喜地發現這棟小樓依然矗立在那裡,早不知現如今住的何人。正是“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那時的東單三條胡同隻有兩家餐廳,西頭糧店對面的是家上海本幫菜館,當時很有名氣,老闆是原北京鐵路局留用人員,後來辭去公職開了這個菜館。他餐館旁邊有條小巷,穿過去就是南觀場,奶奶家就住這胡同的一座小四合院。那棟花園洋樓大院以前是北京鐵路局機關。每當我從這裡經過都被裡面傳出的炒菜的香味勾得隻有咽口水的份。

小時候我爸帶我去這吃過一兩次,對那家的炒鳝絲,熘肝尖,抓炒蝦仁有深刻印象。從這餐館旁邊那條一米多寬的南北小巷一走岀去就是南觀場,一條夾在東單三條和二條當中的胡同。胡同起頭是座西式深宅大院,裡面是棟西式大樓,院牆也是西式鐵栅欄。這裡曾是北京鐵路局機關,三、四十年代我爺爺曾任鐵路局的總工。這條叫南觀場的胡同裡多是西式别墅小院,間或中式四合院,都是那種卧磚到頂的灰色房子。

後來到了八十年代初,我在東華門出口大樓工作時,經濟條件改善了,那段時間曾撒着歡地到這吃過幾頓。這後來建東方廣場時,它與胡同一起消失。

東單三條東口還有家叫墨蝶林的西餐館,小時候我爸也帶我吃過幾次,對那家的罐悶牛肉印象深刻。這裡的食客多為協和那些留過洋的海龜,後來這家餐館直到開上世紀八十年後期協和擴建才拆掉。

東單頭條,二條,三條,這一片在曆史上就很有名。這裡的建築有王府(協和醫院前身),西式花園洋樓大宅院,富商大賈的中式大小四合院。光我記得的就有鐵路局宿舍大院,青藝宿舍大院,人民日報宿舍大院。東單三條中部,橫接校尉胡同是著名的協和醫院,協和禮堂(至今保護完好無損)。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由于特殊原因學校停了課,我爸怕我在家惹事生非,就把我從保定送到北京奶奶家寄存,是以我便有了在這一代的“戰鬥經曆。”

那時我和小夥伴們常常從協和南門溜進去,在整個大院裡瘋玩。真的是熟悉那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這也仗着我爸的發小和同學在協和不是主任就是護長,我有持無恐。最離譜的是我們有一次居然在大孩子帶領下,潛入醫學院解剖室,近距離觀察過泡在福爾馬林液體中的人體标本,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再往東路北緊挨協和便是協和醫科大學,它一直到東單大街上。這裡應是中國醫學領域的最高學府了。

我印象最深刻是醫科大學實驗室的狗狗宿舍了。那片狗舍緊挨南牆跟,窗外就是三條胡同。那些柴犬,德犬們日夜狂吠,從不安生。可能因為牠們從來未見過外面世界的原因吧,路上一過人車牠們就叫。反正我每次經過這裡總是腿肚子轉筋,一溜小跑,快速通過。生怕養狗人哪天一疏忽,讓那些畜牲們沖破牢籠,跑到街上把我給餐了。

東單頭條是長安街路北沿街這一片,有個街心花園,景色宜人,小時侯我見過這裡的照片上過年曆封面。從西往東起,把頭是10路,20路,大1路的公交站牌,有棟圓頂歐式風格建築,那是著名的海洋俱樂部。接下來是兒童影院,青藝劇場。再往東,把東單口那邊便是著名的東單菜市場,那是上世紀初法國人建的。到蓋東方廣場拆它時都有百年曆史。聽說這幾年東單菜市場又擇地重建了,還不曾去過,不知在哪?記得東單萊市場碩大無比,大圓頂建築,有南,東兩個門,夏天有大吊扇,冬天生着若幹個大鐵爐子,冬暖夏涼,風雨無恙。一進門就能看領袖語錄的巨大橫幅“發展經濟,保障供給”。這裡雞鴨魚肉蛋,各種新鮮蔬菜水果,付食品;生鮮的,冰鮮的,南北的,風味特色的應有盡有。

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中,由于特殊的曆史原因造成的供應困難時,這裡都沒斷過肉賣。隻是數量有限制,開始是每人一次不能超過幾斤,到最後每次不超幾毛錢,到後期才憑的票。那個時代沒有私人旅遊消費這一項,全國各地來京人員大多是因工出差。誰來北京都肩負着全機關人的代購。開始是成片的豬肉,後來不行了,就往回背回動物餅幹,牛奶糖。當年北京義利的點心,糖果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東單菜市場旁邊是東單大食堂,小時候唯一能買早餐的地方。也就是油餅,糖油餅,燒餅,豆漿。當時也要糧票。那時這裡每天早晨能接待數百人吃早餐,從早六點就開始拍大隊。

象東單菜市場這樣的“巨物霸”菜場當時北京有很多,最著名的是東單,西單,崇文門,東四等等,反正每個區都有衆多。這些同北京胡同裡的油鹽店,公共廁所一道購成那個時代北京亮麗的風景線。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以方言,高揚,李白玲為首的一幫大院子女在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上演了一場新時代的血色浪漫。那時每天下班後,東單菜市場被辟為舞廳,高洋他們就在菜市場裡開起了交誼舞會,這裡成了那個特殊時代,男女青年們談情說愛的新天地。

東單頭條夜市始于1984年,以賣小吃和服裝聞名。我弟弟還記得那個賣藝老頭,每天在那給人們展示手劈卵石絕活的場景。

上世紀90年代初,菜市場旁還有個大排擋,無疑是抄襲廣東人的作業。我還去過幾次,味道還行。

同一時間段,北京首家麥當勞開業,座标位置就在東長安街一号夾王府井南口,再具體些就是把頭條和二條間的那個公廁拆了蓋的。那公廁是當時北京城最大的了。

再後來,李嘉誠來了。他買下了整個東單頭條,二條,三條,西起王府井,東至東單大街。他在這建起了亞洲最大的商業群—東方廣場。菜市場,影院、夜市,大排檔,胡同,油鹽店,洋房大雜院,四合院,故居統統魂飛煙滅。意年的美好時光隻能是在回憶中再現。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1976年的東單二條小付食店,箭頭處。後邊是北京飯店東樓。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東單菜市場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東單菜市場旁邊的大食堂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東單菜市場北邊的那家淸真餐廳叫什麼名子?忘記了!那的奶油炸糕巨好吃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如今的校尉胡同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協和醫學院,這裡拍攝過電影《停戰以後》,北平軍調部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協和大禮堂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協和醫院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東方廣場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
《童年記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東單頭條、二條、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