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公元1360年,朱元璋遇到了一個影響未來走向的大問題,那就是該如何處理自己張士誠和陳友諒的關系,在這個關鍵時刻,劉伯溫為他來了一個明版的“

隆中對

”。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當時劉伯溫給朱元璋的分析是:張士誠不是什麼善于進取之人,暫時可以不用管他,但是陳友諒則不然,這是個急需處理的人,是以我們應該

先穩住張士誠,然後痛打陳友諒

,等到陳友諒一敗,張士誠就不是問題了

從後續的事情發展來看,劉伯溫給出的建議無疑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從他一到朱元璋麾下,就能提出這麼精準的分析來看,劉伯溫後來能被評價為明版的“

諸葛亮

”,也是比較靠譜的。不過熟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劉伯溫雖然這麼有才,後來也曾歸隐山林,但是他卻沒能夠善終,這又是為什麼呢?

據《明史》等書記載,劉伯溫的死和一個叫胡惟庸的人關系頗大。記載中,劉伯溫于公元1375年得了一場病,然後朱元璋就派宰相胡惟庸帶禦醫去給劉伯溫瞧病,但是在劉伯溫吃了藥以後,

不光病沒好,病情反而加重了

,然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按理說胡惟庸身為宰相,代表朱元璋帶着禦醫去看望劉伯溫是很正常的,為什麼後世會傳出,是胡惟庸動了手腳,才導緻劉伯溫去世呢?

這還要從兩人的恩怨說起。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曾立過兩位并列的宰相,分别是徐達和李善長,這兩人除了是朱元璋起兵之初的戰友之外,還都是朱元璋的老鄉。有一次朱元璋帶人離開南京去了汴梁(開封),就讓

李善長和劉伯溫等人在南京輔佐太子

在這個過程中,劉伯溫因為擔任的官職是禦史中丞,是以對一些不遵紀守法的官員進行了懲處。這其中有一個叫李彬的人,他是李善長的親信,是以李善長為了救他,曾向劉伯溫求情,但是劉伯溫并沒有同意,而且還趁着李善長向朱元璋求情的空當,

直接把李彬給殺了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問,劉伯溫殺的是李彬,得罪的是李善長,和胡惟庸又有什麼關系。我在前一篇文章《

朱元璋創業前期,胡惟庸并沒有什麼功績,為何後來能牽連30000人

》中,曾經提到過,胡惟庸和李善長也是老鄉。而且還有聯姻的關系。

而當時在朝堂之上,胡惟庸、李善長等人是屬于“

淮西集團

”的,而劉伯溫則是被歸到“浙東集團”的。劉伯溫雖然表面上得罪的是李善長,但是誰又知道你是不是借機打壓我們“淮西集團”,進而讓你的“浙東集團”更壯大呢,是以此時的胡惟庸應該不會對劉伯溫一點想法都沒有。

那麼隻有這種程度的間接沖突,胡惟庸就要殺了劉伯溫嗎?

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會很小。不過劉伯溫和胡惟庸的沖突并不止于此。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朱元璋是個很嚴厲的人,而李善長的能力和行事作風也不算完美,是以朱元璋後來曾要把李善長給換下來,當時朱元璋征求過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雖然比較耿直,但是并不傻,是以他并不認為朱元璋會把這麼重要的位置讓自己這個“

外人

”當,于是就婉拒了。

朱元璋又向劉伯溫征求了他對于三個備選人的意見,這三人之中,就有李善長的嫡系胡惟庸。按理說,

皇帝問一個大臣丞相的人選,你一個下級官員應該繼續委婉的拒絕

,但是劉伯溫這次很熱心的耿直了起來。

他并沒有照顧朱元璋的情緒(那可是朱元璋欽定的),而是把三人都貶了一遍,而他對于胡惟庸的評價更是不高,他将大明比作大車,而把胡惟庸比作小牛,并認為小牛拉大車容易造成事故。雖然當時是朱元璋沒有說什麼,但是胡惟庸應該還是知道了這次談話的内容,那你說胡惟庸對斷自己官路的人會怎麼想,而且你劉伯溫本來就是我們“

”的“

敵人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有人可能會問,要是人家胡惟庸胸懷寬廣,根本就沒拿這件事當回事呢?

胡惟庸對别人胸懷寬不寬廣咱們暫且不提,咱們來看一件事,就能知道胡惟庸對于劉伯溫的态度。

據《明史》等書記載,劉伯溫因故退休之後,曾通過自己的管道,繞過胡惟庸,向朱元璋遞過一個折子。劉伯溫的這個折子,說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他曾因為發現有一個三不管的地方常有鹽盜出沒,于是建立有司設個機構管理。

後來這裡出現了逃兵造反的事情,當地的地方官因為不想惹麻煩是以沒有上報,但是耿直的劉伯溫卻上報了。胡惟庸知道這件事以後,就對朱元璋說,

劉伯溫這是看着那塊地方有王氣,是以想把那塊地據為己有,是以才想辦法設定管理機構,驅逐無辜百姓的

大家現在看這個“

黑狀

”可能感覺不大,但是你要知道,在古代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這已經碰到了謀反的紅線,由此可以看出,胡惟庸對于劉伯溫的态度,絕不可能存在什麼“

胸懷寬廣

”,有的隻是“

恨你不死

朱元璋的“諸葛亮”劉伯溫,功成後已歸隐山林,為何還是沒能善終

那麼劉伯溫對于胡惟庸的心思知不知道呢?應該也是知道的,他在臨終之前,曾囑咐自己的後人說,我本來打算好好寫點東西交給皇帝,但是因為胡惟庸現在保持朝政,是以我就不寫了,不過等胡惟庸死後,皇帝應該能想起來我來,到時候你們再向皇帝說我給你們囑咐的事情吧。

由此看出,劉伯溫對于胡惟庸也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自己得罪了他之後,不死的話很難善了。是以他在服用完禦醫的藥加重病情以後,就選擇了回家等死,他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接受任何人的藥石診治,因為當時他已經看清明白,

他隻有死,人家才會安生,不過這個人家可能不僅僅胡惟庸一個人

繼續閱讀