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評 |“每一個靈魂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三塊廣告牌》

影評 |“每一個靈魂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三塊廣告牌》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三塊廣告牌》拿下這些獎項幾乎毫無争議。它有着一個教科書級的劇本,而貢獻了超凡演技的也不絕止于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拿下金球最佳男配角的山姆·洛克威爾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前者。這真是表演的盛宴,憑借《海邊的曼徹斯特》進入大衆視野的盧卡斯·赫奇斯,隻在前半程出現的伍迪·哈裡森,表情陰鸷的澤利科·伊萬内克,随便選出一個都可圈可點,而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不争不搶,安之若素完成自己的配額,合奏出了平衡的聲部。

影評 |“每一個靈魂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三塊廣告牌》

在讨論影片劇情前需要更正一個概念,馬丁·麥克唐納首先是一位作家,其次才是一個導演。這并非是要争辯他的身份問題,而是想說明此人是當之無愧的文學鬼才。早在九十年代,麥克唐納就開始了自己的劇作生涯,直到2003年,劇本《枕頭人》令其開始名聲大噪。他的文字荒誕不經,充斥着黑色幽默,也為日後特立獨行的電影風格奠定了基礎。相比之下,他的電影作品并不多,但每一部都是以劇作精良著稱。

影評 |“每一個靈魂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三塊廣告牌》

如今的第四部影片《三塊廣告牌》,既承襲了導演對于劇本方面的完美把控,又将黑色幽默發揮得更具有社會意義。當人們看到一個瘋子正在嚴肅思考的時候,是相當具有思想沖擊力的。

影評 |“每一個靈魂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三塊廣告牌》

故事發生在80年代末的美國小鎮。

米爾德雷德的女兒安吉拉在外慘遭奸殺,米爾德雷德和丈夫的婚姻也是以走到盡頭。失意的她與兒子羅比相依為命,一晃幾個月過去,案件仍未告破,警方似乎将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在一次夜間行車時,米爾德雷德發現了高速公路偏僻路段上的三塊巨型廣告牌。她動了念頭,把廣告牌租下來,寫上三句智語:“怎麼樣了,威洛比警長?”“還沒抓到嗎?”“強奸緻死。”

矛頭所指,正是鎮警察局的局長威洛比。随着廣告牌的重新整理,全鎮的目光都被這件新鮮事吸引,威洛比和警察局也置身風口浪尖。

可硬币的另一面,是威洛比身患胰腺癌,命不久矣。當輿論壓力一面倒地指向他,他的身體也開始狀況頻出,甚至連說話都會當場噴血。斟酌良久之後,威洛比飲彈自盡,留下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這一次,換米爾德雷德承受道德的煎熬了。

威洛比的死激怒了很多人。他的手下迪克森憤而砸了刊登廣告的公司,還把公司負責人推下了窗戶,是以丢掉了警察的飯碗。

而鎮民同情威洛比,燒了三塊廣告牌,惹得米爾德雷德盛怒,引爆了警察局。起火時,迪克森正在局裡翻閱安吉拉強奸緻死案的卷宗。當他滿身是火地從警察局裡翻滾出來,拼死保護住的,正是為“縱火犯”米爾德雷德的女兒查找真兇的這份希望。

影評 |“每一個靈魂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三塊廣告牌》

《三塊廣告牌》的主題是仇恨。但這種仇恨并非快意恩仇,而是在道德、責任、情感之間糾結地拉扯。

每個人都為了一個目标在努力,卻未必互相了解。愛一個人,不會愛到掏心掏肺。恨一個人,不會恨到食骨寝皮。誰都想把事情做好,可真相往往是,大多數人做得不夠好,甚至會坦然接受自己做不好,繼而放任自流。誰也不是罪大惡極,可有人問些是與非,說是與非,誰又真的關心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