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進階記者 鄒娟
你願意在旅途中花2小時看場戲劇嗎?你願意作為業餘演員登上戲劇舞台嗎?這些都将是上海演藝大世界今後重點打造的方向。
12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演藝大世界獲悉,今年1月至5月,上海演藝大世界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總計演出13870場,劇場與演藝新空間觀衆總人次為77.59萬人次。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2019年同期。
旺盛的市場需求,也推動演藝大世界品牌調整方向。早在2018年,黃浦區釋出“演藝大世界——人民廣場劇場群”三年行動計劃,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劇場服務體系。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演藝産業波動劇烈。不過,演藝大世界表示,這兩年,也是他們品牌化調整的關鍵時期。
如何依托上海人民廣場文化資源,打造劇場帶?演藝大世界請來專家支招。
從上海演藝大世界的旅遊演藝和旅遊消費拓展角度出發,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鄭琦建議,以旅遊演藝帶動演藝大世界人氣,其建議設計文化旅遊線,包括劇院參觀、“1小時藝術教育訓練體驗”遊覽、觀看藝術排練、上台試演體驗、大衆天天演、露天歌舞狂歡、藝術節等文化旅遊活動。
同濟大學教授、博導、原常務副校長伍江則認為,當代公共演藝場所的新趨勢:舞台化+生活化、職業化+業餘化、極端專業化+觀演融合化、線下(現場感)+線上(元宇宙)。
“城市有機更新應适應和滿足當代公共演藝活動的需求。”伍江認為,應挖掘各種現存可更新空間,滿足各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演出的需求。同時,重視公共參與,為專業演出提供專業舞台,為業餘演出提供充足場所,正視社會公平公正,為各種弱勢群體提供可能的參與。
責任編輯:張慧 圖檔編輯:李晶昀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