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作者:曆史留下的軌迹

王光美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當年她随同丈夫劉少奇一起出訪,以知性溫婉的形象向全世界诠釋了東方美的含義。

她和丈夫相濡以沫,在生活遭遇沖擊時始終堅貞不屈,對丈夫不離不棄,她雖然遭遇了不公平對待,但始終心态平和,毫無怨言。

王光美出生在1921年,她來自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飽讀詩書,曾經在北洋政府任職。父母很注重對她的培養,她也沒有讓父母失望,中學考入了師大男附中,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這所中學的畢業生。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王光美在班上的成績很好,很多男生都考不過他,尤其是數學,更是出類拔萃。老師一直認為她非常适合搞研究,覺得她将來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她大學讀的是物流光學,原本打算抗戰勝利後,到美國去繼續進修的,但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迹。

王光美的父親雖然早年在北洋政府供職,但後來因為不願同流合污而選擇退出,可見父親是非常有氣節的。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此外,家裡還有多名親戚參與了革命,就像王光美後來所說,她家和共産黨之間的淵源頗深,這也是由父母開明的态度決定的。

1946年2月時,她接受了一份為我黨代表團擔任翻譯的工作,就是這件事改變了她後面的人生。她在這段工作中結識了周恩來、葉劍英等上司人,也對共産黨有了更形象的認識。後來由于國共合作破裂,内戰一觸即發,同年10月,為了安全,她随同從業人員一起乘飛機來到延安。

在延安的這段時間,王光美不但思想境界有了提升,而且還與丈夫劉少奇相識。王光美曾經回憶過,孩子們問過自己是如何和父親走到一起的,父親是如此一個嚴肅的人,是以孩子們才會好奇他們相識相知的過程。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其實過程很簡單,就是在延安時通過接觸心生好感,在王光美之前,劉少奇有過幾段婚姻,還帶着孩子,他直接就向王光美說明了自己的情況,王光美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一般人都是說自己的優點,隻有他上來先說了一通自己的缺點。可能就是這份坦誠讓王光美覺得這是個可以依靠的人吧。

劉少奇的工作很忙,就在兩人結婚當天也隻是讓警衛員把王光美接到自己的住處而已。還是周總理聽說了少奇同志要結婚,拉着毛主席過來賀喜。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當天大家說說笑笑很熱鬧,還有外事組的同僚們忙活了半天,給新人蒸了一個蛋糕作為禮物。蛋糕味道很好,毛主席還特意要了一塊帶回去,說是要給女兒李讷嘗嘗。

說到李讷,她其實和王光美一家關系一直都很好。在毛主席去世後,她一個人帶着兒子生活得很艱難,因為她的情況比較特殊,是以幾乎沒有什麼人對她伸出援手,隻有王光美,常常過來探望他們母子,幫了李讷不少的忙。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李讷沒有弟弟,她一直将王光美的小兒子劉源看成自己的親弟弟一般。平時劉源多在外地工作,李讷和姐姐李敏有空時就會去看望王光美,陪她說說話。

2004年,王光美跟兒子劉源說要請客,于是就将毛劉兩家人聚到一起。時隔多年,兩家人再度聚首,頗有些物是人非的意味。這曆史性的一刻,後來都被李敏的女兒孔東梅記錄在自己的書中。

她印象最深的是滿頭銀發的王光美慢慢地站起身來,微笑着向衆人舉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國人展示了自己的博大胸懷。

王光美去世前兩年,在家中舉辦家宴,宴請毛家後代,格局令人敬佩

兩年後的十月,王光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這個偉大的女性終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面臨災難時,她保持着最基本的尊嚴,在丈夫遭遇巨大的挫折和困難時,她選擇共同進退,她的勇氣和胸襟讓所有的國人敬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